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10版:天 下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韩国印象
黄海彼岸兄弟邦
读 家
洛阳网广告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1 年 10 月 12 日 星期    【打印】  
韩国印象
黄海彼岸兄弟邦
本报记者 张留东 文/图
  青瓦台总统府
  参观展览的小学生
  博物馆外的学子
  笑容可掬的解说员
  出游老人
①汉江两岸
②世界文化遗产水原华城
③首尔街景一角
④济州海景
⑤济州盆栽艺术苑
  核心提示

  明年是中韩建交20周年。今年9月20日至26日,应韩国记协的邀请,中国新闻媒体代表团赴韩友好访问。作为代表团成员之一,本报执行总编辑张留东随团访问了首尔、水原、济州等地,并与韩国部分新闻同仁、专家学者进行了交流。本报今日刊发其访韩随笔及摄影报道,敬请关注。

  朝鲜半岛,我一直心向往之。

  在历史长河中,它始终与中国大陆山水相接、人文相通,犹如血肉相连、唇齿相依……从学童时代起,我已记不清曾多少次在地图上凝望那个狭长的半岛。

  了解一个人,短短数日也仅能略知一二;了解一个国家,区区数日更是浮光掠影。

  尽管如此,地处半岛南部的韩国,还是给我留下了很多立体、鲜活的印象。

  印象之一:秩序井然

  或许是单一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水平的缘故,身在韩国,鲜有驳杂之感。此感既来自有形的,也源自无形的。城市里虽然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但行为有规,进退有矩,崇尚纪律,绝少变通,就连人们的装束和气质仿佛都有不成文规范似的,难见光怪陆离。抵达首尔当夜,韩方宴请结束时已是22时许,华灯摇曳,行人稀少,我们蓦然发现,在一个不起眼的公交站牌旁,四五个人排成队列静静候车,淡定而自然,透射的却是社会的成熟。

  印象之二:仪态万方

  韩国尚礼,一如儒家文化治下的当年中国:若两人见面或告别,必相对肃立,微躬致意;若是聚会或宴请,必正襟危坐,长幼有序。男崇忠义,彬彬有礼之中不乏刚毅;女重仪表,粉黛娥眉之下却少俗气。同是韩语,男女却是韵味迥异:男士往往低沉而铿锵,颇有阳刚之气;女士则抑扬而柔媚, 声声“思密达” (语尾音)余音绕梁。

  印象之三:坚忍自强

  自古以来,朝鲜民族长期与大国或强国为邻,加之国土狭窄、三面环海,由此培养了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在韩国,汽车几乎全是自主品牌“现代”和“起亚”,手机则是清一色的自主品牌“三星”。济州有个探索自然与人生哲学的盆栽艺术苑,是“韩国农民”成范永三十余载矢志不移,择乱石荒滩而建成,现已成为各国政要访韩的必到之地。谦称景仰中国传统文化、言称盆栽艺术源于中国的成范永,让世界感动,更让中国震撼。

  印象之四:情深缘长

  中韩一衣带水,长期同文同源,近代以来又同遭患难,造就了近似的文化心理和民族性格,故而与韩国朋友交流时并无情感障碍,仿佛是仅仅语言不通的远方亲戚。每次宴会上,必要的礼仪程序一完毕,双方便频繁变换坐席,敬酒斗酒,宛如兄弟。从刘邦项羽谁更英雄,到忠孝仁义为人操守,相谈无碍,互叙无忌。说及南北分治的半岛现状,韩国朋友黯然神伤;谈到刚刚过去的“九一八”,同样的痛心疾首、义愤填膺。

  印象之五:血脉交融

  古代朝鲜素有“小中华”之称,时至今日,“汉风”依然。韩语的不少词语与汉语发音近似或相同;韩国朋友的名片上,往往既有韩文名字,也有中文名字;不少地名有明显的汉语痕迹,如“汉江”、“京畿”、“大汉门”等;博物馆里更是陈列着一卷卷用汉字书写的典章文集。近年来,随着中国快速崛起和两国交流加深,“汉风”势头更劲。《中央日报》创立了中国研究所,《亚洲经济》中文版近期推出了“三国故地”大型系列报道活动,《狄仁杰》、《韩信》、《新还珠格格》等中国电视剧每晚轮番播出。我们抵达济州当日,当地媒体正在激情报道一个盛况:宝健(中国)公司组织“奖励旅游济州”,共计1.1万多名员工及家属,包乘60多架次航班,入住30多家宾馆……

  离开首尔前,在韩国记协的恳请下,代表团成员均留下感言文字,我也遵命强为,模仿七律而凑得几句——

  黄海彼岸兄弟邦,首尔虎踞岛中央。

  山河如画尽眼底,繁花似锦映汉江。

  车水马龙百业兴,忠孝仁义渊源长。

  汗青难书千古谊,携手并肩共图强。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