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红酒在餐桌上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虽然没有多少人真正懂得品红酒,可街头常见的进口红酒酒庄、红酒会所表明:在我市,红酒正当红。
我市进口红酒市场现状如何?“洋红酒”真比国产红酒价高质好?我们走访了相关部门,并请业内人士讲出“洋红酒”背后的秘密。
现象 红酒为什么这么“红”
资料显示,2011年,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共计消费了19亿瓶葡萄酒,成为全球第五大葡萄酒消费国。
唐宫路糖烟酒批发市场的商户说,今年春节期间,国产红酒销量相比往年增长近一倍,以每瓶售价五六十元的红酒为主。
涧西区万达广场附近某法国品牌红酒酒庄负责人说,他销售的是中高端红酒,平日销量不是很好,但春节期间,销量增长了两三成。
红酒销售的红火也影响到了餐饮行业。涧西区滨河北路某酒店客户经理介绍,现在,在宴会上喝红酒的人越来越多。酒店不仅提供开瓶服务,还为客户购进了专用的醒酒器、波尔多酒杯、勃根地酒杯等酒具,并在菜单中标注哪些菜适合做红酒配餐。
面对昔日酒桌上常见的白酒,红酒大有后来居上之势。无论是红酒销售商还是消费者,不少人都表示,除了尝鲜,喝红酒多出于身体健康方面的考虑。宴会上喝红酒也成了成功人士标榜生活品质、礼尚往来的时尚新标签。
调查 “洋红酒”乱花渐欲迷人眼
红酒市场的红火也让人们不禁要问:一瓶价格动辄成百上千的进口红酒,内在“分量”究竟如何?曾获得多个品酒师证的杨志(化名)向我们大致道出此中的深浅。
“现在洛阳红酒行业的业内人士都在竭力维护市场正常发展,但因缺少能支持行业发展的具体规范约束,致使业内人士力不从心。”杨志说,“消费者对红酒知识了解不多,只认名气,看包装,这也是造成行业混乱的另一原因。”
目前,洛阳进口红酒市场的红酒大致分两类:一类来自法国、西班牙等国的传统红酒,另一类来自智利、澳大利亚等国的“新世界红酒”。相比之下,“新世界红酒”口感微甜,没那么酸涩,更易被人接受。
进口红酒市场的利益链条很长。利益链顶端是大多设置在国外的大经销机构。大经销机构通过多个渠道,将进口红酒授权分销至其他国家。我国国内具备资质的商贸公司再从这些海外分支机构进货。分销环节中,各方层层加码,进口红酒价格节节攀高。最终,一瓶出厂价六七欧元(约合人民币五六十元)的红酒,进入国内地方市场后,售价可达两三百元。
我市进口的红酒品牌大多不是国际知名品牌,由于多数人对红酒的品鉴能力有限,加之相关规范不够明确,使得我市进口红酒市场存在傍名牌、随意贴标、随意定价等现象。一些经销商甚至进购桶装原液,再在国内分装,用添加甜味剂等手法勾兑红酒,以次充好。
“消费者红酒知识的贫乏,是市场乱象持续的另一原因。”另一名在这个行业从业3年多的仝雅(化名)说,“那些所谓的‘小拉菲’、‘拉菲至尊’、‘拉菲家族’等牌子,其实跟真正的‘拉菲’没有一点关系,甚至连酒商都不清楚,只是看中包装、贴标带来的利益。”
仝雅说,在欧洲的红酒产地,人们对红酒文化都有基本了解,就像国人比较了解白酒一样。他们的消费很理性。可国内消费者往往对红酒缺乏了解,自然容易被那些假“洋红酒”所迷惑。
监管 将多管齐下,规范行业发展
面对进口红酒市场的种种乱象,今年我市监管部门又将如何监管呢?
市工商局经检支队表示,今年,他们将加大打击力度,坚决查处各类假冒侵权红酒;还将开展对高档酒类经销企业的行政指导工作,通过建立自律联盟、设立红酒品牌名录、备案登记经销商及其销售的进口红酒品牌等举措来约束企业行为,把进口红酒监管纳入重点商品监管体系,加强对进口红酒的进货查验,确保销售的商品从外观到质量均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另外,监管部门将根据红酒经营企业信用、规模等情况,将其分为轻度监管、一般监管和重点监管;根据不同的监管等级,有针对性地落实监管措施,维护市场稳定。
记者 张喜逢 通讯员 张向东
相关链接
如何挑选进口红酒
红酒对身体有很好的养护作用,爱好红酒的消费者怎样才能选购到真实的“洋红酒”呢?
高新区科技园工商所负责人说,在购买进口红酒时,消费者可要求经销者出示进口报关单,单据上若显示为散装进口,而实际中文备标上显示有“原瓶进口”字样,此类红酒就存在分装的情况,酒的品质也已缩水。
杨志说,消费者选购红酒前要先学会看酒标,它相当于人的身份证。除了正标外,进口红酒的背面一般还贴有中文标志。通常情况下,正标上会注明这一红酒的产地、年份、等级、出品酒庄等信息。进口红酒的橡木塞也通常有激光打印,橡木塞的外包装可以左右旋拧,此类技术因成本高,国内仿造手法暂未能达到此效果。国产红酒条形码开头为690—695,如果条形码开头为690,却标注原装进口,酒肯定有问题。
红酒并非像白酒一样年份越久越好,越存味道越好。红酒有保质期,过了特定时期味道会“滑坡”。那种喝起来明显果香味浓烈而酒液又基本不挂杯的葡萄酒多为勾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