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城乡统筹的结合点、城乡一体的切入点、农村发展的增长点。为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助推我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本报今起推出“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助推‘三化’协调科学发展”大型系列策划报道。本组报道,由洛平十论、系列解读、亮点展示、乡村访谈等内容板块组成,敬请关注。
1978年冬的一个夜晚,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秘密签下了“大包干”的“生死契约”,18个鲜红的手印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最为壮观的一页。如今的中原大地,一场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的农村发展“二次革命”正悄然上演。
这次“革命”,就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什么是新型农村社区?纵观全省实践,就是以城市化的理念改造农村、以公共服务均等化覆盖农村、以现代产业体系支撑农村,把若干村落统一整合规划建设的居民社区,是新型城镇化的战略基点。
100多年前,马克思曾经预言:“现代化的历史就是乡村城镇化的历史。”为了让躬耕垄亩的农民,过上像城里人一样的生活,我们尝试过“离土离乡”的城镇化,摸索过“离土不离乡”的城镇化,其间虽然有收获、有喜悦,但也尝到了部分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的苦涩。
在艰辛中求索,在求索中前行。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协调科学发展,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三化”协调科学发展,新型城镇化是引领;新型城镇化,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战略基点,是核心的核心。
“既不离土也不离乡”——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指明了一条全新的城镇化道路。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可就地实现土地节约、集约,就地实现农民转移、转换,就地实现生产集聚、集中,就地实现农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一句话,可以就地实现城镇化,这是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发展难题的必然选择。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洛阳也作出过积极、有益的求索。今春上班第一天,9个新型农村社区就在全市“作风转变年”大会上集中开工,全年规划开建100个。但清醒审视,洛阳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起步晚、规模小、推进慢,面对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社区咋规划、产业咋布局、就业咋解决、设施咋完善、社保咋覆盖等这样那样的困扰,很多同志脑中无思路、胸中无对策、手中无措施。
放眼身边,别是一番风生水起的景象。
截至去年年底,新乡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完成建房2161万平方米,入住农民9.87万户,成为全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先行者”;平顶山新启动新型农村社区100个、累计启动212个,建设新民居2万多套,成为全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样板”之一。县级市舞钢市,完成1个中心城、4个中心镇、17个中心社区的城镇规划体系,城镇化率达50.9%,道路、水电、污水处理同步规划,医院、学校、银行同步建设,农民生活发生巨变。
触动,莫大的触动。只有把触动化为行动,我们才能拉长“短腿”,实现与洛阳城市地位相称的担当与作为,摆脱被动与尴尬。
我们急需做的,就是要迅速提升思想认识,廓清理念误区,打破观念桎梏,克服本领恐慌,真正弄明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吃透省九次党代会有关精神和部署,分清楚新型农村社区和新农村建设的区别,真正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城乡统筹的结合点、城乡一体的切入点、农村发展的增长点而强力实施,出台倾斜政策和扶持措施,有效破解规划、资金、土地、就业等难题,统筹协调、有机衔接、扎实推进,开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新局面。
我们急需做的,就是要坚持“农村社区、新型标准、政策引领、规划先行、产业为基、就业为本、群众自主、以点带面、大员上阵、快马加鞭”方针,无论是整村拆建、政策扶持,还是自筹自建、搬迁安置,都要高标准规划、精细化设计、全方位配套、稳妥地推进,真正把布好的点建成环境优美、功能完善、名副其实的新型农村社区,让农民过上有恒产、有恒业的城镇生活。
我们憧憬着,在河洛大地希望的田野上,“大城小镇嵌田园”的秀美景象将星罗棋布。(相关报道见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