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是新中国成立后的首个龙年。这一年,洛阳城市人口为6.3万,乡村人口为19.1万;这一年,全市粮食总产量5.42亿公斤,农民人均年纯收入46元;这一年,工农业生产总值17807万元,超过抗战前的最高水平,为1953年开始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水利设施陆续建设
这一年,洛阳的水利建设得到较大发展。
居民用水方面,建国初期,老城居民仍用井水,土井数量增加,菜农浇地用上了水车。1952年,解放军驻洛阳部队利用旧水塔和机井取水;市委则利用院内原供水设施,解决西工一带的机关用水。
农业灌溉方面,我市一边建设井灌工程,一边支持各地利用已有水源大力发展机械提水灌溉。1952年,中南水利部分配给河南省40部抽水机,洛阳专署水利推进社派人分赴各处调查,最终选择白马寺以东、金墉城墙遗址以西、陇海铁路以南、洛河以北等4处安装地点。
洛阳的河渠治理工作也从这一年开始。有关部门首先治理洛河,对南关至西下池一带旧堤基础上的险工地段进行修复加固,在西下池做顺水坝,在南关堤做片石护坡,石堤外筑磨盘坝,石堤内逐年进行土堤加高培厚。
为治理洛阳水土流失问题,1952年,洛阳专署组织干部和技术人员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在伊川县窑湾乡野狐岭村南沟建成了我市第一座小型水库,并及时通渠浇地,对周围乡村产生了巨大影响。5年后,全市兴起了小水库建设高潮。
工业商业获得发展
这一年,洛阳有纺织业个体户102户,生产棉布1479匹;有服装店铺50余家,从业人员480余名。7月,洛阳市第一个纺织工业合作社——棉织生产合作社成立,有人力铁木布机9台、毛巾机4台,开始了有组织的棉纺织生产。同年,洛阳市第一服装制作互助组成立,次年初变为第一服装合作社。
这一年10月,洛阳在位于老城十字街偏东的原老城商场基础上,成立了洛阳市百货公司,并在商场内设立了我市第一个国营百货企业——百货公司第一零售部。
同年,市工商联分别在豫路街、吴家街、农校街、肖家街、南通街、民主街、东大街、东车站和西工设立了9个办事处作为派出机构,下辖同业公会26个。1952年4月,市工商联在东关药王庙和北关后土庙组织了两次庙会,历时8天,共有30余万人参加,总交易额达730万元,进一步繁荣了洛阳商业。
此外,这一年,洛阳市家具总厂和中国粮食公司洛阳公司成立。至年底,洛阳有国营煤矿1个、地方煤矿2个、集体联办和私人小煤窑13个,总产原煤25.15万吨。
文化教育力量加强
这一年,洛阳共建立9所民族小学,设57个班,有少数民族学生1162人,使95%以上少数民族适龄儿童按时入学受教育;市工商联筹建了工商子弟小学,解决工商业从业者子女上学问题,学生总数达200余人;市青联开办青年业余学校,为无组织单位的各届青年提供学习机会。
这一年,洛阳市小学开始制定听课制度,实行公开教学;中学开始实行两课(每周两节体育课)、两操(上、下午各一次课间操)、一活动(课外活动)。
这一年,市政府在老城投资30万元建造了人民会堂,这是我市第一个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现代化剧场。人民会堂建筑面积932平方米,设胶合板单座席1300个,原为供洛阳地区、专署开会使用,同时接待艺术团体演出。1957年4月,人民会堂改名青年宫。
这一年冬,省财政厅拨款2亿元改建了新的人民电影院。人民电影院位于现老城繁华的青年宫广场入口处,此次改建后,可容纳观众800人。
开展“三反”、“五反”运动
中共中央于1952年1月4日、1月26日先后发出《关于立即限期发动群众开展“三反”斗争的指示》与《关于在城市中限期展开大规模的坚决彻底的“五反”斗争的指示》。从此,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和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骗国家财产、反对偷工减料和反对盗窃经济情报的“五反”斗争迅速在全国展开。“三反”、“五反”运动于当年10月25日结束。
根据中央指示与省里安排,洛阳分别于1952年1月中旬至8月下旬开展“三反”斗争,于4月下旬至11月开展“五反”斗争。斗争经过民主检查、反贪污、建设三个阶段,共审查处理了50名犯错误的党员干部,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震动。
这一年,有几个人不得不提。1月,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7军第141师侦察队文书罗盛教,为救出朝鲜少年而牺牲。10月,两名志愿军好战士邱少云、黄继光先后牺牲,被分别追授为“特级英雄”。
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开始对全国旧有高等学校的院系进行全盘调整;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普遍推行“速成识字法”,大规模扫盲运动开始;教育部发出指示,从1952年下半年至1954年将全国私立中小学全部由政府接办,改为公立。
6月,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在北京成立,毛泽东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8月1日,人民英雄纪念碑在北京天安门广场正式动工兴建。
(感谢洛阳地方史志办公室提供史料帮助)
记者 石蕴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