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综合实力倍增发展。2011年,西工区完成全口径生产总值212.9亿元,是2006年的1.74倍;完成区本级生产总值65.4亿元,是2006年的2.8倍;完成全口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5.3亿元,是2006年的2倍;完成区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3亿元,是2006年的2.9倍;固定资产投资达到75.1亿元,是2006年的7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5亿元,是2006年的2.9倍;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5.9亿元,是2006年的5.8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2165元和8353元,分别是2006年的1.8倍和2倍。各项主要指标均实现了倍增发展,综合实力跻身全省城市区“五强”行列。
坚持服务业转型升级,中心商务区建设步履坚实。西工区累计实施服务业重大项目54个,新增营业面积50万平方米,完成服务业增加值119.7亿元,荣获全市“服务业发展红旗杯竞赛优胜奖”。
坚持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工业新城区建设成效显著。2011年,工业园区共完成工业总产值73.9亿元,是2006年的13.5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1亿元,是2006年的9.5倍。西工区五年累计实施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38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6个、5亿元以上项目4个、10亿元以上项目2个。
坚持加大旧城旧村开发改造力度,城乡面貌和形象显著提升。西工区累计完成征迁403.8万平方米,竣工项目76个,竣工面积435.8万平方米,累计完成投资143.3亿元。45个亿元以上项目竣工投用,西小屯、东涧沟、五女冢“三村”整体开发改造项目创造了“西工模式”和“西工速度”,瞿家屯、蒋沟、后李等“五村”整体开发改造项目成为全市城中村改造的新典范。
坚持对外开放改革创新,经济发展活力更加充沛。西工区累计引进市外境内资金87.89亿元,年均增长43%;合同利用外资1.51亿美元,年均增长99%;实际到位外资1.69亿美元,年均增长51%。2011年,西工区完成外贸出口1.27亿美元,是2006年的3.6倍。
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辖区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全区民生投入累计达到13.23亿元,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47.9%,年均增长34.2%,西工区连续三年荣获市“实事办理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坚持构建平安和谐西工,社会大局总体稳定。西工区先后四次被评为市“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区”,五次蝉联市“消防工作先进区”桂冠,连续两年获得省“信访稳定工作显著进步县区”称号,跻身省、市“信访稳定工作先进县区”行列。
坚持优化发展环境,行政效能持续提高。西工区先后获得市“行政服务工作先进集体”五连冠、市“重点项目管理服务先进区”两连冠和省“企业服务年先进区”称号,被授予全市唯一的“河南省投资环境优化奖”,获得市“绩效考核优秀单位”三连冠。
未来五年,前景美好催人奋进
今后五年的总体要求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围绕“发展、民生、和谐”三大主题,强力实施“商务兴区、工业强区”经济发展战略,更加突出产业转型升级,更加注重提升城区形象品位,更加明显地改善群众生活水平,更加有效地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更加务实地改进机关作风效能,高标准完成“十二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努力实现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加快打造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强区,争做中原经济区建设和福民强市总体目标推进的排头兵。
今后五年的主要奋斗目标
立足率先发展,在综合实力上走在前列。区本级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总量达到87.4亿元;区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总量达到16.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总量达到206.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6%以上,总量达到298.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以上,总量达到41.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438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040元,年均增幅均为10%。各项主要指标均比2011年翻一番,综合实力继续位居省、市前列。
加快转型发展,在提升产业层次上走在前列。西工区将坚持传统服务业提升与现代服务业扩张“双轮驱动”、特色主导工业与综合保税园区齐抓并举、现代高效农业与生态观光农业相互融合的战略,推动产业向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加速转型,逐步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产业新优势。
注重统筹发展,在人居品质上走在前列。西工区将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档次建设、高品位配套、高水平管理,使旧城旧村征迁改造基本结束,城市建设有序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长效化、数字化建设体系逐步建立健全,中心城区特色凸显,新型农村社区全面铺开,以“四个转化”为标志的城乡一体融合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
突出人本发展,在和谐福民上走在前列。西工区将坚持每年实施一批福民惠民实事,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更加繁荣,就业、低保、社保、保障房等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人民生活更幸福,保持社会大局总体稳定,治安状况日趋良好,群众安全感切实增强。
坚持务实发展,在环境创优上走在前列。西工区将坚持以“全省最好、全国一流”为坐标,使政府决策更加科学,行政行为更加规范,机关运转更加高效,作风改进更加明显,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公信力和群众、企业对政府的满意度更高,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2012年,奋力夺取各项工作新胜利
2012年西工区政府工作总体要求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区委八届三次全会精神,坚持实施“商务兴区、工业强区”经济发展战略,以“八大提升工程”为载体,全面加快服务业提档升级,着力提升洛阳工业园区产城融合水平,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持续加大旧城旧村征迁建设力度,深化城区精细化、长效化管理,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繁荣社会民生事业,构建和谐平安社会,努力开创福民强区新局面,在中原经济区建设和全市持续、提升“六加一”攻坚战中实现更大担当。
