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槐 车人 摄 |
|
这是一棵树龄600年的古槐,两人可抱,树身遍布疤痕,树枝扭曲向上,硕大的树冠碧绿,向南约倾斜25度,于半街撑起一把巨伞,仍显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这是在老城东大街130号,曾经的东方红旅社所在地。如今,这里仅余一间两层门面小楼。我驻足此处,遍寻不见旧时痕迹,问街边晒太阳的老人,知情者答曰:“这就是汉朝清官董宣的祠堂旧址,如今半砖片瓦都没有了,就剩下这棵老槐树了。”我踯躅在院墙外,仰望着古槐上园林部门悬挂的树龄牌,思绪万千。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今河南杞县南)人。他以“除奸邪,护黎民”为天职,执法如山,不徇私情,刚直不阿,光明磊落。他曾任北海(今山东潍坊)之相,权倾一方,严惩不法官吏,获罪险遭杀头。他任江夏(今属湖北武汉)太守时,面对匪患严厉执法,使当地河清海晏。 董宣69岁时,汉光武帝刘秀任命他为洛阳令,管理国都。刘秀的姐姐湖阳公主的奴仆仗势杀人,被湖阳公主包庇。董宣拦住湖阳公主的车,令奴下车而杀之。公主诉于刘秀,刘秀令其向公主叩头谢罪,董宣拒不低头。刘秀令人强按之,也不能使其俯首。刘秀最后奖励了他,还给他加了个“强项令”的称号,意思是脖子刚强、不肯低头的县令。他也因此被人们誉为“洛阳卧虎令”。他在任5年间,没有人进衙击鼓鸣冤,“堂鼓不鸣董少平”遂成为市井美谈。他一生安于清贫,常用俸禄接济下属和穷人,到他77岁病逝时,仅一条被子裹身,家余一马一破车、大麦少许,令刘秀为之动容。
而今,董令驾鹤越千年,董宣祠堂化云烟。唯有古槐傲风霜,虬枝苍劲直向天。祠堂是为纪念董宣而建,古槐当然也是为彰显他的高风亮节而栽,那么,古槐不就是颇具象征意义的“董宣槐”吗?
光阴不与人俱老,时间的潮水能够荡涤这世上许多辉煌,却未必能够冲垮立在人们心底的碑碣。1900多年过去了,多少帝王将相荒冢衰草任长风扫,“强项令”董宣却穿越时光的隧道,至今仍被人们奉为民族的精魂。
东街有棵“董宣槐”,年年呈碧翠色来。董宣祠堂虽然已痕迹难觅,幸有一树碧绿见精神,供人们发思古之幽情,使清官董宣在人们心中代代相传。
封建官吏犹能洁身自好,今人为官更要强化“公”识,敬畏职守,造福一方。近年来,面对一些地方某些官员腐败之现象,一些人总是一味埋怨制度不严、执法不力,未免有些舍本逐末了。毕竟,外部条件的禁锢不是万能的,为官清廉者,关键要以人格立身、从严自律、有所敬畏,抑腐败之念,扬清廉之风。
东街有棵“董宣槐”,思古咏今可抒怀。董令已逐江河远,见贤思齐登高台。此刻,我从鼓楼下穿过,向西而去,忽听得曲剧《洛阳令》的唱段声震耳膜:“要学那马齿苋经霜耐旱,不学那墙头草嘴尖皮厚步步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