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昨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承担共同责任,促进精神健康”。记者从市卫生部门获悉,为了实现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有效防治,我市覆盖7个城市区的社区精神疾病管理服务网络体系已经形成,“医院治疗+社区维系”的同步模式正发挥着重要作用。
探访社区管理:精神疾病患者的“家”很温馨
市府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心理咨询室看起来很清爽:墙体白蓝相间,沙发是橘色的,墙上悬挂着椭圆形镜子,上面还点缀着卡通贴画。“每种摆设都是有讲究的,可以让人感到平静。”主治医师褚建东介绍,中心还设有棋牌室、健身室、理疗室……很多不起眼的游戏和活动都有助于患者康复。
在医生办公室的文件夹里,贴着黄色、红色和蓝色标签的档案袋分门别类地放着——它们分别代表患者的病情轻重程度,但是除了主治大夫,旁人不能翻看。褚建东说,这是对患者的尊重。
管理服务网络全覆盖:治疗和康复实现“无缝对接”
2010年,我市出台的《洛阳市社区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服务网络建设方案》提出,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精神疾病专业治疗机构为依托,建成覆盖全市城市区的社区精神疾病管理服务网络,通过发挥社区管理重性精神疾病的优势,有效实现对精神疾病的综合干预,完善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功能。
防治在社区,康复回社区
我市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所属辖区内的精神疾病患者进行预防、治疗等内容时,应与市第五人民医院、市精神卫生中心或河南第二荣康医院3所专业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对方根据实际情况提供技术支持,如定期巡诊、人员培训等。
“让条件符合的患者回到熟悉环境接受治疗,可以消除患者的紧张感,更有利于恢复。”褚建东介绍,和专业治疗机构相比,社区治疗偏重于“感性”:依照病情制订治疗方案,辅以定量药物控制;通过引导和组织患者参与各项康复活动、定期对重点人群进行心理健康指导,起到减少病情波动的作用,从而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使其能够最大限度地回归社会。
双向转诊实现无缝对接
在社区治疗相当于拥有一个“家庭医生”,这对患者来说是好事。可是,此举会不会延误治疗?
“双向转诊是控制病情的保证。”市第五人民医院社区体验服务部主任张伟伟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专业治疗机构和患者之间的桥梁,为家属照顾患者提供了方便;但是,一旦患者出现病情加重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无法控制的情况,则会第一时间通过先诊疗、先住院的绿色通道进行“双向转诊”,将患者送到对口专业医疗机构全面治疗,等到病情稳定后再回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后续康复治疗。
社区防治已经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
市卫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我市今年3月实施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中,已经增加了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免费服务内容,主要包括:每人建立一份实时更新的健康档案,每年化验血常规一次、空腹测量血糖一次、每年出诊随访4次。也就是说,今后“医院治疗+社区维系”的同步模式将更加完善。
目前,重性精神疾病管理项目均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不含社区卫生服务站),我市7个城市区(包括高新区)共有4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记者 李岚 实习生 刘景歌 通讯员 焦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