(上接01版)
——党建更加有力。各级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进一步提高,党群、干群血肉联系进一步密切,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发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福民强市,为在持续。这个为,就是始终以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凝聚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在中原经济区建设有担当、谱写福民强市新篇章的征程中实现更大作为。
为在持续,就必须坚持洛阳发展的基本定位不动摇。经过今后五年的不懈奋斗,努力把洛阳打造成为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示范市和重要经济增长板块、生态良好的宜居山水城市、特色明显的新型工业化城市、名副其实的河南省副中心城市。
为在持续,就必须坚持洛阳发展的基本战略不折腾。始终坚持产业兴市、创新活市、精神立市、依法治市四大战略,使洛阳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科学、创业创新活力更加强劲、精神支撑作用更加有力、民主法制建设更加健全。
为在持续,就必须坚持“一抓三创”工作重点不放手。牢牢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大力推进全民创业、全面创新和环境创优,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拼搏进取、一往无前,强力赶超、争先晋位。
为在持续,就必须坚持打好“六加一”攻坚战不懈怠。紧紧围绕项目建设、经济转型、机制转换、城建提升、民生改善、环境创优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任尔东南西北风,咬定“六加一”攻坚战不放松,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各位代表、同志们!
福民强市,路在持续。这条路,就是始终以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的气概,以坚决打好“六加一”攻坚战为突破口的决心,真正实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
路在持续,必须突出协调,不断做大做好经济社会发展“蛋糕”,着力打造效益洛阳。协调发展,才能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才能走出质量效益型的发展之路。
大力推进项目建设,靠强化支撑、增强后劲求协调。必须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把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建设转化为具体的项目来谋划、来运作。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实施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市场前景好、事关洛阳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使发展的结构更优、质量更高、效益更好。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靠优化所有制结构、激活内力求协调。牢固树立希望在民间、活力在民营、发展靠民力、稳定靠民富的理念,坚持放心、放手、放胆的方针,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更大的平台、更好的服务、更优的环境、更多的支持,力争“十二五”末民营经济比重达到65%以上,成功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让民营经济由洛阳今天的生力军真正成为明天的主力军。
大力推进招商引资,靠扩大开放、借助外力求协调。牢固树立亲商、安商、优商、富商理念,依托洛阳的综合优势,把引资金、引项目和引理念、引人才、引技术、引管理、引机制、引品牌、引市场有机结合起来,借鉴外地“有多好的项目,就有多好的政策环境”的成功经验,积极采用产业链条招商、产业集群招商、园区招商和垂直整合一体化招商等形式,吸引更多优质企业来洛投资兴业。
路在持续,必须突出转型,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着力打造创新洛阳。经济转型是实现老工业基地焕发生机、重振雄风的必然选择,更是洛阳华丽转身、凤凰涅槃的必由之路。
坚持加快发展与提升水平并举,做大做强战略支柱产业。依托我市的产业基础,瞄准全省、全国乃至全球一流标准,加快改造提升装备制造、有色金属加工、石油化工、硅光电及能源电力等五大战略支柱产业,努力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和全国重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石油化工基地、硅光电产业基地、能源电力基地。
坚持结构优化与培育优势并重,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科学研判未来市场需求变化和技术发展趋势,加强政策支持和规划引导,强化核心关键技术攻坚,突破重点领域技术瓶颈,按照成长性高、带动性强的要求,积极培育新能源、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壮大一批大个头的新兴高技术领军企业,形成我市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新的支撑。
坚持机制转换与规范完善并行,推进国有集体企事业单位改革改制。按照职工利益最大化、单位发展活力最大化、部门服务效能最大化的要求,坚持因地制宜、阳光操作、各得其所的原则,能推进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的就推进“三项制度改革”;能推进机制、技术、管理“三创新”的就推进“三创新”;能通过改革改制明晰产权的就通过改革改制明晰产权。同时,切实抓好已改革改制企事业单位的规范完善工作,优化股权结构,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积极引进战略合作者。积极发展和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推动更多的企业在境内外上市。
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并联,加快产学研军融合发展。发挥我市在新材料、航空航天、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等高科技领域的技术研发优势,以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为契机,大力推进产学研军联盟,加快推进产业技术升级,为洛阳老工业基地振兴转型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实现洛阳制造向洛阳创造跨越。加快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坚持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着力营造拴心留人的环境,打造引进和培养人才的高地。
