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日,盲人走上街头回报社会。 |
|
核心提示
一座城市对残疾人的体贴程度,体现的是这座城市的文明程度。10月15日是第28个“国际盲人节”,我们走近盲人身边,听他们讲述自己的切身感受和这座城市的点滴改变。
1 为了盲人出行,城市在这样改变
“现在出门走盲道可方便了,许多道路交叉口还设置有缘石坡道,我们外出时真的省心多了。”盲人按摩师张先生说。
红绿灯上的信号灯提示器、人行道口无缝连接的缘石坡道……去年3月1日,《洛阳市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办法》正式施行,盲道等无障碍设施得到有效加强、保护,并要求公共场所等地必须配建无障碍通道。
我们经过市区许多道路的十字路口时,经常会听到交通信号灯发出“滴滴滴”的声音。这个小小的装置,就是为帮助盲人通行而设置的音响提示器。目前,市区136个重要交通路口的信号灯安装了1000余套过街信号提示器。
我们从市城市监察管理局了解到,我市是全国100个无障碍建设试点城市之一。2008年以来,我市新建、扩建和改建的25条道路714处交叉口均设置了缘石坡道,设置率达100%。对于2008年以前已建道路的7455处路口,改造5761处,改造率77.3%,且所有路口在缘石坡道改造中只要条件许可,尽可能采用了全宽式单面坡缘石坡道形式。
另外,我市在主次干道、商业街、步行街等人行道处均设置了行进盲道和提示盲道,铺设长度450公里。
盲道、缘石坡道、提示器等越来越多,城市建设的细微改变,映射着城市对盲人的关爱。
2 帮盲人融入社会,我们一直在努力
“现在我不仅能够自食其力,而且还可以照顾家里。这得益于政府部门为我们提供的教育和就业机会,我要努力回报社会。”在唐宫东路上的“医琳按摩”店里,盲人按摩师张随宁说。
15岁时,张随宁从老家孟津来到洛阳市聋哑学校(现已改名为洛阳市特殊教育中心学校)学习盲文,通过一年半的学习,他考入原河南省针灸推拿学校(现河南推拿职业学院),进行3年的中专学习,1990年毕业后走上了自主开办按摩店的道路。2003年,张随宁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按摩技术,又进行了大专进修。如今,张随宁已获得主治医师资格。
像张随宁这样通过接受正式教育与就业指导一步步取得成功的盲人在我市还有很多,他们中有的成为按摩师、有的开网店、有的开按摩店……目前,我市通过基础教育、职业技能培养、就业指导和推荐等多个方面的支持,为盲人群体更好地融入社会保驾护航。
洛阳市特教中心学校是我市唯一一所招收义务教育阶段盲生的特教学校,现有20多名学生在此学习,年龄在6岁至16岁。校长罗振卫告诉记者,学校除开设基础课程外,还开设有诸如定向行走、生理卫生、律动以及体育等课程。据了解,该校除每学期收取低额住宿费外,其他费用全免,并按照国家规定施行“两免一补”政策。
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主任郭海斌介绍,近年来,该中心依托河南推拿职业学院培训发展中心以及市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定期举办技能培训班,学习期间的资料费、学费、食宿费、日常生活用品全部由政府部门承担。
此外,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积极进行国家从业资格鉴定,为盲人群体今后从事保健按摩行业铺就方便之路,还通过举办就业援助活动以及组织专场招聘会,为盲人等残疾群体就业提供帮助,并通过创业指导激励残疾人自主创业。
3 他们的生活里不缺“阳光”
近日,在市图书馆的残疾人阅览室内,有的盲人读者在翻阅盲文书籍,还有一些读者在收听有声读物。这间阅览室已成为不少盲人朋友的阅读“天堂”。
残疾人阅览室工作人员说,目前,阅览室内有盲文书籍480种1000余册,有声读物200种2000余盘。另外,图书馆还购买了一套电脑读屏软件,可供盲人读者在电脑上查阅各类资料。
在新区积翠南街一家盲人按摩店内,盲人按摩师肖明闲暇时间喜欢用安装了盲人专用读屏软件的手机跟朋友们发短信聊天。肖明说,现在不少盲人只要在手机或电脑上安装一套读屏软件,不但能用手机短信聊天,还能享受上网的乐趣。而且,网上还有不少盲人论坛,在那里他们能结识外地朋友,了解对自己有用的诸如求职、招聘等信息。
省盲人协会原主席杨永谦说,虽然盲人失去了光明,但在政府部门和社会关心下,他们心里充满了“阳光”。
记者 鲁博 王蕾 张喜逢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