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庙村。 |
| 韩延昭手工打造的黑板。 |
| 在“希望留守之家”,孩子们很开心。 |
| 韩延昭和孩子们拔河。 |
| 韩延昭简陋的讲桌。 |
| “希望留守之家”就位于草庙学校内。 |
|
核心提示
在嵩县纸房乡的一个偏远山村里,一位网名叫“留守阿舅”的29岁返乡青年,为了照看留守儿童,创建了一个“希望留守之家”。两年多来,“希望留守之家”依旧条件简陋,可孩子们的玩具、文具和笑靥却越来越多……
面对孩子们的期待和家长们的信赖,“留守阿舅”选择了坚守。他也感动了那些相识的或不曾谋面的人,让更多爱心汇集到了这所留守学校。
1 偏远山村,“阿舅”创办了“希望留守之家”
在嵩县县城西南15公里的纸房乡草庙村,有一个“希望留守之家”,它创办于2009年9月。最初,它只有一个学前班,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已涵盖学前教育、留守儿童课外辅导、外出家长联系等多项服务内容,承担着周边草庙、毛沟、秋盘、邓岭、高岭五个村的近百名留守儿童的照看“任务”。
韩延昭是“希望留守之家”的负责人,网名“留守阿舅”。韩延昭笑着告诉我们,这个名字源于朋友对他的戏谑称呼。教小朋友的多是女性,通常被人们叫做“阿姨”,而自己是男的,就被人称为“阿舅”。他感觉这个称谓听起来亲切又好记,索性又加上更贴近自己现状的“留守”二字,“留守阿舅”也就成了他的网名。
山里的孩子们感受到了“阿舅”带来的温暖。很多陌生人也被韩延昭的执著“留守”所感动,他们的爱心也如同涓涓细流,汇入“希望留守之家”。
2 爱心汇聚,一天最多收到7个爱心包裹
今年十一后的那几天,韩延昭异常忙碌。他每天接到三四个县邮局打来的电话——又有素未谋面的热心人给孩子们寄来的包裹,高峰时期,顺着15公里的山路,他一天之内往返了7趟。
去年六一前夕,韩延昭在网络上发现了某网站举行的“微心愿”活动。由于以前购买的玩具不少已破损或丢失,他就抱着一丝希望发了个帖子,希望有人能为孩子们捐些玩具。
帖子发布后,“希望留守之家”的信息慢慢在网上传开。韩延昭随即开通了博客、微博,以图片、文字的形式公布孩子们的境况。
今年6月,“希望留守之家”的孩子们第一次收到了4名网友寄来的包裹。韩延昭清楚地记得,第一个给孩子寄来包裹的是北京一名高中生,包裹里是一些玩具。
今年十一前夕,几名北京网友从韩延昭博客上看到,“希望留守之家”中有些孩子还在穿着凉鞋上学,便在网上发起了“一双棉鞋一份爱”的爱心征集活动,为孩子们捐助了50双漂亮的布鞋……
今年6月至今,好心人从各地寄来的大小包裹已近200个,有些包裹是来自台湾、香港与海外的。
3 筹建学校,他拿出了打工的所有积蓄
2001年,韩延昭从洛阳市第一师范毕业。随后,他辗转于市区各处打工,从装裱店的国画修复师到广告公司业务员,再到医药代表,几年的奔波异常辛苦。
2008年下半年,由于妻子怀孕和母亲生病,韩延昭决定返回纸房乡草庙村的家中照顾妻子、母亲。由于当时村里的小学缺教师,韩延昭就成为了一名代课教师。
回乡不久,韩延昭发现全村1700多口人里,外出打工者占到了2/3,这些人中,夫妻俩一起外出的居多,留守在家的老人无力监管孩子,特别是年幼的孩子自控能力差,或三五成群在公路边疯跑,或顶着烈日在小河边玩泥巴、在沟崖边追逐,安全状况令人担忧。
韩延昭就想,如果能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在节假日学习玩耍的固定场所,或许就能避免一些危险情况发生。在征得村委、学校的同意后,韩延昭决定,拿出自己多年打工的积蓄,开办一个“希望留守之家”。
筹备时,家里人并不支持,特别是他的妻子郭爱霞,因为“希望留守之家”一旦成立,他就得经常呆在学校,带孩子、做饭、洗衣服等众多琐事也会压在自己身上。
最重要的是,家里的积蓄本来就不多,还要贴钱添置各种设施、学习用品。有时韩延昭不得已,只能瞒着妻子从家里“偷钱”购置学习用具。实在不行,他就亲自动手。教室的黑板是他用木板和油漆做成的,墙上的装饰画是韩延昭一笔笔画上去的,商店里不用的彩带、彩纸也被他拿来装点教室……2009年9月,“希望留守之家”正式成立。
4 面临窘境,他苦苦支撑这片“乐土”
最初,草庙村小学经过综合考虑,把学前班整体承包给韩延昭,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学校只是进行统一管理。韩延昭将学前班儿童的收费标准定为每学期每人280元。可由于不少孩子家庭困难,韩延昭都给予了一定程度的减免。
对村里留守儿童的照看主要是在周末、放假期间。韩延昭利用学前班的校舍和场地,把这些留守孩子集中起来玩耍、补习功课。而这方面的花费都是从收取的学前班学费中拿出,不向留守孩子们收取任何费用,即使弄坏了玩具等学前班用具,韩延昭也不会要他们赔偿。相反,孩子们想要的篮球、足球等用品,韩延昭都尽可能满足。
韩延昭说,为了让孩子们多了解外面的世界,丰富他们的视野,他又借钱购置了电脑、电视、DVD。先前投入的4万多元成本,韩延昭现在只收回了不到1万元。
“一定程度上,通过网络为孩子们募集玩具、生活用品,也是不得已的举动,手头的钱真的太紧张了,甚至连教师一个月600元的工资有时都付不起。”韩延昭无奈地说。
2011年春节,邻村毛沟唯一一名正式任教教师离开了学校。这个村的家长纷纷要求把孩子送到“希望留守之家”,韩延昭便接过了“接力棒”,但因孩子们距离学校远,多数留守的老人们无法接送孩子,一些孩子搭乘农用车、三轮车来,安全又得不到保证……韩延昭又向人借了5000元,花8000元买了一辆旧面包车,每天接送离家较远的孩子。
现在,近百个留守孩子把留守学校视为“乐土”,许多人却不知道韩延昭的负担有多重。
5 不忍离去,只为守住春天的梦
“好男儿志在四方”,其实,两年多来,韩延昭内心深处还是梦想有朝一日能外出闯荡,身边也有朋友常常邀请他“出山”。
去年8月,一位在上海的朋友给韩延昭介绍了一份外企企划的工作,月薪5000多元。“我当时的确为之动摇过,但是一想到毛沟村那些为挽留教师而要下跪的家长们,我不愿这一幕发生在自己身上。”韩延昭说。
妻子郭爱霞说:“我现在理解丈夫了,那些孩子们已经是他心头的肉了。”
在韩延昭的博客上,他的一篇随笔读来让人动容——
如果,我有十五万,
我可以组织亲戚好友盖一个儿童的乐园;
如果,我有十五万,
我们可以有一个午休的地方,
孩子们不用再趴在桌子的一角,
我不用整个中午坐在教室的角落,
打着哈欠,扶起摔倒的孩子。
留守农村的我,拥有新鲜的空气、爱我的和我爱的孩子们以及守住春天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