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31日,“2011年度河南十大三农新闻人物”评选活动组委会正式公布了此次评选的30名候选人。
“2011年度河南十大三农新闻人物”评选活动由省委宣传部、省委农办、省广播电影电视局、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水利厅、省扶贫开发办公室联合主办,旨在为大力弘扬“三平”精神,充分展示“普普通通、踏踏实实、不畏艰难、侠肝义胆、包容宽厚、忍辱负重、自尊自强、能拼会赢”的河南人形象,进一步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我省“三农”事业的健康发展。
评选活动自2011年10月20日启动以来,进展顺利,广大群众参与积极,社会反响强烈。截至2011年11月20日,全省有关单位向评选活动组委会推荐符合规定条件的候选人73名。这73名候选人涉及三农工作的方方面面,既有农村城乡一体化推进典型,又有农业产业化带动典型;既有农业科技化创新典型,也有农村基层工作者;既有农业水利推动典型,又有农村养殖、种植专业户、创业致富带头人;既有关心支持三农工作的公益人士,又有基层文化教育工作者。2011年12月25日下午,评选活动组委会组织评审会进行了初评,以得票多少为序确定了30名候选人。
评选活动组委会同时公布了候选人事迹简介,请广大群众积极参与,踊跃投票,选出心目中的“2011年度河南十大三农新闻人物”。
■方惠钦 男,52岁,淅川县南水北调办公室主任
淅川县在南水北调工程中占居举足轻重的位置,征迁安置工作是一项重要任务。他采用超前奖励、发放补助、购买保险、协助搬迁、及时慰问等方法做细工作,实现了和谐拆迁。2010年,他被国务院南水北调办授予“全国南水北调征迁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2011年,淅川县南水北调征迁工作受到河南省政府通报表彰。在任6年间,他被称之为“咱农民的贴心人”。
■张慎举 男,56岁,现任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
他2002年主持完成的国审“商豆1099”小面积超高产示范,亩产达303.05公斤,创河南省自育大豆品种经现场验收的产量最高纪录。2010年至2011年,他主持承担了小麦新品种 “郑麦7698”超高产攻关示范,经河南省科技厅组织有关专家现场机收实打,100亩示范田平均亩产740.3公斤,其中15亩平均亩产达756公斤,创河南省优质强筋小麦单产最高纪录。
■马家祥 男,47岁,安阳博爱康复医院院长
他曾经身患恶性肿瘤,深知疾病带来的痛苦。为解决更多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他创办安阳博爱康复医院,对来院看病的部分农民实行免费接送、免费吃饭、免费住院等优惠条件。他经常带领医院工作人员到农村去搞义诊。从2003年至今,他投入60多万元为家乡修路,为当地农民唱大戏20多场,为当地农村老人搞义诊100多次,累计为80多万农村病人减免费用。
■赵跃进 男,53岁,三门峡龙飞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
他研制成有机、无机和微生物“三合一”的绿色肥料。他建立了“二仙坡果园山庄”,目前已栽培果树3000亩,年产无公害苹果300万公斤,年值1000多万元。他成立了“三门峡市龙跃绿色农业技术服务专业合作社”,建立科普示范基地27处,总面积15万亩,辐射带动农民1.2万户,辐射面积达到80万亩,被授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河南省十佳科技致富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于博 男,41岁,商丘市宁陵县阳驿乡后陈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因为一个家乡要修路的电话,他由北京某公司的董事长成为一名村支部书记。为了把又穷又破的家乡打造成新型农村社区,他个人出资1300多万元,用于全村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1000亩温室果蔬大棚,亩均效益可达2万元至4万元。他投资创建了5个村办企业和4个专业合作社,解决本村剩余劳动力1000多人。在他的带领下,2010年全村农民纯收入突破9000元。
■何慧丽 女,40岁,开封市人民政府市长助理(挂职)
她8年如一日,主导和参与的“秧歌、腰鼓、盘鼓、地方戏和传统太极”等乡村文化建设,蔬菜大棚、藕蟹混养、快乐猎养殖、资金互助等多类型的农民合作社(联社)建设,老年人协会等乡村社会组织建设等项目,既符合河南农业大省的资源实际和基层民众的利益需求,也符合国家“十二五”规划对社会管理创新、促进生态保护修复、推动文化发展繁荣等重大战略规定。
■张灿军 男,49岁,洛阳农林科学院院长