2012年西工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区本级生产总值增长1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外贸出口、实际利用外资完成市定目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0%;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5%;新增城镇就业1.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3%。以内。
十项重点工作
■一是持续推进“商务兴区”战略,努力实现服务业产业特色新提升。
加快扩大核心商圈优势。西工区将围绕百货楼、王府井两大传统商圈对接融合,提升商圈品位,放大集聚效应;围绕升龙广场、王城南路两大新兴商圈壮大提升,实现新老商圈互促共融、有序发展;依托中州中路综合改造提升,加快沿线商业开发升级,着力建设豫西地区最具影响力的中央商业大道。
加快增强商贸文旅优势。西工区将繁荣百货零售业,做强餐饮娱乐业,倾力打造旅游“六要素”最集中、全市最受推崇的娱乐休闲会客区。
加快构筑商务领军优势。西工区将鼓励引导企业创新商务模式,加快打造以商务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强区;巩固提升金融服务业,努力强化金融中心区地位;积极引进电子商务、软件开发、影视动漫等领域的领军企业,努力打造一批文化信息产业“龙头”和特色园区;提速发展现代物流业,努力打造辐射范围更广的现代物流基地。
加快提升楼宇总部优势。西工区将完善商务楼宇扶持引导政策,加大楼宇宣传推介力度,强化对入驻企业的产业引导,鼓励国内、全球500强企业设立区域性、功能性总部,引导楼宇企业形成专业化、互补式布局,提高楼宇效益,全年楼宇经济区级税收突破1.5亿元。
■二是持续推进工业新城区建设,努力实现工业经济新提升。
壮大主导产业,提升园区产业特色。西工区将按照“龙头项目带动、配套企业跟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路,全年计划实施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20个,完成投资25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
完善基础设施,完善提升园区功能形象。西工区将进一步改造升级园区路网,全面提高产城一体化水平,扩大标准化厂房建设规模,积极申报省级研发中心或工程技术中心,积极筹建园区科技“孵化器”和产业创新中心,不断完善园区综合配套功能,强化园区整体形象推介,进一步提升增强园区知名度和品牌价值。
统筹辖区工业,提升园区集聚效应。西工区将着力发挥辖区单位的科技、产业优势,支持引导其向园区转移项目、嫁接技术和组建研发中心,努力打造全市科研院所、重点企业最青睐的产业集聚区;加快二、三产业分离,强化功能板块互补,切实增强园区对城区工业的承接集聚效应。
■三是持续推进“三篇文章一起做”,努力实现新农村建设新提升。
西工区将坚持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突出生态观光旅游,完善强农惠农政策;注重项目带动,强化景区开发产业支撑,努力打造“三篇文章一起做”的亮点示范区;注重典型带动,强化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全面加快农村到城市的“四个转化”进程,注重政策带动,努力实现公共服务城乡共享。
■四是持续推进旧城旧村征迁建设,努力实现城区特色和经营水平新提升。
西工区将以文化水系为重点,科学规划展现特色。西工区将按照“文化为魂、水系为韵”的要求,高标准编制全区开发改造总体规划和产业规划;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大手笔运作历史文化街区改造“一区一轴”项目,促进历史、文化、水系、产业的最佳结合,建设现代气息与历史底蕴有机交融的城区。
西工区将以集聚产业为导向,连片开发拓展空间。西工区全年计划完成旧城旧村开发改造投资60亿元,征迁240万平方米、开工220万平方米、竣工80万平方米,有效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西工区将按照城改项目“安置先行”原则,优先启动群众安置房建设,严把质量关,确保征迁群众如期回迁、住上“放心房”;结合城区产业规划,突出开发地块的资源整合和集约利用,推动城区形象整体提升。
■五是持续推进改革开放,努力实现民营经济新提升。
西工区将切实打好“改革改制攻坚战”,力争上半年全面完成;注重招优选强,全面提升招商档次,全年力争引进10亿元以上项目3个,实际利用市外境内资金突破25亿元;加快培育发展一批行业“小巨人”和战略新兴产业;实施骨干企业振兴计划,加快企业上市融资步伐,全面增强民营经济综合实力和发展活力。
■六是持续推进公共财政建设,努力实现民生财政新提升。
西工区将坚持加大税收征管力度,夯实税源税基,依法依规加强税收征管,突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和关键税种征缴,注重培植涵养税源,努力打造一批优质、骨干税源,确保税收健康、快速增长。
西工区将强化资金运作,创新投融资运作模式,鼓励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教育、卫生、环保、公租房等公共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
西工区将扩大民生投入,持续优化支出结构,努力将有限的财力更多地投向民生事业和重点领域,确保民生投入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实现平稳较快增长。
■七是持续推进城市建管精细化,努力实现城市品位新提升。
西工区将以城建提升为动力,以持续创建为抓手,坚持建管并重,强化市政功能,丰富创建内涵,着力构筑宜居宜业的高品质城区。
西工区将着力创建“精致城区”,突出便捷亮丽;健全长效机制,着力创建“精细城管”;提升硬件服务,着力创建“精品社区”。
■八是持续推进社会民生事业,努力实现群众幸福感新提升。
西工区将坚持把改善民生、扩大公共服务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繁荣社会各项事业,增强民生保障能力,切实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让辖区群众享受更多的改革发展成果。
西工区将新建10个旅游标准化服务社区,让各种文化工程惠及更多群众;完成学校取暖降温工程和“班班通”工程各10所;加大科技项目扶持力度,进一步提高其自主创新能力,新培育高新企业5家,争取市级以上科技创新项目20个。
西工区将在加强民生保障上有新举措,开展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和再就业率,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提高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水平,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建公共租赁房500套、经济适用房1382套、棚户区改造住房102套;开展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和帮困助残活动,加强残疾人康复体系建设。
■九是持续推进平安城区建设,努力实现社会管理新提升。
西工区将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探索完善“网格化”管理模式,立足长效,落实责任,严密监管,消除隐患,切实提升辖区群众安全感,努力营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十是持续推进作风转变,努力实现政府自身建设新提升。
西工区将以“作风转变年”为契机,着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持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全面提升行政效能,努力打造勤政务实、公平守信、尊重规律、廉洁无私的人民满意政府。 (西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