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3版:福民强市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四路并进”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11 年 12 月 12 日 星期    【打印】  
市政府近日印发《洛阳市老工业基地振兴规划(2011-2015)》,明确提出——
“四路并进”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
本报记者 李松战 通讯员 吕伟信
  近日,市政府印发《洛阳市老工业基地振兴规划(2011-2015)》(下称《规划》)。这份3万余字数易其稿的系统规划,是“十二五”时期我市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行动纲领。  

  基本思路:

  贯彻“八字方针” 坚持“四路并进”

  今年6月,网友“吃火锅唱歌儿”在《十问洛阳》中,将“中国老重工业基地如何重生”作为一大问题提出。如何让老工业基地卸下包袱轻装上阵,成为我市政府、学界和企业界共同关注的话题。

  依靠资源和特定优势发展起来的重工业——这是对洛阳现代工业起步、发展的精确概述。市发改委主任李跃民表示,在外部发展环境巨变的背景下,这种发展模式往往会阻碍城市进步。

  《规划》提出,我市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战略定位有四个:建设特色明显的新型工业化城市,引领带动“三化”协调发展;成为支撑中原经济区发展的战略支点;成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先进制造业的领航旗舰和科技研发的智力中心、带动中原经济区崛起的核心地带之一;实现由“洛阳制造”向“洛阳创造”的根本性跨越。

  今年年初,市委、市政府制订的《2011年经济转型攻坚战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坚持“四路并进”,按照“调整、提升、融合、顺应”八字方针,推动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

  所谓“四路并进”,就是靠拉长产业链条着力培育优势产业,靠改造提升发展壮大传统产业,靠产学研融合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靠危机倒逼机制大力发展新能源等新兴产业。

  《规划》全面贯彻了上述要求,将其作为老工业基地转型的基本思路。

  具体思路为:突出自主创新、承接转移、集约集聚和龙头带动,改造提升装备制造、石油化工、有色金属三大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壮大硅光伏、新材料、轴承三大特色产业,积极培育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生物制药、信息技术四大战略新兴产业,积极构建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经济效益好、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工业体系。

  具体发展目标,分为2013年和2015年两个阶段。

  到2013年的主要目标是,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100亿元、8500亿元,老工业基地振兴取得阶段性成果。

  到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000亿元、14000亿元,培育出销售收入超100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1家、300亿元至500亿元企业4家、200亿元至300亿元企业3家、100亿元至200亿元以上企业12家、50亿元至100亿元以上企业30家。

  目标还包括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装备制造、有色金属、石油化工、新材料、硅光伏、轴承产业跃居国内先进行列;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信息产业在国内有较大影响。

  “总体说来,这份《规划》遵循了《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福民强市总体目标和我市‘十二五’发展规划,是对我市谋划‘十二五’发展好的思路的继承和创新,既考虑了前瞻性,又考虑了可行性。”李跃民评价说。  

  产业发展:

  三大优势 三大特色 四大新兴

  与我市“十二五”发展规划、经济转型攻坚战实施方案相同,《规划》“十二五”产业发展的目标是: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全国重要的硅光伏及光电产业基地、中西部最大的石油化工基地、全国重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

  略有不同的是,《规划》将产业的类别划分为传统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与我市“十二五”发展规划相比更加细化,增加了“特色产业”大类;和经济转型攻坚战实施方案一样,将产业划分为三大类,不同的是,在新兴产业大类中,《规划》考虑到信息技术与创意产业的关联性,将创意产业纳入信息技术产业之中;新增了两项(节能环保和信息技术)。

  李跃民介绍,通过科学细分产业,可以解决在制定十二五规划中有色金属和新材料产业的定位冲突问题,让两者错位发展。

  对上述三大类产业,《规划》分别明确了发展重点。

  ■传统优势产业

  【总体思路】科技创新、改造提升。

  【发展重点】企业的兼并、重组、上市与集群发展,引导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品牌建设、产业集聚等,实现传统优势产业制造工艺和产品高端化。

  【发展目标】做大做强、做特做精现代装备制造、有色金属、石油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从“洛阳制造”走向“洛阳创造”。

  现代装备制造产业。着力做大做强做优大型成套装备、农业机械、工程机械、交通运输装备、轴承及基础件等五大领域,加快推进洛阳动力谷建设,实现由单一部件生产向成套装备制造转变、由产品制造向制造服务转变、由产品优势向集群品牌优势转变,把洛阳建成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现代装备研发生产基地。