路在持续,必须突出集约,加快推进特色城镇化,着力打造宜居洛阳。特色城镇化是“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龙头、引擎和载体,更是福民强市的战略重点。
加快推进组团式城市发展战略,强化市县联动。按照“文化为魂、水系为韵、牡丹为媒、产城融合、组团发展、生态宜居”的城市发展思路,实现“一中心三板块五组团四支撑”的总体发展布局。加快中心城市建设,着力打造洛北城区板块、洛阳新区板块、偃师城区向西与中心城区对接板块,实现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功能共享。加快吉利、新安、孟津、宜阳、伊川五个组团与中心城市向心发展,靠城际快速通道形成半小时经济圈、通勤圈、生活圈。发挥汝阳、嵩县、栾川、洛宁的潜在优势、后发优势,为全市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强化产城融合。按照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的理念,完善基础设施,健全服务平台,增强产业配套,积极承接集群式产业转移,实现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和人口向城镇转移。
加快推进城乡统筹步伐,强化城乡一体。坚持分类指导、区别对待,在城中村、城郊村、城边村、园中村和旅游景区等工业能够反哺农业、城市能够辐射农村的区域,加快推进项目向园区集中、农民向新型社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实现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创业就业、社会管理一体化。同时,在有条件的区域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土地流转、生态旅游“三篇文章打捆一起做”,加快农业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步伐,进而实现农业现代化。
路在持续,必须突出提升,加快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着力打造人文洛阳。没有提升就不能持续,而洛阳城市整体提升的点睛之笔,就是靠河洛文化传承弘扬来加快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
积极打造城市名片,彰显洛阳特色。立足洛阳的独特优势,打造千年帝都、河洛之根、牡丹花城、丝路起点四张名片。以龙门石窟、关林、老城区、汉魏故城、隋唐洛阳城等重要遗址区综合开发和重大遗址保护展示为重点,再现“神都”新风采。以河洛文化旅游节和河出图、洛出书等根亲文化为载体,将客家文化、姓氏文化的研究、组织、活动融为一体,使“寻根河洛”成为洛阳扩大开放的新途径。以举办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为契机,进一步打造弘扬牡丹文化的新平台。以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契机,加快白马寺综合保护开发和瀍河回族区综合开发建设,着力打造中外文化交流的新亮点。同时,还要坚持创建为民、为民创建,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龙头,带动国家金融生态市、国家环保模范市等创建工作,巩固提升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果,为洛阳增添越来越多的城市名片。
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强化产业支撑。推进文化旅游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文化、文物、旅游和城建、生态的融合,着力培育文化旅游龙头企业。积极申报和建设全国文物旅游示范区、全国智慧旅游城市,不断巩固提升洛阳在全国乃至国际文化旅游业发展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坚持市场化运作机制,破解资金难题。建立健全资金筹措机制、盈亏平衡机制、债务偿还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着力推进城市资源、资产、资本的市场化。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外来资本参与城市建设管理。
路在持续,必须突出统筹,同步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着力打造和谐洛阳。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必须以统筹的理念引领实践,以统筹的方法形成合力。
统筹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从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入手,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实施创业带动就业工程、城乡安居工程、教育提升工程、医疗资源倍增工程、城市畅通工程和扶贫开发工程,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好地惠及群众。坚持每年办好十大“福民实事”,健全完善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加快社会管理创新,深入开展“打黑除恶扫痞”活动,不断提高公众安全感指数。高度重视信访稳定这个干群关系的“晴雨表”,按照有责推定、有理推定、有解推定的原则,更好地解决群众的各类诉求问题。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加大隐患追究、过程追究、依法追究、公开追究的力度,坚决守好安全生产这条人命关天的“高压线”。
统筹民主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积极支持各级人大、政协履行职责,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和对台工作。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作用,做好老干部工作。以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为载体,支持驻洛部队建设。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积极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加快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建设。进一步扩大花卉苗木种植面积,到“十二五”末,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深入实施碧水蓝天工程,用好倒逼机制,坚持堵疏结合,引导企业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来转型、转产,达到置于死地而后生的效果。到“十二五”末,全市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17%、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8%,发展方式初步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让明日洛阳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
各位代表、同志们!
