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9版:深 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关于中国春运的国情思考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12 年 2 月 16 日 星期    【打印】  
关于中国春运的国情思考
  1月28日,一位母亲怀抱小孩在重庆火车北站候车。 (新华社发)
  一月十八日,在郑州中心汽车站,众多旅客等待上车。 (新华社发)
  1月28日,在重庆火车北站广场,一名小朋友和母亲依依惜别。 (新华社发)
  2月8日,郑州铁路局机务段的工程技术人员在检修机车受点系统。 (新华社发)
  核心提示

  今日,龙年春运即将画上句号,但求解春运这一“世界性难题”的思考,远没有结束。

  31亿多人次,40天,相当于全国人口整体迁移2次——中国的春运,被称为“人类最大规模的周期性迁徙”。这似乎是一个不等式:一边是铁路和高速公路里程跃居世界第二、航空市场成为全球增长最快市场;另一边是许多人仍感觉“年年春运年年难”。改革开放30余年为何春运仍难?仅仅把春运当成交通问题求解行吗?何时“春运不再难”?

  回答这些问题,需要决心、智慧和时间。但无论如何,借春运检视国情,可以从中找出推动改革发展的动力。

  春运之难:春运驮上了全中国

  ■交通运力世界前列,仍旧“年年春运难”

  自20世纪90年代起,务工流、学生流、探亲流叠加,春运难题凸显。政府虽想方设法,但集中出行和运力不足之间的矛盾,仍导致年年生出不同的抱怨。

  数据显示:今年铁路春运将发送旅客2.35亿人次,日均达588万人次。这意味着40天内,中国要通过铁路把相当于2/3的美国人口搬一个来回。而中国铁路图定日均客座能力仅为382.1万座,需求与能力之间的缺口,每天都超过200万座。

  春运紧张,是因为这些年中国交通建设落后吗?事实上,伴随经济快速增长,中国交通运能、运力奋起直追,主要指标已位于世界前列:

  ——铁路营业里程长度居世界第二,高速铁路里程居世界第一。

  ——高速公路里程10年间跃居世界第二,全国基本实现建制村公路村村通。

  ——民航市场全球增长最快,“十一五”期间投资2500亿元,约为前25年总和,运输飞行小时接近“十五”期间两倍,首都机场客运量居世界第二。

  绿皮车、空调车、动车、高铁;铁路、公路、民航——数千万人服务于春运。谁都难以否认,中国春运的软件和硬件已明显改善。

  ■客流集中、运能不足:铁路不能承受之重

  由于过分聚焦铁路春运,不少人并不清楚一个事实:公路春运才是绝对主力。在2012年春运31.58亿人次中,公路、水路客运承担了近28.9亿人次,是铁路的12倍还多。但对公路春运来说,安全、天气、堵车是突出问题。2008年初春发生在南方的那场雨雪冰冻灾害,仅京珠高速就滞留旅客30万人,至今让人心有余悸。

  相对于公路和民航春运,铁路春运真的“太过沉重”。运能不足,人又必须得送走,该怎么办?发售站票、增加图定运能、开行临时列车——针对春运压力,铁道部负责人坦言,今年铁路运能安排已是“历年之最”。运能装不下暴涨的“运量”,最终要由交通员工拿自己40天的“加班”,一分一秒地把“运力”挖出来。

  2012年春运,铁路部门实行了网络订票,扩大了电话订票的范围,车票全面实行了实名制。这些措施在打击“黄牛党”、方便群众买票的同时,也给春运旅客带来新的困扰。

  系统繁忙,登录不上;扣款成功,车票却没订上……铁道部信息中心副总工程师李舒扬在接受采访时承认:“系统在设计时,对互联网购票需求估计不足,导致客户体验不佳。”

  同时,农民工“网购”车票难,是解决买票难中出现的新问题。铁路部门的统计显示,12306订票网站的日均点击量曾超过14亿次,这相当于每个中国人当天都点击了一次该网站。

  缓解春运:要向“大交通”要运力

  ■长远着眼,期待铁路改革

  求解春运,首当其冲还是增加交通运能,特别是尽快提高铁路运力。

  我国铁路总营业里程不到10万公里,虽然居世界第二,但只相当于美国的1/3。而且,我国人均拥有铁路不及一支香烟长,在世界上排100位之后。不要说春运,铁路运力平时也处于紧张状态,货运车皮多年来更是“紧缺资源”。

  一个奇特现象是:因为铁路 “一票难求”,公路不得不“违背运输规律”发展长途客运来“补台”。2012年春运,全国公路每天开行跨省长途客运近10万班次,日运送中长途旅客超过300万人次。“这相当于整个铁路客运量的2/3”。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公路运输大发展得益于市场开放。改革开放之初,当时的交通部就提出“有路大家行车,有水大家行船”的口号,实施了“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政策,吸引国内外资本流向公路建设和运输,推动中国公路网大发展。

  但铁路则不同,铁道部门在职能上建管难分,在运输上统一指挥。这种行政性管理有其合理性,但它使铁路企业远离市场,甚至阻挡外部竞争资源流入。因此,直到今天,我国铁路市场融资比例不超过20%。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教授认为,“一票难求”的呼声,对铁路改革提出了迫切要求。

  ■当务之急,“挖潜”现有运力

  但从短期看,铁路改革还是一个期待。当务之急,是现有运力的“挖潜”。

  春运“挖潜”,“铁老大”应科学推动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比如,异地购票能不能全国通行,就像银行异地转账那样?

