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3版:洛阳两会特别报道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政 府 工 作 报 告(摘要)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12 年 1 月 16 日 星期    【打印】  
政 府 工 作 报 告(摘要)
(2012年1月15日在洛阳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制图 李银刚
  李柳身

  2011年工作回顾 ——

  实现“十二五”

  良好开局

  2011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围绕福民强市总体目标,锐意进取,务实重干,全力打好项目建设、经济转型、机制转换、城市提升、民生改善、环境创优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六加一”攻坚战,圆满完成了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初步测算,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723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固定资产投资1855亿元,增长2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78.3亿元,增长2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4亿元,增长18%。外贸出口14.5亿美元,增长38.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9756元和6532元,增长12%和15%左右。特别是经过全市人民艰苦不懈的努力,我市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项目建设步伐加快,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3894个,完成投资1592.2亿元。轴研科技重型精密轴承等项目竣工投产;麦达斯轨道交通铝型材、恩梯恩LYC公司汽车轴承等项目开工建设;洛阳石化1800万吨炼油扩能改造、洛玻集团搬迁改造等项目前期工作扎实推进。上海超日400兆瓦光伏垂直一体化、中航光电产业基地、微软技术中心等项目开工建设。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实施千万元以上服务业项目136个。河南移动客服中心等项目竣工投用。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战略策划项目全面完成。全年接待游客687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50亿元。  

  ——经济转型实现新的突破,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新建国际联合实验室2个、河南省院士工作站11个、市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49个,河柴重工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6家省百高、百强企业以及42家重点制造业企业全部建立研发中心。专利、发明专利申请量均居全省第二位。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级科技进步奖28项。17家产业集聚区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占全市的72%,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市的54%。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6天。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三农”基础进一步巩固。结构调整、土地流转、生态旅游成效显著。粮食总产达到46亿斤,连续九年实现丰收。新发展牡丹4.87万亩,花卉苗木、蔬菜、林果、畜禽养殖等特色产业比重达60%以上。完成土地流转90万亩。转移农村劳动力142万人,劳务创收85亿元。休闲旅游农业园区达到796个。农业产业化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8%。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新开工新型农村社区87个,建成50个。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企事业单位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市属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改革改制、县(市)区企事业单位改革实现大头落地。民营经济发展氛围进一步浓厚。北玻公司等4家民营企业成功上市。民营经济新上千万元以上项目820个,完成投资850亿元,实现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0%。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年签订招商引资项目356个,投资总额增长50%;实际利用外资和市外境内资金分别增长46.8%和32.2%。中移动(洛阳)呼叫中心、浙商工业园、国龙物流园等重大项目落户洛阳。  

  ——城市形象不断提升,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新区建设势头强劲。伊洛大道、洛白路改造等24项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建成投用,伊滨区路网基本形成。行政副中心、中央商务区、福民安置小区、职教园区等重点区域,龙门大道提升、高铁大道跨伊河大桥等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城区改造成效显著。新建、改扩建市政道路37.2公里。城中村、城郊村和旧城改造实现重大突破,全年完成改造拆迁面积2000万平方米以上,开工安置房1500万平方米,竣工340万平方米。新增城市绿地125万平方米。建成农村公路188公里。洛阳机场旅客吞吐量比上年增长28%。  

  ——民生工程加快实施,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省定、市定福民实事全面完成,各级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达到198亿元,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66.9%。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3.7亿元,扶持2.2万人成功创业。在全省率先实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率先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为困难群众发放临时价格补贴1289万元。新开工保障性住房3.5万套168万平方米,竣工71.4万平方米,6137户住房困难群众乔迁新居。完成搬迁扶贫2250户10005人。

  2012年总体工作要求    ——“当好一个示范、打造两大品牌”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紧紧抓住并切实用好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大机遇,增强忧患、化危为机,积极作为、持续求进,提振信心、求实求效,以“当好一个示范、打造两大品牌”为战略定位,以持续和提升“六加一”攻坚战为重中之重,确保我市经济、社会、生态建设主要指标和协调发展程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幸福指数的提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初步确定2012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见右图)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要把握好六个方面的着力点:一是必须把项目带动作为扩大需求的根本动力;二是必须把企业转型升级作为保增长的有力抓手;三是必须把破解瓶颈制约作为助企解困的重要任务;四是必须把扩大开放作为加快发展的主要途径;五是必须把城镇化引领作为推动“三化”协调发展的关键举措;六是必须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012年重点工作    ——持续“六加一” 提升“六加一”

