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都路63号院的151户居民,邻里之间可亲了——“平时工作忙,都是院里老人帮忙到幼儿园接孩子。”住在1号楼的居民薛小金说。
“都住在一块儿,谁用不着谁呀?前几天咱小区买垃圾箱,还是你开车运回来的。”闻听此言,居民陈师傅回答。
如此和谐的画面,源于西工区无主管居民区社区管理全覆盖工作的成效。该区以党组织建设为核心引导居民进行自治,在此项工作中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小区没人管,党组织当“娘家”
西工区影院街10号院内,有间面积不足20平方米的小房子,门口“党员活动室”牌子引人注目。
“院里的29名党员分布在住宅楼内,他们都有明确的分工。”指着墙上悬挂的“党员服务岗位职责表”,该院所隶属的金东社区主任党书芳介绍。
针对辖区内的实际情况,西工区提出了“无主管小区党来管”的思路,制定并下发《关于成立社区党总支的实施方案》、《关于支部建在居民楼院的通知》等文件,将社区内的党组织升格为党总支部。其中,党员人数符合条件的楼院单独设立党支部,党员人数较少的楼院建立党小组,并分路段联合建立党支部,构建支部建在楼院的基本组织体系,实现党建工作楼院全覆盖。
取消社区机关支部,将所有社区党员编入楼院支部。目前,西工区83个无主管楼院中新接转党员221名,在职党员向社区报到418名,新成立党组织52个,“党支部建在楼院”的基本组织体系已经搭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总支+楼院党支部”的三级党建工作网络初步建立。
党组织引导楼院居民自治
无主管小区内的党组织成立后,逐步引导党员、志愿者、退休干部、热心居民积极参与小区管理,实现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自治。
王城路办事处党工委建立了办事处、社区、城管协管员、社区保洁员和党员志愿者“五位一体”的管理网络;唐宫路办事处党工委创新“1+3”党组织工作模式,建立“党员连心桥”责任岗,建立党支部、社区、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片警五方参与的“五位一体”民主议事机制,实现居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
九都路63号院长期无人管理,小区道路年久失修。今年,王城路办事处按照无主管居民区社区管理全覆盖工作的要求,投资改造基础设施,使小区的面貌焕然一新。随后,该小区成立了由5位退休老党员组成的党支部,由居民和党员共同组建的业主委员会,负责对小区日常事务进行管理。
网格化管理下的责任制新模式
发挥党组织全覆盖工作的管理优势,关键在于党员发挥表率作用,以身作则。据此,西工区推出“党员网格化管理责任制”,将党员设岗定责与居民楼栋结合起来,每名党员直接负责所居住的楼栋。
光华社区党支部书记黄爱星介绍,党员公示牌要求“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居民遇到困难即可拨打电话。此举关键在于落实“党员在您身边”这一承诺,使其成为政策宣传员、环境卫生员、邻里矛盾调解员、困难家庭帮扶员等,更能方便群众随时监督。
以定岗、定人、定责、定时、定绩为内容的居民庭院管理“五定”责任制度,是西工区的另一创新举措。唐宫路办事处各社区成立了党员帮扶小组,主动上门为10余户困难家庭及孤寡老人提供帮助,并发放“连心卡”;西工办事处各社区党员人手一本《民情记录本》,每个月定期到居民家中走访,听取民情民意。
本报记者 李岚 通讯员 马健婷 赵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