他主持选育的“洛旱6号”在2008年大旱之年创下百亩连片亩产607.6公斤的业绩,刷新了我国旱地小麦新纪录;新选育的超级小麦新品种“洛麦23”更是在2011年取得亩产754.8公斤的成绩,再创高产纪录。该院通过国家、省、市审定的品种60多种,推广创收达100多亿元,在全省地市农科院各项成绩评比中长期稳居前两位,被授予全省“第一个国际农业科技合作示范基地”称号。
■杨利民 男,47岁,河南硒谷绿色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从2003年始,杨利民就致力于专业开发富硒农产品,带动了当地新兴农业产业的发展。2003至2009年,杨利民带领他的团队开发出5个系列20余种富硒农产品。2010年底,他开发出富硒养生配方产品,该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农户专业队”的组织形式,生产富硒农产品。2011年,该公司带动农户达6129户。
■刘素霞 女,46岁,濮阳县胡状乡农业服务中心主任
她放弃了县农业局的舒适工作,主动要求回到胡状乡农技站,在乡里一干就是23年。她健全了“乡、村、户”的基层科技推广服务网络,为1万人次农民搞技术培训;每年推广优质高产小麦品种5万亩至7万亩、玉米5万亩,年粮食产量6.5万吨,为农民增收1000万元,完成小麦、玉米、大豆等科技开发项目6项,累计开发17万亩农田,增加经济效益1598万元。
■原玉山 男,58岁,林州市东岗镇东岗村村民
他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多年来在山上义务植树、帮村里修路从不计报酬。30多年来,他在山上义务植树5万余棵。他还义务参与东岗镇多条道路的建设和改造,并保证各项工程按时、高质量完成。18年来,他不计报酬帮助村里修路30多公里,他不仅为村里各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还为村镇规划建设和村民安全饮水工作做了大量工作。
■王伟 男,42岁,永城市演集镇政府党委副书记、镇长
他在全镇实施小麦良种繁育、蔬菜种植、畜牧养殖三大基地工程,建成了以曹楼黄文举养猪场、韩寨种鸡场、李楼村李继村养殖场等规模养殖小区8个,发展养殖专业户1000多家。他带动当地农业化产业化龙头企业近100家,把现有21个行政村规划为4大社区。在全市率先实施了60多公里“村村通”工程,现已完成11个村,总里程达60多公里,连续8年实现粮食增产增收。
■王从亭 男,55岁,郑州市蔬菜研究所所长
2005年,他带领郑州市蔬菜研究所取得多项殊荣,获国家、省、市级科技成果奖40项,获国家专利6项,其中发明专利1项。重点研究高新技术,率先开展蔬菜、航天、育种等高科技研究,承担重大科研项目71项、国家级13项、省级42项、市级16项,育成蔬菜优良新品种17个。目前,该所已育成100多个优良蔬菜品种,近5年来,推广蔬菜种子600多万公斤,在郑州各(县)市区建立示范点300个。
■凌国钧 男,47岁,周口市西华县惠群苗木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他自毕业后,先是在自家的责任田里实践种植,等成功后再逐渐向周围的乡亲推广。对于那些家庭困难户,他无偿提供苗种并负责技术指导。多年来,他免费为当地贫困户提供苗木达5.13万多株。他的林蔬间作套种法,使原先苗木年亩收入由2500元增加到7000元。多年来,在他的带动下,一大批农民变贫为富,累计创造经济价值达35亿元。
■花明奇 男,46岁,孟州市河雍办事处东田丈村
2005年,他确立了“富民不富村,富民不富社”的合作社模式。合作社的发展,辐射带动了周边10多个村子,发展社员1000多人,建成日光温室和工棚300座。5年时间,无公害蔬菜种植成为孟州及周边农民的一个支柱产业。合作社还建设了3000多平方米的果蔬交易市场,日交易量七八万吨,年创产值2000多万元,当地农民的收入也增长到了9000元。
■李默 女,47岁,固始县保田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她曾是一名下岗女工,曾到海南做过生意,还把公司开到了泰国、柬埔寨等国家。2001年,她回乡创办河南恒源农机有限责任公司,用厂价直销的方式在河南省全境推广新型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等,还组建了第一支24小时农机专业服务队,常年坚持把贴心周到的服务送到农机户家中。她先后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农机跨区作业先进个人”、“全国农机行业十大女杰”等荣誉称号。
■卫汉山 男,60岁,济源市西轵城村干部
已是花甲之年的他,将人生中的40年奉献给了农村的基层工作。为了保证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安全,他毅然关停了村办企业。为了保证关停企业后村民收入不减少,他将农业产业化与城镇化建设相结合,建成古轵生态苑2000亩,温室大棚280个,连栋智能温室13座,小型智能化移动温室80余座,使成方连片面积达到4000余亩,西轵城村的人均纯收入至2010年底达到1.86万元。