  坚持把稳增长、调结构、抓改革、惠民生、促和谐作为政府工作的主线,持续和提升“六加一”攻坚战,确保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确保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1  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努力打造特色明显的新型工业化城市

  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应对当前复杂局面、培育竞争优势的重要抓手。开工建设725所特种材料装备基地、洛阳石化45万吨PX、一拖集团新型轮式拖拉机核心能力提升等项目,加快推进万基控股集团60万吨铝板带箔等在建项目,做好洛阳石化1800万吨炼油扩能、河南煤化集团100万吨PTA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洛玻、白马、洛耐、洛单等企业搬迁改造。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强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生物制药等领域的关键技术研发,加快培育骨干企业,提高产业发展水平。突出抓好中硅高科光伏产业园、普莱柯生物动物疫苗产业化等十大示范项目。加快推进中航锂电产业园等在建项目,尽快开工金诺公司单晶炉及单晶片等项目,确保725所钛泵阀基地等项目竣工投产。提升产业集聚水平。加快产业集聚区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建设,确保所有产业集聚区发展区基础设施全覆盖,公共生活服务平台和供水、供电、供热、供气、污水处理等设施全部建成投用。确保17家产业集聚区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50个、竣工70个以上,形成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12个,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35%,固定资产投资力争增长40%以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研发平台建设,新建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2家、院士工作站3个。

  2  加强“三农”工作,努力打造现代化新型农村

  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继续做好“三篇文章”。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新发展蔬菜、花卉苗木、林果、牡丹27万亩,新建、改造标准化畜禽养殖场(区)10个,新增休闲农业园区50个,完成土地流转75万亩以上。提高农业科技服务水平。加大科技投入,完善农业科研、技术推广和人才队伍体系,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强化农业科技支撑,不断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重点扶持一批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冷链物流等龙头企业,新发展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专业合作社100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确保粮食总产稳定在40亿斤以上。争取小浪底南岸灌区、伊洛河治理等项目尽快立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解决农村安全饮水20万人。

  3  加快服务业发展,努力打造现代服务业高地

  重点支持呼叫中心、数据处理、物联网、电子商务、软件外包等产业发展,积极培育各具特色、互为补充的信息产业园区。突出抓好中移动(洛阳)呼叫中心、炎黄科技园、国际科技创新产业园等十大信息服务业项目。突出抓好国龙物流园区、宏进农副产品国际物流中心、格力电器物流配送中心等十大物流项目,确保东汉禽业冷库及物流配送中心、新春都冷链物流中心、一拖物流园区等项目年内竣工投用。大力发展现代金融业。积极吸引境内外金融机构在洛设立区域性总部、功能中心、后台服务中心和分支机构,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和贷款风险补贴机制。规范整顿担保机构,优化金融生态环境,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大力发展现代商贸业。重点抓好泉舜财富购物中心、建业凯旋广场等20个大型商贸项目。建成乡镇连锁商业中心和乡村直营店30家以上。建成放心早餐网点、蔬菜直销网点50个。

  4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依托文化资源优势,突出项目带动,积极推进龙门文化旅游园区、白马寺佛教文化园区、关圣文化产业园区、老城历史文化街区、涧西工业文化遗产街区等十大传统文化展示及提升项目,加快大遗址保护和博物馆展示工程建设,做好丝绸之路、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发展壮大文化旅游产业。高标准办好第30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等重大节会。实施小浪底西霞院、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等十大旅游景区提升行动,力争全年接待游客增加1000万人次。精心打造3D动漫电影《牡丹》、红太阳演艺剧场等演艺项目。

  5  深化改革开放,努力打造充满活力的开放城市

  全面深化企事业单位改革改制。全面完成县(市)区企事业单位改革任务。加快厂办大集体改革。深化文化、旅游、市政、园林、教育等系统改革。加快投融资平台整合,完成洛矿集团发行中期票据、企业债券工作,扩大信托、票据、租赁、债券等融资规模。推动洛阳银行尽快进入上市程序,争取中信重工、洛阳钼业、普莱柯生物通过证监会审核,全年新增上市企业3~5家。继续深化大招商活动。优化招商引资考核指标,完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紧盯世界500强、中国500强、行业100强企业,引进一批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大项目和品牌项目。组织好牡丹文化节投资贸易洽谈会等重大招商活动。争取洛阳经济开发区升格成功。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扶持35家出口企业,培育5家进出口总额超1亿美元的企业。发展壮大民营经济,确保民营经济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2%以上。

