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11版:人文河洛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曾经辉煌 恐难再续
集天下舟船 呈东都繁华
星象图:古时星空的罕见“写真”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2011 年 11 月 17 日 星期    【打印】  
北魏元乂壁画墓
星象图:古时星空的罕见“写真”
  星象图
  壁画墓简介:北魏元乂(yì)壁画墓被发现于孟津县朝阳镇,墓上有冢,呈圆形,高约20米,直径35米。由于早年曾多次被盗,随葬品基本流失。该墓由墓道、甬道、墓门和墓室构成。墓室平面呈方形,穹隆顶,青砖双券,南北长7.5米,东西宽7米,高约9米。墓室东西各有一个假耳室,墓室南部为拱形甬道,长7米、宽2.5米、高3米。经考证,该墓为北魏江阳王元乂之墓,墓葬的年代为北魏孝昌二年(公元526年)。

  壁画内容:元乂墓的墓室四壁和墓顶全部用白灰涂抹,绘有壁画。由于惨遭盗掘,墓室四壁的壁画已经残损,仅有四神图依稀可辨,但绘于墓顶的大型星象图保存完好,是一件艺术瑰宝。

  星象图中绘有星辰300多颗,星辰大小相差不大,这些星辰用线相连,呈淡蓝色波纹的银河纵贯全图南北。经学界调查考证,这幅星象图是我国现存年代较早、幅面较大、星数较多的一幅星象图,比著名的苏州石刻天文图早约700年,比敦煌星图早约400年,是研究我国古代天文学的一份珍贵的实物资料。

  墓志纠正史书误

  人名元乂非元叉

  1974年,北魏元乂壁画墓在孟津县朝阳镇后海资村被发现。考古人员发现墓中的墓志盖残石与出土于洛阳、藏于开封市博物馆的元乂墓志的墓志盖花纹很相似。于是,考古人员携带墓志盖残石前往开封粘对,居然对上了。藏于开封的墓志上写道:“魏故使持节侍中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尚书令冀州刺史江阳王元公墓志铭,公讳乂……”由此可以断定,开封市博物馆收藏的元乂墓志就出土于孟津县朝阳镇后海资村,继而确定该墓的主人是北魏江阳王元乂。

  可是翻遍《魏书》和《北史》,专家也没找到这个名叫元乂的人。专家觉得,如此官高爵显的人,史书不可能不记载。专家发现,史书记载了一个叫元叉的人,其官职、家世、经历与元乂墓志上刻的元乂的官职、家世、经历非常吻合,元乂和元叉应该是同一个人。那么为什么史书和墓志的记载有别呢?到底哪个准确呢?专家说,墓志是当时人记当时事,它的准确率要比史书高,是史书出错了。

  幽禁太后害忠良

  多行不义终自毙

  市古代艺术博物馆馆长王爱文介绍,元乂,字伯俊,小字夜叉,是武道皇帝拓跋珪的玄孙,江阳王元继长子。

  由于元乂是北魏孝明帝的母亲胡太后的妹夫,也就是孝明帝的姨夫,因此在胡太后掌权时,元乂一直备受恩宠。胡太后封他为通直散骑侍郎,不久他又升为侍中,加领军将军,掌握着国家的军政大权。元乂仗着有胡太后撑腰,逐渐变得骄横放肆,怠于政事,嗜酒好色,贪得无厌。他在宫中自设仓库,收藏宝物,并公然收受贿赂,卖官鬻爵。

  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公元520年),元乂勾结胡太后身边的太监刘腾发动政变,假传圣旨杀害忠臣,又将胡太后幽禁在后宫,不让太后与皇帝见面。从此,刘腾、元乂把持北魏朝政达4年之久,致使政纪废弛,官吏腐化,天下大乱。

  北魏孝明帝正光四年(公元523年)三月,刘腾死去,元乂逐渐放松了对孝明帝和胡太后的监控。终于有一天,胡太后见到孝明帝与众大臣,他们秘密商议贬黜元乂的计划,又借元乂外出之机,解除其职务,将其贬为庶民。后来由于群臣的坚决要求,胡太后才于北魏孝明帝孝昌二年(公元526年),将元乂及其弟元爪毒死。念着元乂毕竟是自己的妹夫,胡太后还是决定追封他为“侍中骠骑大将军”,后又追封其为“江阳王”,将其安葬在邙山上。

  罕见北魏星象图

  再现那时的星空

  日前,我们走进复原在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内的元乂壁画墓。

  只见墓顶的星象图直径近7米,有大大小小的星辰300多颗,几乎占满墓顶。为了让人更清晰地认识这些星辰,绘画者还用符号来区分星辰的大小,同时用直线连接各星。仔细辨认,我们能清楚地看到常见的北斗星以及紫微、轩辕、北河、南河等,而在星象图的中央,则是一条贯穿南北的淡蓝色的银河。

  这幅星象图有多大价值?王爱文介绍,1974年,当洛阳博物馆对外公布了元乂墓的调查报告后,此星象图便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后来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和北京天文馆也对这幅星象图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认为,这幅星象图是我国目前考古发现中年代较早、幅面较大、星数较多的一幅。它比苏州石刻天文图早约700年,比敦煌星图早约400年。同时,该星象图所列的星象,是当时的一个实际星空,具体说,就是当时正月的某一天或七月初七的星空。

  记者 李燕锋 实习生 于诗情 文/图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