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12版:文 体
3上一版  
PDF 版PDF版
中国传统戏剧
冰火两重天
韩鹏回归 杜威落选
易建联确认回归广东队
反弹的中超能弹多高
第六届京剧艺术节开幕
我市作品摘金夺银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1 年 11 月 4 日 星期    【打印】  
中国传统戏剧
冰火两重天
  刚在重庆结束的第十二届中国戏剧节上,传统地方戏剧表现出“冰火两重天”的局面。这引发了艺术家及专家、学者对“中国传统戏剧如何突围”的思考和讨论。中国传统戏剧生存现状如何?面临怎样的危机?如何既保持文化传统又不失去观众?

  1  传统戏剧“冰火两重天”

  川剧有着三百多年的历史,但目前的发展状况却不容乐观。据了解,除重庆市川剧院发展较好外,重庆各区县川剧团大多倒闭,仅存的基层川剧团也以演唱歌曲和说段子为主。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安徽黄梅戏剧团则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作为参演第十二届中国戏剧节的黄梅戏剧目,由有着黄梅戏之乡美誉的安徽省怀宁县的黄梅戏演艺中心打造的《独秀山下的女人》受到了观众的追捧。

  《独秀山下的女人》的舞美设计应用现代光影技术模拟雷雨天等多种场景,配乐融入了现代弦乐等元素,效果逼真。而演员身着的古典服饰、中国戏曲独特的铜锣乐声和高亢悠扬的唱腔,则充分彰显了传统艺术的独特韵致。

  安庆市黄梅戏团经理陈兆舜称,黄梅戏的影响日益扩大,观众面也在逐步拓展。尤其在科技手段以及新传媒手段的推动下,黄梅戏的传播更加深远,发展之势也更加迅猛。

  陈兆舜说,安徽省安庆市每晚的街头巷尾,可谓“无处不闻黄梅声,无人不唱黄梅戏”。据不完全统计,仅安庆市民间的黄梅戏剧团就有200余家,在福建发展的安庆黄梅戏剧团有40余家。黄梅戏深厚的群众基础,在如今很多地方戏剧日益衰落的情势下,显得非常另类而引人深思。

  2  戏剧自身能否调节市场温度?

  中国传统戏剧为何会出现“冰火两重天”的状况?专家和艺术家指出,造成各剧种发展千差万别的因素有多种,但最根本的还是自身能否根据时代的发展而有所创新。

  陈兆舜称,黄梅戏的发展离不开三个因素:剧目、名角、科技。剧目方面,在传统经典剧目如《天仙配》、《红楼梦》等基础上,2001年后又创作出了《雷雨》、《长恨歌》等新剧目。名角的推动作用也非常明显,韩再芬、吴亚玲等艺术家的精彩演出以及创新突破,也大大提升了黄梅戏的受欢迎度。同时声、光、电等高科技演出手段的应用,也迎合了观众的审美需求。

  川剧的发展也经历了不断创新的过程。它是在清代本地车灯戏的基础上,吸收融合了苏、贛、皖、鄂、陕、甘等地声腔,形成含有高腔、胡琴、昆腔、灯戏、弹戏五种声腔的“川剧”,并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广泛流行。然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随着观众审美情趣的变化,川剧开始逐渐走下坡路。

  重庆川剧院院长沈铁梅说,弘扬民族戏曲尤其是地方剧种,首先应该传承,保留戏曲地方特点和自身规律;其次是把现代审美注入传统文化,使传统戏曲走向世界,受到更多观众的欢迎和欣赏。

  沈铁梅对川剧的声腔进行了创新:“不能一味求‘高’,那样并不好听。我借鉴其他戏曲的吐字方法,让高腔高而不乏柔美,使人感觉优美动听。”之后形成的川剧新剧目《金子》、《李亚仙》等重新获得观众的热烈欢迎,这也为川剧如何振兴提供了思路。

  3  政府应变“输血”为“造血”

  针对中国传统戏剧目前的生存状况,一些专家、艺术家认为,中国传统戏剧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但是这种支持不是简单地“输血”,而应当是“造血”。

  中国国史学会理事、重庆社会科学院文史研究所所长张凤琦称,戏剧之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显现,是民族精神的载体,政府应当对其进行保护。但这种保护不是为其建立特殊的“温室”,而是为其创造更好的文化环境和市场环境,促进其健康、持续发展。

  陈兆舜说,黄梅戏目前的路子越走越宽,主要得益于两方面:一是政府的支持从以前给演职人员发工资的被动方式,转变为向剧团买戏的主动方式。他解释说,改制前政府养着剧团,员工干多干少都一样,缺乏艺术创新能动性;改制后,政府通过花钱买戏的方式来支持剧团发展,这样便有了激励机制,干得多拿得多。二是传统戏剧在创新的同时不忘本,没有丢掉传统戏剧的根。对于黄梅戏而言,必须继承与发扬的是唱黄梅戏时使用的安庆地方方言以及黄梅戏独特的唱腔。                         (据新华社)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