■王克然 男,39岁 ,漯河市畜牧局畜产品监测中心主任
8年来,他参与监测抽检、检验的畜产品、饲料、兽药样品2万多批次,从未发生过质量安全问题。对外调生猪“瘦肉精”监测,他制定了《漯河市外调生猪“瘦肉精”监测实施办法》,规定外调生猪必须持有市畜产品质检中心出具的“瘦肉精”阴性检测报告,否则动物检疫人员不得开具产地动物检疫证明和运输检疫证明。他被评为“河南省省畜产品质量监测先进工作者”。
■王有利 男,47岁,武陟县西滑封村党委书记
1991年,他被村里委派筹建面粉厂。1995年,他与美籍华人合作成立中美合资河南斯美特食品有限公司,开始涉足方便面生产行业。在经营中,他先后建起了等级面粉、调味料、纸箱包装等配套生产线。短短十年时间,一个当初建厂时日加工能力只有50吨的小面粉厂迅速发展为年加工小麦35万吨、产方便面21万吨的骨干龙头企业,该企业也被同行业誉为“一匹黑马”。
■梁慧珍 女,43岁, 河南省农科院经作所大豆品质遗传育种研究室主任
她是河南省农科院知名教授、博士导师、大豆转基因技术首席专家。23年来,她从事科研一线研究工作,主持及参加选育新品种20多个,推动了河南省大豆三次更新换代,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10多项,根据当地民情创新并实施推广“一推四改三统一”,使全市大豆产量从亩产320斤提高450斤以上。
■钮延军 男,42岁,平顶山瑞祥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他是拥有产值12.8亿元、上缴利税8000万元、被国家农业部授予“生猪标准化示范场”的现代化养殖企业的商界英才。他的企业每年向社会提供无公害商品猪8万多头,集团拥有“河南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每年向市场提供无公害蔬菜80多万公斤、莲藕60万公斤、山区散养生态鸡100多万只。他的企业每年安排移民村周边村村民进场进园务工4360多人次。
■王雷生 男,40岁,确山县金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毕业于河南大学法律专业的他,2007年响应确山县政府号召离岗创业,成立了确山县金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先后在石滚河镇建起了1000亩花菇、黑木耳、山野菜种植基地,在薄山水库移民区所在地建起了1000亩种植基地,在三里河乡发展荠菜、腊菜种植基地1000余亩,生产能力超过800吨,产值3000万元。他被评为全市“十大三农新闻人物”、“创业之星”等荣誉。
■邵乐毅 男,43岁,新安县磁涧镇党委书记
2006年上任伊始,他就把大粒樱桃作为磁涧镇农业产业化支柱产业,由镇里投资200余万元为农户无偿提供果苗15万株。磁涧镇樱桃种植面积目前已超过1万亩,每亩收益由传统农业的700元提高到现在的1.5万元。2010年5月,该镇成功举办了磁涧镇第一届樱桃采摘节。目前,磁涧的大粒樱桃已远销上海、广州、深圳等地,给农民带来直接经济效益640余万元。
■程相文 男,75岁,鹤壁市农业科学院院长
他带领鹤壁市农业科学院获科技成果奖48项,培育的浚单系列玉米品种累计推广2.2亿多亩,增加经济效益150多亿元。1992年,他成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02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5年被中组部授予“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1991年、2001年、2006年被授予“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09年被农业部授予“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三农模范人物”称号。
■郭建华 女,58岁,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开封县电影公司党支部书记、经理,河南新华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总经理
她从1974年开始从事农村电影放映工作,先后为群众共组织放映电影12万余场,观众达9000多万人次。她38年坚守着农村放映这块主阵地,坚守着一块普通的银幕痴心不改,越干越有劲。2011年5月,她的事迹被拍成电影,作为建党90周年基层优秀共产党的献礼影片。
■李国文 男,61岁,开封市禹王台区南郊乡西柳林村党支部书记
在他的带领下,西柳村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9300多元。目前,西柳村已建成食品物流园区,已有维豪食品等5家企业落户园区。全村建成奶牛养殖小区4个,奶牛存栏1300多头,日均产奶15吨。他筹资500多万元加大旧村整治,解决村民的饮水安全、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实现户户通水泥路。他还组织建成了1300平方米的文化大院,规划建设占地50亩的柳林社区。
