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灵秀社区一景 |
|
对宜阳县锦屏镇灵山村年近六旬的柳大平老人来说,要离开住了大半辈子的小山村,她真有点舍不得。但一想到能与自己的孙子在一起,她还是决定收拾家里的锅碗瓢盆,到新社区去住。
2012年1月15日,柳大平老人成了“城里人”。六室两厅240平方米的楼房,还有即将建成的旅游景区,住在这里,柳大平觉得新鲜又幸福。
近日,记者来到宜阳县锦屏镇灵秀新型农村社区,在柳大平老人家中,听她讲述自己的故事。
1 昨天:家住山沟里,吃水靠肩挑
柳大平说,她是锦屏镇灵山村人,村子分布零散,她家在灵山的一道山沟里。
山里交通不便,出山基本靠步行,庄稼收成不好,吃饭基本要看天。柳大平说,她家共有5亩地,平时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如果风调雨顺,每年收五六百斤不成问题,够全家人吃,“如果遇到旱涝灾害,那就不好说了”。
吃水全靠挑。灵山上有一眼凤凰泉,隔上两天,就得去挑一回,路很远,挑个来回,压得肩膀通红,生疼。“啥时候能吃上自来水呢?能过上城里人的生活,该有多好。”柳大平说,她一直有这个愿望。
柳大平的孙子上小学,家离学校有近4里路,走出山沟有马路,但车来车往,很不安全。孩子姥姥家不在山里,离学校近,于是孙子就寄住在姥姥家。
“见不到孙子,我这心里啊……”柳大平说得眼圈直发红,“我老了,不就图个老来乐?见不到孙子,我高兴不起来。”
聊罢日常生活,再说说房子。柳大平说,以前没新房子的时候想新房,后来省吃减用盖了几间房子,但儿子出门打工,孙子不在身边,房子一下子空了,心里也空荡荡的。
“俺老了,也不讲个什么奔头,就这么一天天过呗,还能咋?”柳大平说,这就是她“昨天”的生活。
2 今天:想当“城里人”,愿望实现了
白的墙,绿的瓦,朱红的大门泛着光,一幢幢“别墅”一字排开,还有一张张满足而又朴实的笑脸,这就是今天的灵秀新型农村社区。
院里有厨房,也有卫生间,楼顶有太阳能装置,房子明亮洁净,屋内液晶电视、空调等家用电器齐全,组合式沙发松软舒适,厨房有液化气、电磁炉,还通自来水。这就是柳大平今天的家。
再看社区周围,南面是灵山寺景区,正在进行提升改造,北面的莲花公园建设也已接近尾声。
灵秀社区第一支部书记李明向我们介绍了相关情况。这个社区共容纳5个村庄1659户6608人,耕地面积5796亩。原来5个村庄占地面积1131亩,新社区规划占地面积388亩,腾出土地743亩,节地率65%。社区按照旅游服务模式建设,灵山寺景区建成后将争创国家4A级景区,莲花公园建成后将成为旅游观光的一大亮点。
李明说,社区项目总投资2.1亿元,总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人均拥有40平方米。社区计划分三期建成,一期去年已完工84户,二期共建978户,近日开工,三期工程对老村就地拆建,安置700户,社区总容纳量为1762户。
社区建设遵照“五化”和“十有”标准。“五化”即绿化、亮化、硬化、洁化、安保智能化;“十有”是有服务中心、卫生中心、文化中心、警务室、超市、学校、污水厂、供水厂、垃圾中转站、社区管理中心。
李明说,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群众既有知情权,也有参与权,还有选择权,更有监督权。户型多大,怎么设计,怎么管理,都让群众说了算。
“真没想到,今天我变成‘城里人’,我这辈子可真享着国家的福了。”柳大平笑着说。
3 明天:出路比原来更多了,生活更有奔头了
离开了小山村,没了田地,柳大平靠什么维持生计?
柳大平说,她家的田地被流转出去后,她可以得到每亩每年1000斤小麦的补偿。另外,社区建设成后,也有商铺可用来租赁。最主要的是,灵山景区建成后,她准备把自家的房建成农家宾馆,挣点闲钱。
宜阳县锦屏镇党委书记徐明介绍,该镇共有23个行政村1.2万户4.8万人,耕地面积2.3万亩,村庄占地面积6620亩。“十二五”期间,全镇规划建设5个新型社区,共整合村庄21个,规划占地面积2000亩,整合后节约土地3578亩,节地率64%,耕地可全部流转,劳动力可就地就业。灵秀社区建设体现地方特色的旅游带动型加移民搬迁型模式。灵山、八里堂、陈宅、大雨淋、马庄5个村在灵山寺景区周围利用旅游业带动经济发展。
“搬进新社区,出路比原来更多了,腰包也会更鼓,俺们农民的生活更有奔头了。”柳大平的激动和自信溢于言表。
本报记者 李东慧 李三旺 特约记者 宋会杰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