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目前,备受瞩目的“引黄入洛”工程正在全面紧张施工。作为“引黄入洛”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贯穿城市北线的邙山渠治理工程现场同样如火如荼,市民对此的关注也与日俱增。不少市民询问:邙山渠什么时候能够实现通水?建成通水后会是什么样子?会像市区和新区水系一样设计成城市景观吗?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近日对邙山渠治理工程施工现场进行探访,并采访了市河渠管理处有关负责人,帮您打探邙山渠即将呈现的新面貌。
1 “引黄入洛”带动邙山渠治理
原邙山渠修建于1958年,渠首位于新安县磁涧镇。渠水经王城大道、机场路,从烈士陵园、中铁隧道局门前穿过,向东流入瀍河。邙山渠全长26公里,主要作用为城市防洪和农业灌溉。近年来,由于上游来水减少,沿渠乱搭乱建,生产生活污水随意排放,邙山渠已成为一条“龙须沟”。
按照“引黄入洛”工程的“供水路线图”,我市将从小浪底南岸引水口分水枢纽引水,通过20公里隧道穿越邙山,引水至西工区红山乡境内的金水河水库。经金水河水库调蓄后,一路黄河水直接进入涧河市区段上游,补充中州渠和洛河水量;另一路由邙山渠向东进入瀍河市区段上游,补充瀍河水量。黄河水从北部入市区,盘活整个洛河以北城市区的水系,这一重要任务将由邙山渠来承担。
依托“引黄入洛”工程,为保证“引黄济瀍”顺利实现,邙山渠治理工程于去年9月正式开工。该工程西起金水河水库,东至瀍河,全长15公里,渠道走向整体趋势维持现渠线不变,局部地段根据实际情况和310国道改建进行调整。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渠道开挖、清淤及护砌,新建提水泵站、节制闸、退水闸、管理所、沿岸道路等。其中,一期工程由金水河水库至苗沟,全长10.3公里,开工已5个月;二期工程由苗沟至瀍河,全长4.83公里,目前已完成招标。建设目标为将邙山渠修建成景观渠,并充分发挥其原有的灌溉和防洪功能。
2 施工现场探访工程进展
日前,我们来到西工区红山乡寨坪村,村口道路两侧,工人们正在一条土沟内忙碌。
路西,两名工人正在边坡上夯土,沟渠已基本成形,断面呈等腰梯形,渠底窄,渠口宽。路东的工人较多,4名工人正在一段刚刚浇筑水泥的边坡上平整塑型,另两名工人则用铁锨夯平另一段渠底。我们看到,浇筑过的边坡与未浇筑的土坡相间隔。
市河渠管理处工程管理科科长杨路通介绍,为预防边坡的土层不均匀沉降,保证水泥层更加稳固,施工以每5米为一单位,中间留一个沉降缝。施工时,工人们先把一段边坡清理、修整,经过尺寸和平整度验收后,在四周固定模板,然后进行水泥浇筑和振捣,再对坡面进行平整、修理,之后养护待干。
“因为天气寒冷,水泥干透之前,要用塑料布和毛毡进行覆盖保暖,防止上冻。”杨路通说。水泥干后,工人们再将缝中模板取出并灌注沥青。
在红山卫生院南侧,另一标段的施工现场同样热火朝天。原先的邙山渠在一段路下暗渠结束后断头,渠口仍有部分积水,暗渠口的旧砖仍清晰可见。离该断口十多米处,一条崭新的明渠即将建成,一台混凝土搅拌机在渠边隆隆作响。
邙山渠一期治理工程共分为5个标段,每标段一个作业面,每个作业面平均30名工人。目前,一期治理工程已完成30%,按照工期要求,将争取在上半年具备通水条件。
3 渠道宽度根据流量设计
在一期工程的两个标段,我们看到,渠底宽3米,渠口宽9米,渠深1.5米。治理后的整个邙山渠的宽度并不一致,而是根据流量变化需求而设计。
杨路通说,按照流量设计,黄河水经“引黄入洛”工程的文家沟分水枢纽,通过管道每秒向邙山渠分水2立方米;而金水河水库将作为补充水源,在小浪底水库运行水位较低时,通过渠首的提水泵站向邙山渠提供库内蓄水,补充引水的设计流量为每秒0.35立方米。因此,邙山渠在上游较窄。
