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新华视点
近年来,微博用户数量呈爆炸式增长,让每个人都拥有了“麦克风”。一条不过140字的消息,可以将各类信息瞬间传遍大江南北。
代表们认为,微博时代,地方官员对待突发事件的唯一办法是:第一时间公布真相,让谣言止于真相,让群众掌握真理。
明智选择:第一时间公布真相
目前我国网民数量已突破5亿,其中近半数网民在使用微博。去年以来,曲靖铬渣污染事件等在微博上大量传播,使微博成为许多公共事件的策源地和发酵池。
“在这样的网络环境背景下,第一时间公布事件真相是最好的处置方式。”全国人大代表、台州医院院长陈海啸说,在台州温岭,因涉嫌受贿犯罪被刑拘的原市烟草局蒋某某在看守所洗澡时突然晕倒,后经抢救无效死亡。“当地在蒋某某死亡后约3个小时,就向外界发布了这一事件的真相,从而抢占了舆论的先机”。
与此相反,“‘捂盖子’要付出大代价。”全国人大代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州委书记严金海说,一次州境内某家煤炭企业发生安全事故,企业负责人瞒报,结果造成很大被动。
侥幸心理:家丑不外扬
全国人大代表、富润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赵林中说,一些官员之所以在地方出事后习惯性地玩“躲猫猫”、“捂盖子”,是出于对当地形象或自身利益的维护,首先想到的就是家丑不可外扬,习惯于用传统封锁手段应对,试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钟昌明代表认为,这其实是一种“赌一把”的侥幸心理,事情最后实在闹大了,瞒不住了,就怪自己运气不好,“既把自己‘捂进去’了,也对政府的公信力造成极大伤害”。
总结教训时,“有人说,原因在于一些地方和官员对微博时代处理公共突发性事件的敏感性不强。我认为还有一种原因不容忽视,那就是责任心不强。”陈海啸代表说,很多事件发生了,微博上炒得沸沸扬扬,地方政府却毫无动静。“政府比微博慢点是可以的,但有时候慢几天,不值得质疑吗?”
击碎谣言:提高透明度
代表们指出,在第一时间发出权威准确信息,公开透明能最大限度地压缩谣言传播的空间,甚至能转“危”为“机”。善用微博等网络工具减少距离感,真相仍然可能跑过谣言,让事态“小成本”化解。
谣言的出现,往往是因为正规渠道不畅通,导致“自己不说别人说,政府不说百姓说,媒体不说网民说”现象发生。赵林中代表说,建议把考核的“关口”前移,上一级组织要注重看基层“有没有及时介入处置,有没有第一时间发出政府的声音”。
“谁先发声,谁的观点就更容易被公众抓取,‘首因效应’在突发事件传播过程中尤为明显。”严金海、程苏等代表认为,突发事件和群体事件发生后,只要不涉及国家机密,地方政府就应该实事求是,及时告知公众,正确引导舆论,防止谣言产生,为最终妥善处理事件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据新华社北京3月1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