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9版:深 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是“洋神医” 还是“洋骗子”?
一筒薯片六成利润被超市拿走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2012 年 2 月 2 日 星期    【打印】  
一筒薯片六成利润被超市拿走
——大型超市收费现状调查
  绘图 焦雅琦
绘制 崔莉莎
  核心提示

  商务部、发展改革委、公安部、税务总局、工商总局日前决定,在全国集中开展清理整顿大型零售企业向供应商违规收费工作。

  目前商贸业竞争秩序混乱,商品流通不畅、成本过高,已成为影响我国居民消费的“肠梗塞”。不少企业反映,在零售环节,超市大卖场等凭借优势和垄断地位,坐地收钱,严重影响了供货企业的正常经营,也极大侵害了消费者权益。

  超市卖场向供货商收取“进场费”、“条码费”、“节庆费”等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但是这些费用到底有多少种?对供货商压力到底有多大?记者近日就此进行了调查。

  1  一筒薯片六成利润被超市拿走

  一位向天津一家大型超市供应薯片和其他食品的供货商彭洋(化名)向记者仔细算了一笔在超市的支出。以进入某外资超市为例,该超市在天津有5家门店,彭洋代理的某品牌薯片和其他食品在这家超市年销售额大概100万元。

  以此来计算,彭洋需要交纳进场费5万元(一次性收取),促销员管理费5万元,每年6个节日的节庆费约3万元,如超市新开门店则加收新开门店费1万元,条码费5000元,年终返点最少15万元(其他类商品更高),再加上数额不等的促销费、堆头费、理货员红包等约合5万元。如超市有10家门店,则进场费和促销员管理费分别为10万元或更多。

  把这些林林总总的费用加一块儿,就算年终能顺利完成了超市指定的销售任务,不被倒扣款,也差不多达到35万元左右。而到第二年,不用缴纳进场费后,也至少要交30万元。也就是说,每筒售价在10元左右的薯片,刨去5元左右的成本,至少有3元利润被超市拿走了,占总利润的六成。

  2  进场费3万元至5万元,已成“明规则”

  “都说进场费是‘潜规则’,其实在我们看来是‘明规则’。因为我们要跟你供货商收的费用,是什么名目、收多少,都在合同里写得清清楚楚。”曾在某韩资大型连锁超市天津分公司工作的采购人员小李对记者说。

  据小李介绍,大型超市的采购部门一般下辖洗化、生鲜、酒水等十几个采购组,不同商品供货商的进场费水平也不尽相同,“但基本行情是大超市一个品牌进场费就是3万元到5万元,小超市也有收5000元到1万元的”。

  只要想进店就要花钱,如果不缴,供货商根本进不来。有的超市甚至按价签收取进场费,比如同属一个供货商旗下但是品牌不同的方便面,也要分别收取进场费。

  广东省阳江市银鹰餐具有限公司总经理麦开添也告诉记者,如果公司产品品种多,同时又想多进几家超市、商场,没有一二百万元搞不定。

  3  想要商品摆在好位置,供货商还要塞红包

  除了进场费外,超市还会对一些品牌的促销员按人头收取每人每年1万元或者更多的“管理费”;每个店对每种商品收取100元的“条码费”;每年在春节、“五一”、“十一”等节日,还要按分店数向供货商分别收取每店1000元或者更多的“节庆费”以及新开门店费等。

  在日常经营中,商场、超市还会进行各种各样的节庆宣传、商品推介,这笔成本也会转嫁到供货商头上。这些还远不是收费的全部,据彭洋介绍,前面提到的还只是合同内有固定数额的费用,还不包括促销费等额外和临时产生的费用以及塞给超市内部人员的红包等隐性费用。

  彭洋说,如果要想把自己的产品摆放在好点的位置,例如超市入口处、立体货架的中间层,至少要给区域主管塞两三千元的红包,还要给日常负责打理这片区域的理货员塞几百块钱。

  4  “返点”与销售任务挂钩,让供货商寝食难安

  除了琳琅满目的收费外,更让供货商寝食难安的是,超市在合同中还会强行规定和商品销售任务挂钩的“返点”。

  业内人员告诉记者,返点是超市按照销售额抽取提成的办法,也是超市盈利的主要渠道。例如超市在合同中规定供货商一年之内必须完成1000万元的销售额,然后超市从中扣除15%的返点。即使这1000万元的销售任务完不成,但供货商仍然要按15%的比例返给超市150万元。一些超市甚至规定了更为苛刻的条款:如果达不到销售额,还要在原有基础上增加2到3个点的返点作为“罚款”。

  即便完成了这些任务,超市也不会立刻给供货商打款。按照目前业内通行的规则,超市一般在收到货物30到60天左右,才会跟供货商对账,再过15天才会给供货商打款。可等供货商们费尽周折拿到自己的对账单时,有时又会发现自己的货款莫名其妙地被扣掉了一笔不小的“促销费用”或是广告会刊费。

  小李告诉记者,一些超市为了完成营业额,会在假日、店庆等时机推出特价促销。根据合同规定,这些促销商品的定价超市不用通报供货商,有时候产品的售价甚至低于厂家的生产成本,但是降价带来的损失却要由供货商承担,即所谓的“促销费用”。

  5  种种乱收费,让多方不堪其扰

  进场费和其他收费的存在,谁是最大受害者呢?