福民强市,转在持续。这个转,就是始终以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进而为“六加一”攻坚战和中原经济区建设有担当、谱写福民强市新篇章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转在持续,前提是转变思想方式。思想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要强化创新意识求持续。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靠解放思想增强敢闯敢干、先行先试的胆略,靠解放思想提高破解难题、打破瓶颈的能力,靠解放思想提升持续发展、福民强市的本领。要强化危机意识求持续。面对中原经济区建设有更大担当的新机遇、新挑战,尤其要保持头脑清醒,既要居安思危、更要居危思危,既要敢于担当、更要善于担当,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最后就会化危为机、化蛹成蝶。要强化发展意识求持续。悠悠万事,唯科学发展为大,唯科学发展为先,唯科学发展为重,唯科学发展为本,唯科学发展为要。科学发展是最硬最硬的道理。要强化为民意识求持续。必须始终牢记:只有拥有群众,才能拥有一切;只有赢得群众,才能赢得一切。必须刻骨铭心:洛阳百姓的利益大如天,我们肩上的责任重如山!
转在持续,关键是掌握科学方法。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方法失当,事倍功半。要遵循规律求持续。尤其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群众工作规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规律和党的执政规律,客观规律要求怎么做就怎么做、事情本身需要怎么做就怎么做,不能有功利心,不能有“目的性”,干工作不能搞形式,不能靠作秀沽名钓誉,推进工作要做到急不得更慢不得,高不得更低不得,热不得更凉不得,尊重群众意愿、遵循客观规律、遵守上级政策、循序渐进、又好又快最难得。要完善机制求持续。人叫人动人不动,机制调动积极性。要持续完善科学发展、平安建设、企业增效、环境创优、效能提升、安全生产和群众诉求办理考评机制,在全市进一步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局面。要弘扬精神求持续。大力弘扬包容开放、创业创新、实干争先、负重奋进的洛阳精神,凝聚全市人民的精气神,搞好福民强市的大合唱。要创优环境求持续。始终坚持软硬环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创造宽严有序的发展软环境和配套齐全的发展硬环境,进一步增强洛阳发展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转在持续,根本是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全市各级党组织、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是推进洛阳福民强市事业的骨干力量。要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落实“五重五不简单”的选人用人原则,即重群众公认但不简单以票数取人,重“四化”方针但不简单以年龄、文凭取人,重德才标准但不简单以求全取人,重公开选拔但不简单以考试取人,重干部资历但不简单以任职年限取人。坚持“两公一程序”即领导出于公心、注重群众公认、严格选用程序的操作流程,以科学发展论英雄、凭群众满意用干部,真正将那些善于团结、干事创业、清正廉洁、群众认可的干部选配到各级领导班子中来。要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着眼于加快构建城乡一体的基层党建新格局,按照民主选举、目标管理、监督公开、培训提高这一长效机制的要求,切实加强农村和城市社区党组织建设。尤其要对照“提高群众满意率、降低群众上访率”的标准,把通过后进村和后进社区整顿、变“老大难”为新亮点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中之重,确保每一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群众认可的战斗堡垒。
转在持续,重点是改进干部作风。作风硬,洛阳兴。全市各级党组织必须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为目标,以提高党政机关工作效能为抓手,以提高企业、群众和服务对象“三满意”为根本标准,用好公开、暗访、问责“三把利剑”。要坚持以治庸提能力、以治懒增效率、以治散正风气、以治软立规矩,还要坚持以治浮促落实、以治躁打基础、以治怨振锐气、以治疲砺斗志。要在全市形成上级围绕下级转、机关围绕基层转、干部围绕群众转、企业围绕效益转、全市围绕发展转的良好局面。同时,我们要拿起反腐倡廉建设这一锐利武器,扎实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以反腐倡廉建设的实效取信于民。
各位代表、同志们!
九十年前,洛阳诞生了我们党在河南的第一个地方党组织;九十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全市各级党组织带领全市人民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辉煌成就。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站在洛阳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央和省委寄予厚望,全市人民满怀期待,我们正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考,考题就是福民强市、贵在持续,考试内容就是打好“六加一”攻坚战、实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考官就是680万洛阳人民。只要我们真正把思路搞清、把风气搞正、把作风搞实、把形象搞好,就一定能在这场大考中交上一份让洛阳人民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