  6  加快提升中心城区功能,努力打造区域副中心城市

  抓紧编制中心城市组团发展战略规划、城市分区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及专项规划,年底前实现洛北城区控制性详规全覆盖。重点区域的城市设计、建筑色彩和建筑造型必须进行专家评审、社会公示。高标准加快新区建设。重点抓好希望路跨伊河大桥等55项续建工程,开工建设中原大道跨伊河大桥等34项市政工程。加快龙门大道和开元大道沿线、行政副中心、科技城、动力谷等重点区域规划建设。持续推进城区改造。重点在完善路网结构、改善居住环境上下工夫,开工建设城市东环、西环、南环及滨河北路三期等17项市政工程,加快推进唐宫西路、丽春东路等20项续建工程,做好城市轨道交通、北环路等项目前期工作。充分利用地上地下空间,规划建设一批公共停车场。大力推进城中村、城郊村和旧城改造。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管道天然气向县域、产业聚集区和工业园区延伸,完成洛新线、洛宜线、东环线等建设任务。新增供热面积160万平方米。完成7000户城市居民生活区水表改造。新增公交车300辆,开通加密公交线路20条。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重点解决好占道经营、私搭乱建等影响城市形象的问题。大力实施碧水蓝天工程。确保新区污水处理厂及关林、安乐、新街等三大片区污水管网建成投用,伊滨区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市区所有污水管网道路完成雨污分流改造,全市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率达90%以上。加快引黄入洛工程和伊河、洛河治理提升进度,积极实施中州渠、伊东渠提升改造和新区轴带水系项目,抓紧治理邙山渠、秦岭防洪渠、涧河和瀍河城区段。确保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10天以上。

  7  加强城乡互动对接,努力打造城乡一体化示范区

  加快推进洛吉快速通道等项目建设;确保龙门大道、310国道白马寺段货车通道改线、机场路大修等工程牡丹文化节前建成通车,洛伊快速通道6月底前建成通车,洛栾高速、郑卢高速洛阳段、小浪底专用线改造等项目年底前建成通车,形成市区到偃师、孟津、新安、伊川、宜阳半小时交通圈,到洛宁、汝阳、嵩县、栾川一小时交通圈,年底前实现县县通高速。加快洛阳机场改扩建工程,确保今年新开和加密航线6~8条,旅客吞吐量达60万人次以上。鼓励投融资公司、房地产开发企业、经济强村集中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特别是洛阳新区要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全年开工建设大型社区50个,新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100个。推动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向新型农村社区延伸。放宽城镇户籍限制。

    8  高度重视民生,努力打造人民满意的和谐城市

  今年全市各级财政新增财力主要用于民生项目建设。办好省定、市定福民实事。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全市新增城镇就业10万人,再就业4万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2亿元以上,培育发展微型企业700家以上,支持1.5万人创业。全市新建中小学校43所、幼儿园223所,改扩建中小学23所。年底前实现县域公立医疗机构药物零差率销售全覆盖。提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报销比例和最高支付限额,加快推行基本医疗和大病救助同步即时结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年封顶线提高至15万元。健全最低工资标准、职工工资、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社会救助、城乡低保及农村“五保”供养标准与物价联动挂钩机制,合理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和津补贴制度。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全年开工公共租赁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棚户区改造房2.48万套,竣工1.05万套。完成50个贫困村的整村推进和3000户1.25万人的搬迁扶贫任务。强化食品药品监管,确保人民群众食品用药安全。妥善解决好群众合理诉求。

  关于政府自身建设 ——不断提高行政效能,努力提升服务质量

  2012年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作风转变年。各级各部门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不断提高行政效能,努力提升服务质量,加快建设全国一流、全省最优的发展环境。

  坚持依法行政,认真查处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行政效能,各级政府和部门要再减少些程序,再缩短些时限,再取消些审批项目,再下放些审批权限,努力形成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投资环境。对于基层、企业和群众反映的问题,必须立即办、主动办、认真办、跟踪办。始终把群众的事情、企业的事情当作大事、要事来办,全心全力为企业和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加大行政问责和行政监察力度,对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现象要专项治理,对各类违法违纪案件要一查到底,坚决惩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