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1版:首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
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关美利戏曲演唱会精彩上演
用有形制度 除无形顽症
关于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
善做善成 生态宜居
孟津1600余农户 将住进高层住宅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 年 10 月 14 日 星期    【打印】  
善做善成 生态宜居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解读之五
洛 平
  (一)历史,总以其固有的规律,展开它波澜壮阔的剧情。

  回望洛阳历史,沿洛河自东向西,商都西亳、夏都斟鄩、汉魏故城、隋唐洛阳城、周王城五大遗址一字排列,呈现世所罕见的“五都荟洛”奇观,让人为之震撼。

  为什么我们的先民,在40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会一再作出如此相近的抉择?这,不仅是一个大大的问号,更是一个大大的感叹号!

  任何巧合的背后,都暗藏着历史演进的必然逻辑。循着这样的逻辑,我们看到,先民们一次次抉择,无不凝结着他们追求生态宜居的美好梦想。

  水旺城兴,水活民福;生态宜居,乐在其中。

  (二)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正式出台,以国家意志的战略高度,指明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的方向,让我们倍感欢欣、倍感鼓舞、倍感振奋。

  “充分发挥中原城市群辐射带动作用,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格局,走城乡统筹、社会和谐、生态宜居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加强生态和历史文化保护,建设集约紧凑、生态宜居、富有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构建区域生态网络,建设黄河中下游、淮河上中游生态安全保障区”;

  …………

  生态宜居,勾勒如画美景;生态宜居,令人心驰神往!

  (三)哪里更舒适,人们就更愿意在哪里停留下来,哪里就会更加繁荣和发展。

  生态宜居,是城市幸福指数的一个重要考量指标,承载着一个城市的追求与梦想,承载了广大市民的期盼与向往;生态宜居,体现着一个城市的经济竞争力、生存环境竞争力、生活品质竞争力!

  生态宜居,洛阳怀揣梦想,孜孜以求。

  去年,“打造生态良好的宜居山水城市”的城市定位,赫然写进了洛阳“十二五”发展规划;今年,市十次党代会再次提出:“必须突出集约,加快推进特色城镇化,着力打造宜居洛阳。”

  这是对时代脉搏的精准把握,这是对未来发展的前瞻思考,这是对国之方略的呼应。

  (四)山的厚重,水的灵秀,是洛阳这座城市的自然禀赋。正如有人所言,上天偏爱洛阳,偏爱得甚至让人嫉妒。

  不错!作为洛阳人,我们对洛阳的山水、对洛阳的生态可以如数家珍。

  但是,句号画大了就是零。生态宜居,我们可以心存自豪,却不可陶醉其中。

  洛阳得“水”独厚、得“山”独厚、得“绿”独厚,也曾将“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收入囊中,可一冷静思考,我们有太多的尴尬:洛阳市区水道纵横,可除洛浦公园外,能向外人夸口的景致又有多少?两岸环境差、景观品位低、文化特色不突出,一个个“硬伤”让人难堪。

  建设生态宜居洛阳,在中原经济区担当“三化”协调发展的示范,我们任重道远。

  (五)建设生态宜居洛阳,须推进特色城镇化。

  特色城镇化是“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龙头、引擎和载体。

  我们要领会《指导意见》精神,按照“文化为魂、水系为韵、牡丹为媒、产城融合、组团发展、生态宜居”的发展思路,实现“一中心三板块五组团四支撑”的总体布局,让优势优起来,让特色特起来,让活力活起来。

  我们要加快中心城市建设,着力打造洛北城区板块、洛阳新区板块、偃师城区与中心城区对接板块。加快吉利、新安、孟津、宜阳、伊川五个组团向心发展,靠城际快速通道形成半小时经济圈、通勤圈、生活圈。发挥汝阳、嵩县、栾川、洛宁的潜在优势、后发优势,提供强力支撑。

  (六)建设生态宜居洛阳,须推进城乡一体化。

  一轮圆月,即使再明亮,没有星星的衬托也装扮不出浩瀚的太空。中心城市过度膨胀,城乡之间对比分明,怎么也称不上宜居。

  我们要勇于创新、勇于探索、勇于尝试,积极把结构调整、土地流转、生态旅游“三篇文章打捆一起做”,加快农业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步伐,趟出一条城乡一体发展之路。

  (七)建设生态宜居洛阳,须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

  以产兴城、依城促产,产城融合、协调发展。我们要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无缝衔接城市总体规划,整合提升各类产业园区,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和自主创新体系发展的重要载体。

  我们要以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为理念,完善基础设施,健全服务平台,增强产业配套,加快集约发展,承接集群式产业转移,实现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和人口向城镇转移,将产业集聚区打造成宜业、宜商的新高地。

  (八)洛阳不仅是一座属于历史的城市、文化的城市,更应该是一座生态的城市、宜居的城市。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