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 平
(一)人之美,在外貌,更在内涵;
城市之美,在景观,更在气质。
(二)“天地之间,莫贵于人。”
人文是根基,人文是质地,人文是特色。
人文展示着城市的特质和品位,彰显着城市的凝聚力和自信心。现代城市的发展,不仅是一个经济命题,更是一个人文命题;不仅有其经济逻辑,更有其人文逻辑。
市十次党代会报告用“五个洛阳”勾勒出洛阳的美好蓝图,其中的“人文洛阳”令人耳目一新。
什么是人文洛阳?
一个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洛阳,一个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洛阳,一个尊重人、爱护人、发展人的洛阳,一个文化厚重、精神丰富、气质不凡的洛阳。
人文洛阳,就是高品质人文浸润的“人性化”城市!
(三)城市框架,可以日新月异,但城市气质,绝非一日之功。
打造人文洛阳,我们有底气。5000年文明史、4000年建城史、1500年建都史的得天独厚,国内外鲜有比肩!
打造人文洛阳,我们有积淀。从“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到“中国十大最佳魅力城市”、“中国最具海外影响力城市”等,我们信心百倍!
打造人文洛阳,我们有机遇。“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写进了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寄望洛阳“打造华夏文明传承核心区”,我们提出着力打造河洛文化传承弘扬品牌,并把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明确为洛阳“十二五”发展的重要定位。这些,都为建设人文洛阳提供了支点!
(四)城市的物质形态是城市之“形”,城市的人文底蕴是城市之“魂”。无“魂”之“形”,苍白无力;有“魂”之“形”,蓬勃灵动。
让洛阳“魂”“形”兼备,我们有着一个个绕不开的话题。
看现实:除了龙门石窟、白马寺、关林这“老三篇”,外地游客看不见、摸不到更多具有强烈吸引力的具象化历史文化元素,留下“一日看尽洛阳古,今朝何人不怅然”的感叹。
找差距:洛阳去年接待游客总数全省第一,其中入境游全省三分天下有其一,却没有产生应有的综合效益,文化产业总量仅居全省第五,增速仅排全省第十一。
查短板:规划、土地、拆迁、水系、文物、资金“六大瓶颈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
此外,文化产业做大做强还面临诸多困难,体制机制改革攻坚还有待持续突破,还没有在全国、全省叫得响的龙头文化企业和文化产品……
任重道远,路在何方?
(五)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市十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指出:“路在持续,必须突出提升”,“没有提升就不能持续,而洛阳城市整体提升的点睛之笔,就是靠河洛文化传承弘扬来推动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
提升,成为建设人文洛阳的不二选择!
(六)提升,是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提升和持续,相辅相成。持续不是简单重复,而是隐含着向上提升的冲势;提升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在持续基础上的不断超越。没有持续,就没有提升;没有提升,就不可能持续。
突出提升发展,就是要把标杆放置得更高,用全省领先、全国一流、国际眼光的水准来考量各项工作,力争上游;就是要不断创新,敢于冲破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消除影响持续发展的体制弊端,把创新精神化为创新能力,落实到行动上;就是要搞好运作,在实践中强化运作的责任、遵循运作的规律、把握运作的契机、创新运作的方法。
(七)提升无处不在,提升无时不需。
北京、西安、南京等城市,之所以被世人青睐,人文魅力的持续提升是最重要的因素。近年,国内许多二、三线城市也纷纷打出建设人文城市的大旗,意在通过人文包装增加魅力和影响。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杭州已由“景区观光游”向“休闲目的地”提升,致力打造“国际风景旅游城市”,以期成为中国首选、西方要选的“东方休闲之都、品质生活之城”。
大气魄、大智慧、大发展!
(八)洛阳,发力提升。
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洛阳以河洛文化传承弘扬为己任,以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来打造品牌、谋求作为、体现担当——这是发展战略的提升!
把文化深深植入城市的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和发展驱动之中,用洛阳最独特的资源,结合世界最先进的手段,形成最持续的软实力——这是发展思路的提升!
促进旅游产业从数量向质量效益转变,从传统旅游向高端旅游转变,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这是发展方式的提升!
(九)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提升是一以贯之的使命。
“千年帝都”的名片,当借“洛阳自古帝王州”的优势,提升龙门石窟、关林、老城区、汉魏故城、隋唐洛阳城等重要遗址区综合开发和重大遗址保护展示,再现“神都”新风采。
“河洛之根”的名片,当借全球1亿客家人“根在河洛”的优势,以河洛文化旅游节和“河图洛书”等根亲文化为载体,提升“寻根河洛”的文化之力、亲缘之力、品牌之力,使之成为洛阳扩大开放、招商引资的新途径。
“牡丹花城”的名片,当借“洛阳牡丹甲天下”的优势,提升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的国际性和创新性,谋求结构调整、土地流转和生态旅游“三篇文章”一起做、共提升,进一步打造弘扬牡丹文化的新平台。
“丝路起点”的名片,当以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契机,提升白马寺综合保护开发和瀍河回族区综合开发建设,着力打造中外文化交流的新亮点。
一言以蔽之,借力提力、以势升势,是为王道。
(十)庖丁解牛,游刃有余,只因“技术细节”了然于胸。
“四张名片”的提升,同样交织着“六大瓶颈问题”,又特别面临“钱从哪里来”的难题。
破题的“技术细节”在哪里?
提升各种人文资源的整合度,以“四张名片”为统领,统一打造、协调运作、深度开发,改变洛阳“满天星斗缺明月”的现状,此其一;
提升文化旅游体制机制,加快文化、文物与旅游的融合,加快项目建设、产业发展与城市提升的融合,着力培育文化旅游龙头企业,此其二;
提升市场化运作机制,着力推进城市资源、资产、资本的市场化,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外来资本参与城市提升,此其三;
…………
举一而反三,终能化腐朽为神奇!
(十一)提升,创建是重要载体。
当下,我们正在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这是打造人文洛阳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只有市民整体文明素质持续提升,才能最终塑造出散发着持久魅力的人文洛阳。
创建为民、为民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十二)持续提升无止境,人文洛阳实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