■张春生 男,30岁,郑州八方人才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
他在短短几年之内打造了河南出国劳务第一品牌,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在短短几年之内帮助1.5万农民工走出国门,增长了见识。从1997年成立郑州八方人才资源开发有限公司至今,张春生成功地往阿尔及利亚、科威特、新加坡、沙特等十几个国家输送务工人员。这些出国务工人员创造的外汇收入累计已达人民币30多亿。他获得郑州市“五一劳动奖章”“郑州十佳青年”及“新长征突击手”荣誉称号。
■万海成 男,45岁,禹州市万福新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他是农民的儿子,10年来,从经营馒头的小商贩做起,由经营粮油批发店发展成为经营农副产品公司,再发展到目前经营融公司、基地、合作社、连锁经营门店于一体的农业产业经营实体。他安排下岗职工及农村富余劳动力1500多人,公司从业人员年收入2万元以上,帮助基地3000多农户户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
■潘孟潮 男,鄢陵县农业局长
2011年,鄢陵县粮食作物面积发展到140万亩,总产达70万吨,全县花卉、蔬菜面积发展到60万亩,产值达35亿元,比2006年分别增长33%和77%,主产区农民人均收入达1万多元。鄢陵已建成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8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54家,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发展到106家,带动全县30%以上的农户增收。2011年,鄢陵县农业总产值预计达74亿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预计达8650元。
■买银胖 男,42岁,河南伊赛牛肉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2002年,买银胖创办伊赛肉业,引进国内先进的排酸工艺,使牛肉质量有了保证。他打造了黄河滩区最大的肉牛养殖合作社,建立的10多个合作分社,辐射带动了140多个村庄20多万农民从事肉牛养殖行业。2011年,他又兴建年产2万吨熟食制品的国内最大的加工生产线,兴建占地3200余亩的10万头肉牛产业化项目,辐射带动中原地区100多万农民养牛致富。
■蒋志凯 男,45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所长
他带领团队先后育成新麦系列品种10个,其中8个品种通过国家品种审定,6个品种获植物新品种权保护。2001至2011年,新麦系列推广面积1亿多万亩,增产优质小麦超过32亿公斤,获经济收益45亿元。其中,新麦26号被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推荐为全国主推品种。2009年,农业部对全国144个品种进行质量鉴评,新麦26号同时达到国标强筋小麦主要指标。
“2011年度河南十大三农
新闻人物”评选活动选票
(按得票多少排序、票数相同的按姓氏笔画排序)
编号 姓名 投票 编号 姓名 投票
01 方惠钦 □ 02 张灿军 □
03 凌国钧 □ 04 梁慧珍 □
05 程相文 □ 06 万海成 □
07 张慎举 □ 08 杨利民 □
09 花明奇 □ 10 钮延军 □
11 郭建华 □ 12 潘孟潮 □
13 马家祥 □ 14 刘素霞 □
15 李 默 □ 16 赵跃进 □
17 原玉山 □ 18 卫汉山 □
19 于 博 □ 20 王 伟 □
21 王克然 □ 22 王雷生 □
23 李国文 □ 24 买银胖 □
25 何慧丽 □ 26 王从亭 □
27 王有利 □ 28 邵乐毅 □
29 张春生 □ 30 蒋志凯 □
注:请在您支持的候选人后面打“√”,限选10人。
报纸投票:从报纸上剪下选票(可复印),填写后寄至河南电视台新农村频道 郑州市花园路29号501室 “2011年度河南十大三农新闻人物”评选组委会办公室收;邮编:450008
短信投票:移动、联通用户编辑所选候选人编号发送至10661858195(信息费1元/条,不含通信费);电信用户编辑所选候选人编号发送至10621858195(信息费1元/条,不含通信费)。
网络投票:请登录大河网(www.dahe.cn)、大象网(www.hntv.ha.cn)和河南十大三农新闻人物评选活动官方网站(www.sannonghn.cn)主页。
截止日期:2012年1月14日24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