  春运“挖潜”,高速公路也应进一步释放通行能力。由于恶补了20年的公路建设欠账,中国公路多年“重建轻管”。交通运输部公路局路网处处长吴春耕说:“我国公路修得比外国好,但公路智能化管理却相对落后,目前只是起步阶段。”

  像高速公路就面临收费过高问题。不少旅客提出:春运期间,政府部门是否可采取应急措施减免过桥过路费?面对质询,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局长李华坦言,我国高速公路市场化程度高,涉及上市企业等多个利益主体,减少公路通行费征收是个方向,但改革需要时间。

  另一个是封路堵车问题。今年春运开始后,有关部门多次强调,原则上不得封闭高速公路,但封路仍然天天发生。吴春耕透露,目前全国只有10个省份建起路警联合的公路管理体制。“针对恶劣天气等级,交通运输部已开发出高速公路车辆放行数量、时速等管理软件,当务之急是打破部门分割体制,建立起统一的信息共享决策平台”。

  春运“挖潜”,解决飞机多、空路少的矛盾也十分迫切。当前航班延误愈演愈烈,最大瓶颈是空中道路没有增加。中国民航局局长李家祥坦言,最近10多年来,民航客流量从不到1亿人次增长到近3亿人次,但空中道路仍是原来的那么多,导致空中流量控制成为常态。“我国有必要开放更多空域给民用航空,才能根本改善航班延误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许光建说。

  春运“挖潜”,交通行业内部“各自为政”问题也急需正视。“铁路、公路、航空、航运一体化,才能更好地释放春运压力。”许光建教授说,“但目前的问题是各种交通工具自成体系,自守圈子,不能及时有效调配,造成资源浪费。”

  铁路春运客流情况显示,中长途旅客量占旅客总量的一半多,其余属于中短途旅客。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局长李华说,这就形成一对突出矛盾:“一票难求”的铁路本来优势是长途运输,但却与擅长中短途运输的公路客运“争客源”;而与此同时,公路中短途客运却“吃不饱”。“关键是要建立起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协调机制”。

  春运“挖潜”,改革春节放假制度也是一个潜在选项。作家张一一在网上呼吁:“春节至少应放假半个月,而且需要错开放假,一部分单位从小年前放到正月初七,一部分单位从除夕前放到元宵节。”

  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局长李华认为,这一建议代表了许多务工人员的心声,应引起相关部门重视。有些假期可以不放,但春节假应该加长。“这不仅是文化的传承、民生的需求,也不失为缓解春运集中出行压力的良策。”

  求解春运:

  呼唤经济社会层面的配套改革

  ■春运本质上是个“发展中问题”

  春运首先反映的是国家的发展和进步。改革开放之初,中国8.3亿劳动力资源中,有5.9亿在农村。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开,世代被束缚在土地上的农民走上自主择业之路。而同期沿海地区的率先开放,正好接纳了这股庞大的进城务工流。

  “必须清醒地看到一个现实国情:今年春运31.58亿人次的客流量,不是中国春运客流量的顶点。在未来20年内,伴随城镇化率提高,春运人流将持续增加,突破40亿人次只是时间问题。”许光建教授说。

  春运也折射出百姓生活水平的提升。“更多的人口袋里有钱了,买得起票,回得起家,尤其是农民工收入得到改善。”许光建教授说,这显示国家从2004年开展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活动以来,农民工的收入水平和保障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浩浩荡荡的春运大军中,还有一股正在壮大的游客队伍颇受关注。有北方人南下过冬,有南方人北上看雪,有城里人下乡度假……这是中国人在生活水平提升后,生活方式从“定居的文明”向“移动的文明”转变。江苏省旅游局信息中心主任周晓平说:“挣更多的钱,游览更多的地方,几乎成为一种潮流。”

  春运现象还表现了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张扬。“春节中流动人口持续增加,还折射出家庭凝聚力增强,社会思潮朝着中国传统核心文化回归。”多年从事春运工作的北京市交通委员会主任刘晓明说,“家庭是社会的基础单位,家庭凝聚力增强,民族和国家的凝聚力必然跟着增强,这是值得大力提倡的优秀文化。”

  ■破解春运难,需打破城乡二元结构

  统计显示,我国农民工总数,已经增长到目前的近2.6亿人。中国城市化进程正在加速,中国社会结构转型也在加速。但城乡二元结构的束缚,给春运带来很大压力。

  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到2011年年底,我国城镇化率达56%,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这其中包括了农村进城人口,但这部分人没有被纳入城市社保体系。他们的户籍仍在农村,有承包地、有家、有根。

  为什么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将国民待遇还给农民早已在理论上达成“共识”,而进展却如此缓慢?主要原因是利益结构固化其中的城市制度,排斥外来农民工,理论界称之为“城堡意识”。

  春运难只是城乡二元结构内在矛盾的一个方面,要真正解决春运难,就是要让农民工从“候鸟式”的来回迁徙过渡到在城市定居下来。

  ■破解春运难,需协调各区域平衡发展

  一名在广州打工的农民工在网上留言说:“我没票回家,虽然家里已经准备了好几个姑娘相亲。”他希望西部的家乡能发展起来,自己早点返乡就地打工。

  “如果国家努力实现经济布局的均衡化,在每500公里左右的半径形成几个城市,构成合理的经济中心区,迁徙式的务工大潮就会平息,‘一票难求’也将不复存在。”中国城郊经济研究会名誉会长包永江表示,如果资源仍然过分集中于“北上广”地区,春节火车票只会越来越难买。

  心安之处即故乡。帮助农民工扎根城里,在哪里过节都有家的感觉。那时,回老家就只是一个选项,而不再是唯一选择。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