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11版:洛 浦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洛阳上空,那曾经的“驴鸣”
静悄悄的 日本
独坐琵琶峰
图说新闻
洛阳网广告
拉萨的甜茶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1 年 10 月 17 日 星期    【打印】  
史海钩沉
洛阳上空,那曾经的“驴鸣”
□刘彦卿
  前几天,女儿去看演唱会,看了一半就跑回来了,还不停地抱怨:“太臭了!”问她怎么个臭法?答曰:“犹如驴叫。”

  我一听便笑了:“如果真如驴叫的话,那就太有个性了!孩子,现在能听到驴叫容易吗?那是一种奢侈啊!”

  我想起曾经响彻洛阳上空的“驴鸣”。那是在魏晋时期,当时的洛阳是京城,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汇聚各类英才之地。只是让后人想不到的是,当时响彻洛阳,最为时尚、最具轰动效应的既不是宫廷乐舞,也不是散乐百戏,而是“驴鸣”。

  女儿满脸疑惑:“驴给人的印象无外乎蠢和笨,其叫声更是不堪入耳,魏晋时期的人们,怎么会钟情于驴鸣呢?”

  其实不然,在我国几千年的社会发展史中,好多民俗习惯、社会观念的变化是非常大的。一些以前被大众喻指为好的东西,之后的喻指却变为贬义,“驴鸣”即是一例。古代人认为驴鸣悦耳,每每喜闻之。范晔《后汉书·逸民传》曾有记载,戴母“喜驴鸣”,儿子戴叔鸾“常学之,以娱乐焉”。为了让母亲高兴,戴叔鸾就刻苦学习驴叫,以惟妙惟肖的驴叫来孝敬母亲。到了魏晋时期,众多的风流名士便竞相研习模仿驴鸣。

  女儿还是不解:“即便如此,还有龙吟、虎啸、狼嚎、马嘶,这些都比驴叫高雅,为何那时的人们独喜驴叫?”

  这个应该不难理解,龙吟只出现在传说当中,谁也没听到过,怎么个吟法,谁也说不准。虎啸、狼嚎虽说威风凛凛,但充满杀气,并不是什么场合都适宜。马嘶自然高雅,意气风发,但魏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马都被征用做了军马,十有八九死在了战场上。别说是普通百姓听不到马嘶,就是皇上坐的龙辇,都配不齐相同肤色的马匹。这样,驴就成了人们的生活伴侣,加之驴又是那么平易近人,无形之中就拉近了与人的感情。再说古代中原地区马少驴多,即使在和平时期,马匹也昂贵得吓人,只有少数达官贵人才能以马代步,民间的“交通工具”基本上以驴为主。驴子成为无官的隐士和文人雅士的坐骑后,自然就会给人以清贫却很旷达的感觉,久而久之,便成为高雅潇洒的象征。因此,当人们郁闷无聊、厌倦世俗,想喊两嗓子的时候,便会扯着嗓子,像驴那样“欧啊——欧啊——欧啊——”畅快地大叫一番,就像今天的摇滚音乐一样,既是人们排遣憋闷的免费保健品,也是愤世嫉俗时的幽默声讨。

  不仅民间如此,上层社会也乐此不疲。据说,魏文帝曹丕在位期间,就经常走出皇宫,来到洛阳郊外,让随行的大臣们学驴叫。那些随从也都十分卖力,“欧啊——欧啊——欧啊——”之声顿时响彻洛阳上空,此起彼伏,颇为壮观。这样的集体“驴鸣”,几乎每次都能引起周边四里八乡的驴们的共鸣,它们纷纷加入到皇家合唱团引吭高歌,那声音盖过附近白马寺的暮鼓晨钟,让魏文帝神清气爽,惬意极了。

  当时最著名的“驴鸣”高手有两位:一位叫向秀,另一位叫王粲。

  向秀是“竹林七贤”之一,不仅自己善于模仿驴叫,而且还能借助一些劳动工具鼓捣出驴的不同叫声,那技艺堪称一绝。当年向秀和嵇康在洛阳街头打铁时,嵇康抡大锤,向秀拉风箱。为了给这单调的体力劳动增添一些乐趣,向秀硬是神奇地把风箱拉成一头“驴子”。伴随着嵇康把大锤高高抡起又呼啸着落下的节奏,向秀把风箱拉出各种不同的“驴鸣”来配合。那声声“驴鸣”,既有欢快的,又有讽喻的,高中低音俱全,甚为壮观,一时引得众多洛阳市民前来围观,并纷纷叫好。

  和生活在民间的向秀不同的是,王粲应该算是一位皇家“驴鸣”专业人士。王粲生活在魏晋时期,人极其聪颖,名列“建安七子”之首。王粲的“驴鸣”,“体似声真”——不但形体动作像驴,声音更像驴叫。王粲死后,曹丕亲自参加其葬礼,不经意间把魏晋时期的“驴鸣”推向了高潮。曹丕对前来送葬的人说:“王好驴鸣,可各作一声以送之。”于是,在那个春日,在漳河北岸王粲的墓地上,那声声“欧啊——欧啊——欧啊——”,就这样留在了中国历史的长河之中。

  在魏晋风骨在中国已失传近一千八百多年的今天,我们还能听到纯正的“驴鸣”吗?洛阳上空,那曾经的“驴鸣”,还能找到知音吗?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