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01版)同为古都,北京的文化产业占GDP比重超过12%,杭州为11.8%,西安为5.5%,洛阳文化产业的比重却远低于其他古都。坐拥如此雄厚的文化资源,洛阳却没有成为文化大市,是一种莫大的遗憾。昔日的灿烂,如何变为今日的辉煌?
在某种意义上说,洛阳的文化产业缺少三因素,即现代化、商业化、市场化。
杭州文化产业的最大特点,即新兴文化产业发达。杭州虽然也是著名古都,但是其文化产业并没有停留在过去的灿烂之上,而是融入了现代潮流。
2010年,杭州原创动漫产量达3.5万分钟,比上年增长30%,连续两年位居全国各城市第一。在杭州重点发展的15类文化产业体系中,新兴的动漫游戏已经成为支柱。古城杭州,枯树已发新芽。
反观洛阳,则更多地是利用过去的灿烂文明。河南文物占全国的1/7,洛阳文物占河南的1/7,守着如此宝藏,洛阳却不知道如何开掘。在洛阳的文化产业构成中,文化产业更多是“吃过去饭”。近年来,洛阳“小破孩”、才子动漫等相继崛起,但从总体上说,洛阳的现代文化产业如动漫、文化创意等,均无法与杭州抗衡。
杭州发达的工商业,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如新兴文化产业往往与新技术、新观念密切相关,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难以完成。而洛阳的文化产业,仍停留在文化的自然经济阶段。枯树再高,不发新芽,亦难有生机。
古都文化积淀丰厚,要推古出新,使死的文化积淀变为活的文化产业,商业化成为必由之路。
杭州的《印象西湖》红遍江南,《宋城千古情》名满全国,杭州西泠印社声名远扬。昔日南宋杭州“候潮门勾栏”所在地鼓楼,如今已成为杭州艺苑,每天都有皮影戏、杂剧、木偶戏上演。这些传统文化遗产,真正实现了古为今用。用传统文化的载体,打造了全国性的品牌文化项目。
洛阳的文化产业龙头项目牡丹文化节直到第29届才升格为国家级文化项目,洛阳的河洛文化节等也需要走出洛阳。连战访问大陆时就称自己是“河洛郎”,在未来,河洛文化节可以打造成为面向海外华人寻根问祖的重要品牌。
在市场化方面,洛阳亦与杭州差距巨大。
洛阳是河南第一大文化之城,亦是扬名世界的古城,更需要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视野与气度。彻底的商业化,大规模开放民间投资,才能形成恢弘博大的格局。
开放包容是命门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作为一个并没有多少历史积淀的国家,美国之所以能够在文化产业领域执全球牛耳,其秘诀就在于开放包容。
杭州能够成为动漫之都,也与其包容性有很大关系。作为江南文化之都,杭州文化底蕴深厚;作为长三角的副中心,杭州既是大都市,亦是开放、大气、包容的城市。
开放大度的杭州,对于全国人才的吸引力不可小视,约翰·霍金斯、余华、麦家、刘恒、蔡志忠、朱德庸、姚非拉、赖声川、杨澜、吴小莉等文化名人均在此落户。
作为河洛文化的源头,洛阳更多的是一座内地城市,对外地人才的吸引力欠缺;作为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洛阳没有杭州那样发达的工商业;同时,以重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注定了其人才大批积压在国有企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