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深夜,CBA赛后山西球迷围堵北京队大巴和北京球员、“马布里打人”的传言从网上流传开来,并迅速引发京晋两地球迷的网上骂战。
到底是谁打谁,是推搡还是殴打,有没有人员受伤,这些本该需要俱乐部、篮协甚至公安局的调查和认定,但事情发生不到一小时,网络上的各种说法已铺天盖地,除了媒体报道,更多是网友的微博和发帖,其中多臆断、谩骂、叫嚣,真正的目击者少。
最后似乎也没人关心真相了,当你说句××人真是没素质,我回句××人就会编故事时,这就变质为完全不讲理的恶意攻击。事情还没弄明白,情绪性的发泄已迅速蔓延,并演变成京晋球迷对骂的闹剧。甚至少数实名认证的记者也在网上发表了不够客观的论断,少数媒体的报道带有较明显的“地域色彩”,更煽动了双方球迷的敌对情绪。
在Web3.0时代,球场暴力和网络暴力进入了捆绑式发展的模式,甚至球场上一点不算暴力的小事故都可能在网络上被放大,从而引发两队球迷叫骂。恶果不仅在于有可能以讹传讹,混淆真相,而且会导致双方积怨,从而无限扩大了引发下一次球场暴力的可能性。
也许是因为一定程度上网络成了负面情绪的垃圾筒,在有些网民眼中,出位才能博眼球,客观就是假正经。所以网络暴力和球场暴力具有相同的简单粗暴的特质:真相、对错不重要,只要打倒对方,就是胜利。
网络已变成目前最强大的传播媒介,网络暴力因此更加可怕。两会上多名代表提议推广网络实名制,人大今年的立法工作提出完善网络法律制度,都说明了对净化网络环境的重视。毕竟网络自由不代表穿个马甲就能肆意造谣和谩骂。
不管你是马布里的死忠还是山西队的狂粉,不仅要反对球场暴力,也要拒绝网络暴力,因为网络立法已提上日程,你如果是网络暴力的施予者,你也会成为网络暴力的受害者;即使从道德角度来说,网络和球场一样都属于公共场合,你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都将在这个环境中成长。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