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是洛阳市“十二五”发展的首要定位,也是当前全市上下正在奋力打赢的“六加一攻坚战”中的“一”。对于创建“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洛阳师院原校长、知名学者叶鹏撰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本报今刊其文,敬请留意。
洛阳在创建“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过程中,围绕洛阳的文化定位和文化展示,涌现了多方位的策划、访谈、研究和实践。追寻文化记忆,古今文明同步,使洛阳更具璀璨的文化个性,在世界文化名城中,拥有独特的文化魅力,这是“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必具的文化风采。
“我是谁?”为洛阳文化定位,已成话题的中心。于是,旧话重提,新议迭来:千年帝都、文化名城、东方神都、华夏圣城、工业基地、科技中心、山水胜境、牡丹花城……洛阳的文化风采,古今双雄,令人敬仰。
洛阳地处“天下之中”,是中华民族生息的摇篮,华夏文明肇始的福地。我们平日里讲的河洛文化,就是以古都洛阳为中心创造的文化现象和留给我们的文化记忆。“河图洛书”的传说,是史前文明的曙光,表达了华夏先人审视宇宙、体悟人生的哲学思考,启迪了炎黄子孙千秋万代的人文智慧。我们讲河洛文化,追根溯源,就是以礼乐文化为核心的周文化。礼乐文化是洛阳文化的灵魂,是华夏文明的渊源。“我是谁?”回答是:周文化与洛阳同位。
《尚书》卷二《洛诰》云:“周公居摄六年,制礼作乐,天下和平。”周公在洛阳摄政六年,制礼作乐,大兴文教。以秩序稳定社会,以伦理规范人心,天下大治。礼,起源于原始的巫术祭祀。远古氏族,通过原始的礼仪活动,将其群体组织起来,以礼仪的庄严神圣,形成强制性的约束力量。礼仪进而形成典章制度,化为社会秩序,推动生产和生活,维系着整个部族的生存和发展。礼,是未成文的习惯法,是原始的法制精神。周礼倡导维护尊卑长幼,各安其位,为稳定上下等级借力,透露着原始状态的民情民心。(下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