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区,城市标准。
这是积极稳妥推进我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顾名思义,就是新型农村社区要按照城市社区的标准进行规划建设,从而让广大农民逐步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同质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在省九次党代会上,省委书记卢展工明确指出,要着力增强新型农村社区的战略基点作用。通过积极稳妥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推动土地集约利用、农业规模经营、农民多元就业、生活环境改善、公共服务健全,加快农村生产方式和农民生活方式转变。
以城市标准的理念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加快城乡统筹发展,也是市十次党代会的具体要求。市委农工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有利于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向农村覆盖、城市组织管理模式向农村拓展,使城镇化成果更多地惠及广大农村。
配套要齐全 设施要完善
去年7月,伊滨区寇店镇和谐新型农村社区李家村小区投用后,74岁的赵铁银老太太就搬到了小区生活。对现在的生活,老太太非常满意,“做梦都没想到能够住上这么好的房子,幸福得很!”
如今,漫步在李家村小区,一条条水泥路宽阔整洁,6层高的住宅楼依次排开,监控摄像头、篮球场、幼儿园、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文化活动广场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
按照城市标准,新型农村社区如何建?
基础设施要配套。就是道路、给排水、供气供暖供电、广播电视、网络通信、公厕、污水处理、垃圾收集处理及绿化亮化美化等基础设施要建设到位,通过完善的基础设施配套,让新型农村社区与城镇、产业集聚区等实现资源共享、互动发展。
公共服务设施要配套。同步规划建设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文化体育设施、社区服务设施、休闲场所、养老机构、公交站点和停车场(库)、丧葬祭奠场所等,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商业服务设施要配套。规划建设便民超市或者集贸市场、金融网点、餐饮店及其他各类便民商业服务设施,方便社区群众生活。
产业就业项目要配套。合理确定新型农村社区的配套产业和创业就业项目,保证社区居民能够就近在各类企业就业。同时,开辟创业园或创业项目,鼓励支持社区群众自主创业。
许昌长垣县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他们的做法主要体现在突出“五大标志”,达到“五化要求”,实现同步提升。“五大标志”,就是新型农村社区绿化率达到35%以上,清洁能源入户率达到60%以上,雨污水和垃圾实现集中收集处理,推进建筑节能和太阳能利用,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每个社区均建综合服务中心。“五化要求”,就是新型农村社区要达到硬化、绿化、亮化、净化、美化。
平顶山鲁山县整合各类资金5000多万元,围绕项目全力推进社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良好基础配套吸引更多群众主动迁入新型农村社区。
力争同步推进 加快社区建设
不仅要让群众住得好,还要让群众住得稳。
用城市标准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在完善各类配套设施的同时,还要在服务管理上下工夫。市党政考察团到新乡县古寨镇考察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时,该镇的一些服务管理措施引起了不少考察成员的共鸣。
古寨镇规划建设了6个新型农村社区,这些新型农村社区全部成立了党总支和管委会,社区设置了党政办、经济发展办、社会事业办和便民服务站等组成的“三办一站”,将镇机关2/3的干部下派到社区,工资关系、组织关系随人走,每月根据相关工作进度拨付工作经费,有效提升了新型农村社区管理水平。
在新型农村社区服务管理方面,我们要做哪些工作呢?在认真总结我市工作经验、借鉴外地成功做法基础上,有关部门负责人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统筹推进、一体考虑。
要同步完成社区管理机构建设。条件成熟的社区,要一步到位建立社区党总支和居民委员会。过渡阶段,可在保留原村党支部、村委会基础上,探索建立社区党工委和管委会,作为乡镇党委、政府的派出机构,并逐步建立健全社区管理机构。
要同步完成社区群众的身份转换。对入住新型农村社区的群众,在尊重其意愿的前提下,加快实现村民向城镇居民的身份转换。
要同步完成村集体经济向股份制经济的改造。有条件的要通过改革改制进一步激发活力、增加效益、保值增值。对社区门面房、土地经营收益、物业管理等收入,要拿出适当比例作为集体资产,确保社区有钱办事、有钱服务。
要同步开展社区群众综合素质培训。逐步提高社区群众的文化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改变社区群众的日常生活习惯,形成文明、和谐的新型农村社区秩序。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完善的配套设施吸引群众入住,贴心的社区服务管理让群众舒心生活,硬环境、软环境一齐抓,就一定能抓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新成效。
本报记者 李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