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1版:首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邙山陵墓群迎来保护 “最好的时光”
市城建考察团赴陕西考察
引导职业教育转型
助推新兴产业发展
集体劳动报酬争议
各地必须限时处理
产城融合“三化”兴
以“融”兴城
我市新争取 省搬迁扶贫资金1900万元
栾川获得 财政扶贫资金1200万元
明年粮食风险基金 中央补助315亿元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1 年 12 月 6 日 星期    【打印】  
新华社播发通讯报道洛阳采取有力举措保护我国最大古陵墓群工作
邙山陵墓群迎来保护 “最好的时光”
新华社记者 李亚楠
  大汉冢(资料照片)
  洛阳北部、东部邙山之上归葬了历代上千位王侯将相,形成了中国最大的古陵墓群遗址。然而,这些生前显贵却几乎无一能享受逝后安宁,同这些古墓历史差不多同样“悠久”的盗掘、破坏早已让这座地下宝藏“伤痕累累”。

  新世纪以来,相关部门对邙山陵墓群的保护力度不断加大,量身打造的《洛阳市邙山陵墓群保护条例》日前也表决通过,将于明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随之而来的还有一系列保护与开发计划。邙山陵墓群正迎来历史上“最好的时光”。

  “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

  洛阳北部邙山上的耕地里,可以看到一些大小不一、孤零零散落着的“土堆”,一般人很少知晓它们已在此矗立了上千年。这些“土堆”是少数幸存下来的帝王将相的墓冢,更多的墓冢已在岁月的洗礼中消逝。如今,这里是中国最大的古陵墓群遗址,2001年,邙山陵墓群成为全国面积最大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统计,邙山陵墓群占地面积756平方公里,地跨洛阳市所属的7个县(市)区,包括20多个乡镇360多个自然村,文物保护区内约有20万人口。

  洛阳邙山地区汇集了自两周至明清各个时期、各种类型的古代墓葬,估计有十万之众,号称“邙山无卧牛之地”。其中,作为国保单位的邙山陵墓群是邙山地区古墓群的主体,包括东周、东汉、曹魏等6个朝代的帝陵及其陪葬墓群,主要是一些大型封土墓。

  负责邙山陵墓群调查和勘测工作的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队长史家珍说,在这70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有大型封土墓972座,共有6代24位帝王长眠于此。

  伤痕累累的“东方金字塔”

  邙山陵墓群是中国帝陵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研究古代历史和陵寝制度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无愧于“东方金字塔”的称号。不过,对邙山上陵墓的盗掘、破坏,几乎和其营造的历史同样“悠久”。

  历史上,邙山陵墓群所遭受的破坏主要来自战火和有组织、大规模的盗掘。史家珍说,董卓一把火把洛阳全烧了,把邙山上的墓也挖了不少,现在邙山上的考古发掘中,还能发现一些红烧土。

  同时,洛阳的地理位置又决定了其是兵家必争之地,这导致洛阳在历史上经常处于失控状态,其地下丰富的宝藏也就成了历史上大小军阀支撑军力的垂涎之物。有组织的盗掘和绵延不断的私人盗掘使得邙山陵墓群千疮百孔。

  随着历史的变迁,居民生产、生活对陵墓群的蚕食、侵占,也使陵墓群遭受了破坏。近代以来,几种常见的破坏形式有水土流失、取土、建房、打窑洞、烧砖窑、开荒种地、改作他用、非法建设等,其中,风雨侵蚀造成的影响较小,主要破坏来自居民生产、生活中自觉不自觉的侵蚀。

  据统计,新中国成立后,对墓冢的破坏主要集中在20世纪50年代“大跃进”、60年代“四清”、70年代“学大寨”平整土地和80年代、90年代工业化四个历史时期。其中,50年代以前,夷平墓冢13座,50年代夷平68座,60年代夷平138座,70年代夷平167座,80年代至本世纪初夷平40座,还有很多墓冢破坏年代不详。

  目前,邙山陵墓群972座大型封土墓中,近2/3的古墓冢封土已损失殆尽,仅有339座尚存墓冢。     (下转02版)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