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11版:人文河洛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元人好牡丹 清末称国花
人俑形车辖:
车轮构件 “辖”意之源
洛阳网广告
偃师商城遗址:穿越3600年的记忆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2 年 1 月 10 日 星期    【打印】  
元人好牡丹 清末称国花
  宋金之后的元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发展阶段,虽然整个元代牡丹观赏、栽培发展处于低潮,但元人仍很重视牡丹。第一,元大都牡丹观赏、栽培有所发展,皇宫内栽培有不少牡丹并常有饮宴、赏花活动。第二,元代耶律铸的《双溪醉隐集》卷一中,以赋夹注的形式引用了可能出现于元代的《青州牡丹品》、《陈州牡丹品》等谱录,其中出现了不少牡丹新品种。另外,姚燧的《序牡丹》记述了他自元中统元年(公元1260年)以来,二十九年间在中原各地观赏牡丹的情景。当时燕京(今北京)、长安(今西安)、洛阳、邓州(今属河南)一带仍有牡丹栽植。第三,江南一带的人们仍好牡丹。著名元曲家张养浩的诗《毛良卿送牡丹》记述了当时民间牡丹也不乏奇特的品种。不少宋代牡丹品种经过元代仍然得以保存下来。

  明清两代是我国牡丹观赏、栽培持续发展时期。其中尤以清代为盛。从康熙到咸丰的二百年间,是中国牡丹观赏、栽培的又一个昌盛时期,先后有多种谱录对牡丹品种进行了总结。根据这些谱录,专家估计清代全国牡丹品种应有五百个。

  中国牡丹芍药协会常务理事、洛阳国际牡丹园主任霍志鹏介绍,明清以来,中国牡丹发展有以下特点:一是中原牡丹品种数量持续增多,新优品种不断涌现。除西南、江南外,甘肃一带牡丹的普及与繁盛,奠定了中国牡丹四大品种群的基本格局。二是牡丹栽培技术日臻完善,牡丹南下催花已有相当基础。与此对应,牡丹科技文化也较为繁荣,牡丹谱录增多。北方以明代薛凤翔的《亳州牡丹史》和清代苏毓眉的《曹州牡丹谱》为代表;南方以清代计楠的《牡丹谱》为代表,基本上形成了适应北南不同生态环境的两套栽培技术体系。三是中国牡丹继成功东渡日本后,又西流欧美,奠定了在国外发展并成为国际名花的基础。四是牡丹文化持续发展和繁荣,在清代又出现了一个发展高潮。其中,清代牡丹诗词有近千首之多,而且牡丹文化内涵更丰富和普及。清末,牡丹被定为国花。   (陈兵)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