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重庆市璧山县曾是中国西部“鞋都”和汽车、摩托车零部件制造基地,由于污染企业较多,曾一度污水横流、空气污浊,百姓怨声载道。2009年以来,该县关闭60多家污染企业,通过危机倒逼机制成功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催生电子信息等新产业,不到两年就引进电子信息产业配套企业61家,年产值达210亿元。
环境就是资源,就是资本,就是生产力。这是重庆市璧山县很多领导挂在嘴边的话,也是璧山县转型发展的“真经”。
区位优势带来产业升级机遇
去年下半年,随着璧山隧道通车,璧山在重庆的区位变成了“5分钟大学城”、“8分钟西永微电园”、半小时机场和保税港区。这样一来,璧山由重庆主城郊区型,转为全面融入主城。
在此基础上,璧山县重新定位:由主城区产业配套基地转变为主城的一部分和城市后花园。区位优势的突显,使璧山按照重庆主城区,甚至在一些项目上超过主城区的标准来规划建设重庆绿岛新区,改造旧城,并启动建设一批后花园重大项目。
按照“深绿型生态化城市”的标准,璧山编制完成了绿岛新区核心区控制性详规和重点骨干道路设计,制作完成了新区城市规划大、小沙盘模型。绿岛新区堪称璧山乃至重庆城市建设中的精品——共投入21.5亿元,已相继建成文体广场、星岛公园,完成电视塔公园二期工程,开工建设金剑山森林公园、观音塘生态湿地公园,展现出山、水、树、人的和谐画卷。
璧山每年投入2亿元种树,年均新增100万平方米以上的城市公共绿地。今年改善生态更是大手笔,正在建设国家湿地公园等三大公园,其中湿地公园将有600个植物品种,品种之多将被载入史册。璧山县负责人说,璧山不与其他城市比规模、比高楼、比洋气,而是比特色、比文化、比内涵。
布局新兴产业促进经济转型
随着璧山融入主城,其传统的机械加工、皮革皮鞋、建筑建材等三大产业已不适应“生态化”城市的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需要。
为此,他们在规划绿岛新区建设的同时,重新制定了25平方公里生态工业园区的控制性详规。对以前有污染的项目,进行了关闭或治理,在园区内新建了污水处理厂,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去年前10个月,璧山关闭污染工业企业41家,关闭沿河养殖场210家,水质得到明显改善。
同时,随着全球六大笔记本计算机代工商齐聚重庆,众多IT巨头纷纷入渝抢占配套商机,璧山县距西永微电园仅8分钟车程,距重庆大学城仅5分钟,区位优势突显,加之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优秀的配套产业服务,璧山成为IT配套商关注焦点。璧山在生态工业园内,启动建设规划面积为6平方公里的西永微电园拓展区,并先期建设3平方公里。这6平方公里的拓展区全部建成后,将实现600亿元以上的年产值,占全市电子配套产业的1/4。
目前,该县引进的笔电配套企业已达到61家,包括全球笔电键盘第一的台湾精元计算机、全球笔电枢轴第一的台湾新日兴公司等,数量居重庆周边12个区县之首。这些企业投资总额就达119.4亿元,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416.7亿元,同时可为11万人提供就业岗位。
坚持环保先行 投资纷至沓来
2010年,璧山把建设了10余年的工业园改了名字,前面加上“生态”两字,并对已建成的5平方公里园区进行以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为主的改造。
一个西部县为何如此看重环境建设投入?该县负责人道出了璧山的内在发展逻辑:“越舍得花钱越有钱,越有钱就越往民生上花钱。民生投入改善了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也改善了老百姓生活水平,而环境就是资源,就是生产力。”
以城市森林工程为例,这样的生态工程带来的收益绝不低于投资成本,还为社会创造了巨大财富,直接带动了城市的增值。由于生态环境展现魅力,大企业纷至沓来,璧山有条件优中选优。截至目前,工业园区共引进了80家台资微电子企业,引进了台湾统一等非IT企业35家。
环境比招商更重要,璧山县虽然撤销了县招商局,但客商还是络绎不绝。不断做大的“环境蛋糕”,又反过来吸引了投资。璧山制定引资标准,有选择性地进行招商,把那些浪费土地等资源,又有污染、不符合产业发展布局要求的项目,挡在了园区外。2010年园区新招的65个工业项目,都达到了这样的标准。
壮士断腕实施经济转型,使璧山经济实现了“弯道超车”。
本报记者 李东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