  小李肯定地说,肯定是大超市最占便宜,小供货商最倒霉。因为大超市客流量大,有平台和渠道。超市根本不愁没人供货,因为一个供货商不做了,还会有同一种商品的供货商挤破脑袋想进来,甚至为此“竞价”抬高进场费。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供货商说,名目繁多的种种收费,最终让以代理中低档白酒为主的他无力承担,决定停止向超市供货。“别看我以前一年能给超市走好几百万的货,但费尽千辛万苦能拿到手的也就几十万,这‘二道贩子’实在做不下去了。”他无奈地说。

  业内人士直言,进场费等不良规则的存在,让多数产品的供货商、尤其是中小供货商处于弱势。这也让越来越多的超市产生了依赖,滥用其在流通渠道的优势地位,成为获取垄断利润的“货架二房东”。

  超市促销压低价格挤压供货商,表面上看,消费者成为了受益者。但实际上,进场费收得越高,供货商的定价只能水涨船高,最终受伤的其实还是消费者。

  超市“坐地生财”的做法不仅在某种程度上推高了物价,也导致生产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利润越来越低,倒逼它们只能不断地压低成本,甚至在产品质量上打折扣。                 (据人民网)

  相关链接

  治理卖场乱收费 治标更须治本

  等待许久,在春节即将来临之际,五部委终于发声要治理卖场乱收费现象,并首次细化到规定何种类型费用不可收取。可众多供应商反映,尽管按照相关规定,包括沃尔玛、家乐福等在内的零售商已经减少了节庆费、进场费等收费项目,但“东方不亮西方亮”,这边少了几个项目,那边就会多出几个收费项目。或者收费项目减少了,但提高了还未被取消的收费项目的额度,结果就是保持总体收费丝毫未减,禁止令很可能起不到太大实质性作用。

  为何禁止令犹如“隔靴搔痒”?

  这与零售商长期以来的盈利模式直接相关。在海外市场,商品明码标价,相关部门对各类商品价格有严格管控,所以各大商场不会大打价格战,而是比拼服务和地理位置等,它们的盈利是来自买卖商品的差价。而中国市场经常出现各大卖场为了争夺生意而低价“负毛利促销”,结果利润下滑,只能依靠收费来弥补。有一部分零售商甚至约50%的收益来自各种收费,已经违背了商业本质。且这几年租金和人力成本等上涨超过30%,这更加剧了零售商的乱收费势头,假如停止收费,则可能一大批零售商都会陷入盈利危机。

  另外,日本等海外市场对零售业态细分化程度很高,比如有些货品只在专业店出售,有些货品只在药妆店销售。这意味着供应商只专供某类业态,假如供应商断货,则这类零售门店就要关门了,零售商根本不可能去收费。但在中国市场则完全颠倒,超市卖场内货品大同小异,供应商是有“求”于零售商的,这就给了零售商各种收费的权力。

  基于上述理由,中国市场零售商不会轻易放弃收费这个简单的获利来源。

  “所以要根治乱收费问题,首先要建立透明化的价格管控体系,不能让零售商动辄大打价格战,扰乱市场价格秩序。价格和利润得到稳定保障,零售商才能回归商业本质赚取差价。”第一零售网创始人丁利国指出。

  其次,中国零售市场可以适当借鉴海外模式,多一些细分专业零售业态,提升供应商地位,只有不再处于弱势地位,供应商才能有话语权,防止被乱收费。在中国市场,只有高端超市等极少数特殊零售业态不会向供应商收费,因为高端超市对货品要求高,要寻觅到合适的供应商很难,有时甚至是高端超市去“求”优质供应商入场。

  最为关键的一点是建立违规严惩法令。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欧美市场对于乱收费、商品质量问题、价格诚信等有严格法律界定,假如违规,甚至会处以上亿美元罚款,这让零售商没有挑战法律底线的胆量,因为一旦被查处,一家企业可能就此倒闭。

  “目前中国零售市场还没有从经济上对乱收费等行为有严惩,这让业者肆意违规,所以要真正禁止乱收费,严惩法令必不可少,且必须具有执行力。”丁利国指出,不过对于长期沉浸在收费乱象中的中国零售市场而言,要根治乱收费的道路还很漫长。

  (据《第一财经日报》)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