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11版:洛 浦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孤独的院门
左公柳
伊河滩赏石
看花归来香满袖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 年 11 月 25 日 星期    【打印】  
旅人凝望
左公柳
□段延青
  行游新疆,避不开一个伟大的名字——左宗棠。

  自洛阳过陕西,经甘肃到新疆,自陕西潼关到天山脚下,除戈壁荒漠之外,随处可见道路的两边绿柳成行。今天的人们仍充满感情地唤它们“左公柳”。

  假如没有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今天的我们在新疆行走的步伐恐怕会踏在异国的土地上。当年,正是这位爱国者的雄才大略,才使得美丽富饶的新疆避免了落入沙俄和英国等虎狼之口的厄运。

  左宗棠的新疆之缘,要追溯到他的青年时期。22岁时,左宗棠第一次到北京参加会试,写成组诗《燕台杂感》,提议对新疆置省、开屯。他博览群书,认真阅读了研究新疆的专著《西域图志》。1850年1月,37岁的左宗棠在湖南一只小舟上和另一位伟大的爱国者林则徐见面了。自古英雄识英雄。面对这个年轻的后生,林则徐说:“将来东南洋夷,能御之者或有人,西定新疆,舍君莫属。”他满怀信心和期望,把自己数年来费尽心血在新疆收集的资料以及绘制的地图交给了左宗棠,还写了一副对联相赠:“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若干年后,收复新疆的历史重任不期而遇地落到了左宗棠肩上。

  当野心勃勃的阿古柏在新疆自立为王,当沙俄侵占新疆伊犁、得寸进尺之时,当英国虎视眈眈、加快渗透之际,清廷之中,海防、塞防之争甚为激烈。左宗棠以一位杰出政治家的远见卓识和卓越军事家的英明韬略,清醒地提出“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并力主收复新疆。朝堂之上,他慷慨陈词,力排众议;军务准备,他心思缜密,指挥有方。他带领着6万湖湘子弟兵,勇挑重担,不畏艰险,毅然走向风烟滚滚的战场。

  于是,在西征的路上,浩浩荡荡的三军将士,跟着这位年近七旬的老人,挥师千里。

  西风猎猎,黄沙滚滚,将士们斗志昂扬,所到之处,势如破竹。仅仅8个月时间,左宗棠带领的清军将士就收复了阿古柏统治下的新疆,下一步,就是从沙俄手中收复伊犁了。面对狡诈贪婪的沙俄,左宗棠积极备战,以强有力的军事后盾全力支持曾纪泽的外交谈判。他在哈密设立抗俄司令部。在前往哈密的征途中,他让士兵抬着棺材走在队伍的前面,表明誓死抗击俄国、收复伊犁的决心。正是左宗棠震惊中外的豪情壮志,有力地支援了曾纪泽的外交斗争,终于迫使俄国将伊犁归还中国。

  这是晚清夕照下的一抹亮彩。在备受外敌欺凌的中国近代史上,左宗棠的收复新疆之举被西方人誉为“一个多世纪以前乾隆出兵这个地区以来,一支由中国人领导的中国军队所曾取得的最光辉的成就”。左宗棠和他的爱国将士用浩然正气、铮铮铁骨撑起了中国的脊梁。以至于今天的我们,行走在新疆的土地上,忆起说起这段不寻常的历史,不免荡气回肠。

  而左宗棠在西北提倡植树绿化的事迹也被传为佳话。行军之时,他见沿途“赤地如剥,秃山千里,黄沙飞扬”,就命令随行大军于大道两侧种上了柳树,形成了“连绵数十里,绿如帏幄”的壮观景象。他们植下的棵棵绿树,阻击了风沙,涵养了水源,稳定了军心,方便了人民。

  诗云:“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直到今天,这些为戈壁荒漠带来浓浓绿色的左公柳,仍然绵延不绝,生生不息。    

  在我眼前,这些柳树仿佛幻化成了左宗棠和爱国将士视死如归、保卫疆土的壮丽丰碑。是的,那些为民族为国家建立过不朽功勋的英雄们,他们光辉的事迹历史将会永远铭记,他们的英名将永远镌刻在后来人的心里,他们的精神和品格,将激励着无数的华夏子孙为国家、民族的神圣事业不畏强暴,勇敢抗争,自尊自强,奋斗不息。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