“由于承担防洪功能,邙山渠沿途承接雨水汇流,越往下游,汇流面积越大。因此,在施工设计中,邙山渠的设计流量也是不同的。”杨路通说。从邙山渠平面示意图上我们可以看到,邙山渠由金水河水库向东,横跨秦岭路、衡山路后,分别有西陡沟、东陡沟以及苗沟垂直分布,这3条自然沟将发挥泄水功能,尤其在汛期承担北部邙岭区洪水的下泻通道功能,它们也将邙山渠治理一期工程按流量大致分为3段——
由金水河水库至西陡沟约4.7公里,这一段的邙山渠设计流量为每秒2立方米;由西陡沟至东陡沟2公里的设计流量为每秒5立方米;在一期下游东陡沟至苗沟的4公里,邙山渠设计流量加大至每秒8立方米,是渠首设计流量的4倍。苗沟以东,邙山区治理二期工程的设计流量也是每秒8立方米。
根据设计规划,为保证邙山渠整体效果,渠深一致为1.5米,边坡比例也统一为1:2,而底宽和渠口宽度则适应流量而变化:最窄处底宽3米,渠口宽9米;最宽处底宽6米,渠口宽12米。
4 将形成9级水面
渠道所处地区地形复杂,地势起伏较大,北高南低,西高东低。整个工程渠首至渠末的高程差大约9.2米。怎样能让渠道形成水面并保持景观呢?拦渠筑坝。
根据建设规划,邙山渠治理工程除了将在金水河水库渠首处新建一处提水泵站外,还将在全段新建节制闸、退水闸12座,共形成9级水面。其中,一期渠首与苗沟之间的高程差约5.5米,其间将修建7座节制闸,形成7级水面,同时在西陡沟、东陡沟、苗沟三处修建退水闸,方便汛期泄洪;二期苗沟至邙山渠末端的高程差在3.7米左右,该段将修建节制闸2座,形成2级水面。
根据各段高程差不同,各级水面的回水长度在1公里到2公里。值得一提的是,在邙山渠治理工程中,所有的节制闸、退水闸将在我市首次应用钢坝形式闸门,这一技术的应用目前在全省居于前列。
钢坝闸门也叫底轴驱动翻板闸门,是近年来的新兴技术。与传统常用的橡胶坝相比,钢坝坚固耐用,使用时间更长,事故率更低;钢坝通过控制卧门或立门而达到泄洪或蓄水目的,10分钟内便可完成,而橡胶坝升坝或塌坝需要较长的充放水时间;钢坝通过液压驱动,节约了大量的填充水,运行成本更低;钢坝结构简单,不仅节省土建投资,而且卧门后不存在橡胶坝坝底平台的阻水问题;钢坝还可通过适当开启调节水位,并利用闸门门顶过水形成人工瀑布的景观效果。
5 打造洛河以北景观水系
在前期工程保证渠道畅通的基础上,邙山渠还将通过硬化、绿化、亮化等手段,达到景观渠的建设效果。
根据规划设计,邙山渠总控制宽度为50米。为方便渠道日常管理养护,施工人员在渠顶两侧分别设置管理路、人行路。其中,管理路宽1.8米,人行路宽1米,将分别采用透水材料建设。
在渠道与道路之间,施工人员将在临渠两侧设置栏杆。“一方面,汛期渠水最深可接近1.5米,且渠道两侧边坡易滑落不易攀爬,出于安全考虑;另一方面,考虑渠道景观效果协调,因此将根据实际情况及景观要求,临渠设立青石栏杆。”杨路通说,青石栏杆设计高1.2米,将设在沿渠大部分地段。
沿渠道路之外,施工人员还将建设绿化带,并选择合适位置设置6处渠畔广场。通过林带与水面,共同形成生态水景长廊,并利用其所在的特殊地理位置,形成我市北部的生态屏障。为方便渠道日常管理和维护,沿渠还将设置4个管理所,建设管理房并设置办公室、值班室、工具间等,要求管理房结合渠岸景点绿地布设,外观将与绿地相协调。
流水潺潺、杨柳依依,当然少不了小桥的点缀。根据规划,邙山渠上将设置10座以上人行桥,人行桥设计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单跨拱桥,桥长根据渠口宽度设计为10米至13米,桥面宽2.5米。设计要求桥与沿渠景观相协调,除了花岗岩石材表面,还将在桥两侧采用高1.2米的青石栏杆。
此外,为保证水质,邙山渠治理完成后,原渠沿线的生活污水将另作处理,对邙山渠的排水口将不复存在。
上半年,邙山渠一期治理工程将达到通水条件;二期工程将于本周开始进场测量并尽快开工建设,预计今年年底前,治理工程涉及的15公里邙山渠将实现全线通水。届时,洛河以北城市区水系将全面盘活,涧河、瀍河以及邙山渠、中州渠水量小、水质差的情况将得以改善,洛河以北水系的流动性与景观性将大大增强,沿岸居民可就近感受水系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