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9版:深 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让聋儿“听到”爱
婴儿出生,记得做听力筛查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2 年 3 月 2 日 星期    【打印】  
语言训练师:
让聋儿“听到”爱
□本报记者 曾宇凌 通讯员 贾喜凤 文/图
  马笑梅在对聋儿进行康复训练。
  核心提示

  如果说聋儿是跌入无声世界的残缺花朵,那语言训练师就是帮助这些花朵绽放的辛勤园丁。对他们来说,孩子们的每一次说话都是人间最美妙的声音。

  在3月3日全国爱耳日即将到来之际,记者来到位于开元大道与金城寨街交叉口附近的市听力语言康复中心,体验语言训练师马笑梅的一天,倾听她用爱带领聋儿寻找声音的故事。

  体验 简单的发音,也要教上百遍

  ■并非“十聋九哑”,而是因聋致哑

  上午9时,当记者推门进入马笑梅所教的班时,她正在给孩子们上语言集训课。

  看到记者,孩子们立即热情地打招呼:“阿姨好。”响亮的声音和一张张灿烂的笑脸,使这些孩子看上去与正常孩子没有什么两样。仔细观察后,记者才发现,每个孩子耳朵上还有个“小耳朵”——助听器。

  马笑梅说,她带的这个班里全是5岁至6岁的聋儿,耳聋程度大多在重度以上,都已接受了2年到3年的听力语言康复训练。现在,借助助听器、人工耳蜗等辅助听力设备,这些孩子全都能开口说话了。

  马笑梅说,人们常说“十聋九哑”,其实,很多聋儿变哑并不是因为他们的发音器官出了毛病,而是因聋致哑。“聋儿一生下来就听不见周围的声音,不能自然地通过听觉来学习语言。时间长了,这些孩子的声带僵硬甚至退化,最终哑了。”马笑梅说。

  ■为教聋儿说话,各种怪招频出

  给聋儿上课时,语言训练师不仅要降低语速,配以夸张的口型,还要付出超过常人的耐心,因为即便是学习发“a、o、e”这些最简单的音,很多聋儿都要反复练习成百上千遍才能学会。

  “很多孩子刚来时,都因为自卑和对开口说话的恐惧,而不敢发声。”马笑梅说,为了帮助孩子们学发音,她会通过游戏的方式,鼓励他们克服张口说话的生理障碍,同时用唇操、舌操、呼吸操等方法提高聋儿发音器官的灵活度。

  目前,我国还没有正式的语言训练发音教材,所有的发音教学方法,都是语言训练师靠平时的经验总结出来的。马笑梅说,对聋儿来说,卷舌音、舌根音等难度都不小。为了让聋儿掌握这些高难度发音,她可谓绞尽脑汁:用吹纸片、吹粉笔头等方法,让孩子们感知气流的存在,进而掌握发音方法;学发舌根音时,她让孩子先喝一口水,再捏住鼻子,就能发出舌根音……

  记者注意到,马笑梅经常在课堂上向孩子们竖起大拇指。“因为听力障碍,这些孩子心理都很脆弱、敏感,对于他们的点滴进步,我都毫不吝啬地夸奖,帮他们树立信心。”马笑梅说。

  下午2点,马笑梅逐一对孩子进行听力和语言单独训练,针对每个孩子的不同听力受损情况,用沙筒、鼓、三角铁、碰铃、手鼓等不同器物来刺激孩子的听觉,用图卡、黑板等训练他们的语言能力。

  背后 25年坚守,只为回应家长的期望

  ■责任:“我要对得住家长的期望”

  马笑梅所在的市听力语言康复中心是由国家和政府共同资助的,来这里接受康复训练的孩子不需要缴纳一分钱。即便如此,这些聋儿家庭的经济压力仍然很大,因为聋儿的花销非常大,每只助听器都要1万元至2万元。随着耳朵的不断生长发育,孩子们还要及时更换助听器才能保证助听效果。

  马笑梅说,来这里的聋儿大多来自农村。为了方便照顾孩子,家长都带着孩子租住在康复中心附近。经常有家长来回赶几十公里山路,把刚刚收获的花生、玉米送过来。“每当想到这些,我就觉得自己肩头的担子更重了,这些家长倾尽全力把孩子送到这里,我可得对得住他们的这份期望,一定要把孩子们都教出来”。

  ■坚守:从事语训事业已经25年

  作为聋儿听力语言康复中心成立后的首批语言训练师之一,马笑梅已经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25年。她自己也记不清到底带过多少个孩子。一年又一年,她见证了每个孩子的第一次发音、第一次叫妈妈……她也从当年的少女时期悄然步入中年。

  而她带过的孩子,90%都学会了开口说话,跟普通孩子一样,背着书包走进课堂。“好几个孩子都考上了大学,还找到了满意的工作。”马笑梅说,能带着这些孩子走出无声世界,重新回归社会,她觉得自己大半辈子的付出很值得!

  ■建议:对聋儿要及早发现、治疗

  马笑梅说,很多人对聋儿的听力语言康复都知之甚少,尤其是一些农村家长观念比较落后,“有些孩子两三岁了还不会张嘴说话,农村老人会认为是‘贵人语迟’,正是这种观念耽误了聋儿的最佳听力语言康复期”。

  马笑梅建议,一旦家长发现孩子有听力障碍,一定要尽早给孩子佩戴助听器,充分利用孩子的残余听力,对孩子进行听力和语言训练。“如果能在3岁前佩戴助听器并进行康复训练,聋儿开口说话的几率非常高。有些孩子快6岁了才送来,这时孩子的声带已经变硬,恢复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谈及自己的心愿,马笑梅说,希望全社会能给予聋儿更多的关爱,让聋儿听力语言康复这项公益事业被人熟知;也盼望每个聋儿都能经过康复训练,顺利地上学、就业、结婚,像正常人一样融入社会。

  记者手记

  洛阳市听力语言康复中心现有96名聋儿和12名语言训练师,自1986年成立以来,已累计帮助3330多名聋儿进行语言康复训练。语言训练师是一个艰辛的鲜为人知的高尚职业。正是他们的辛勤付出,让聋儿不同程度地学会说话,也让聋儿家庭重新找到了希望。

  明天是第13个全国爱耳日,我们希望关注聋儿听力语言康复这个话题,不只是在这个特殊日子才被提起,而是对聋儿的关爱要成为一种常态,让更多的聋儿走出“无声世界”。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