  2015年目标: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00亿元。

  有色金属产业。促进有色金属产业从原料基地向终端产品制造基地转变,加快优势企业战略重组和资源整合,建立有色金属交易信息平台、物流平台、科技研发平台等服务平台,提高在国内、国际同行业的话语权,引领行业发展。

  2015年目标: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00亿元,形成在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产业链条完善、集群式发展的大型铝工业生产基地;建设国内最大的钼钨精深加工产业基地;形成国内重要的钛产业基地;黄金、铜材料加工规模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石油化工产业。以进一步扩大石油炼化规模为基础,拉长PX、PTA、聚酯及深加工产业链,发展化工纤维产业。以技术创新为动力,大力培育精细化工产业。

  2015年目标: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00亿元,建设成为中西部地区重要的石油化工产业基地,培育出第一个销售收入达千亿元的企业

  ■特色产业

  【总体思路】以骨干企业和特色产业集群为基础,提高骨干企业研发及产业带动能力。

  【发展重点】围绕特色产品的生产、销售、服务等,形成市场化、规模化、集约化和链条化的生产经营群体。

  【发展目标】打造区域特色产业品牌,大力发展硅光伏、新材料、轴承三大特色产业,形成全国有重要影响的特色产业集群。

  硅光伏产业。以多晶硅产业为龙头,坚持产业链延伸、硅电一体化、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并重的道路,积极打造洛龙产业集聚区光伏光热产业集群和偃师高新专业园区硅光伏产业集群,建设特色突出、竞争优势明显的硅光伏产业。

  2015年目标: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20亿元,重点建设洛龙光伏光热产业集群、偃师硅光伏产业集群、伊川硅材料产业集群、高新区光伏光电子产业集群等四个特色产业集群。

  新材料产业。以洛阳被认定为新材料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为契机,打造以高新区为核心区的新材料产业集群,重点发展新型合金材料、新型功能复合材料、新型化工材料和电子信息材料。

  2015年目标: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80亿元。

  轴承产业。大力发展大型风力发电轴承、航天航空轴承、高速列车轴承、数控机床精密高速轴承等,提高高附加值和高端轴承的市场占有率,努力实现从规模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把洛阳打造成为“轴承之都”。

  2015年目标: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00亿元以上,轴承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约20%;培育壮大伊滨产业集聚区、宜阳县产业集聚区两个轴承产业集群。

  ■战略新兴产业

  【总体思路】依靠科技创新和引进技术,加快培育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信息技术四大战略新兴产业,推动全市高技术产业发展实现重大突破,抢占未来经济发展制高点。

  【发展重点】发挥洛阳现有产业及科技研发的优势,依靠科技创新和引进技术,加快培育战略新兴产业。

  【发展目标】培育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信息技术四大产业,推动全市高技术产业发展实现重大突破,抢占未来经济发展制高点。

  新能源汽车产业。积极推动纯电动汽车、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化,大力发展普通型混合动力汽车和新燃料汽车专用部件,打造“中国锂电池之都”,力争在城市公交客车、校车、经济型电动轿车等整车方面取得突破。

  2015年目标:全市电动汽车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0亿元以上,形成整车及主要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和检测检验能力,把我市打造成为国内重要的电动汽车产业基地。

  生物医药产业。积极引进国内刚起步的微生物制造、酶催化等工艺和技术成果,促进医药中间体和现代医药项目研发、中试和产业化,重点发展生物制药、现代中药、生物农业、医药中间体、天然植物单体提取等五个领域。

  2015年目标: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亿元,建成国内具有影响力的生物医药特色产业集群。

  节能环保产业。抓住我市被确定为全国唯一新型工业化节能环保装备产业示范基地的契机,以传统产业技术改造为突破口,开展节能装备的设计、制造工艺路线和工艺方案、新型机床及控制技术攻关,提高集成创新和系统创新能力。

  2015年目标: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00亿元,打造“中国节能·洛阳装备”城市品牌。

  信息技术产业。以光电子、应用信息技术产业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

  光电子领域,以光电探测、光电显示、光电连接器件及新光源等为重点发展方向,寻找技术和产业化突破点。

  应用信息技术领域,发展工业智能产业、信息通信与互联网业、服务外包业、软件及信息服务业、创意产业、数据中心产业等,打造“中原声谷”。

  2015年目标: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5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