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绘制
焦雅琦 | |
核心提示
随着城市的发展,地上建筑日新月异,让人印象深刻,而城市的地下管线,若非意外“发病”,则常常被人忽略。去年12月,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要求,今年各地要开展城市地下管线普查。
我市地下管线现状如何?面临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规范地下管线,破解它给城市建设带来的瓶颈?就这些问题,本报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现状 众多地下管线埋隐患
一条路的下面有多少地下管线?几乎没人能给出确切答案。一家长期在我市施工的企业分公司负责人答曰:“我们拿到的图纸上大都显示有五六条管线,可实际施工中发现的地下管线远不止这些。”
按照国家有关规范要求,地下管线按大类主要分为民用、军用和工业类,其中,民用类管线占比较高,它包括电力、通信、照明、天然气、广播电视、煤气、供暖、上下水和雨水(统称“两污分流”)、公安交通设施等管线,这些管线按规范要求埋设的深浅不一、纵横交错。
地下管线信息不够清晰,使一些施工企业心里没底,也给城市公共设施和居民生活带来安全隐患,还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
我们从市供电公司了解到,平均每年因施工造成的线路中断等意外情况有20多起,虽没造成过较大面积的供电影响,但还是给电力抢修部门平添了不少烦恼。同时,一些施工企业对摸不清的地下管线也感到后怕,“谁也不想把地下管道弄破,它一破、路一泡,我们又得返工。”某建设公司一工地负责人说。
分析 地下管线为何难清晰?
【原因一】多头管理难共享,原始保存缺变化
“每天,我市都有新的管道埋植,旧的管道被废弃。普查只能了解某个时间以前的状况,而无法完全获知每日渐变的城市地下管网信息。”市国土资源局地理信息中心的工作人员说,“对于各类管线的日常管理,缺乏统一保管。”
据这位工作人员介绍,1999年前后,我市曾对地下管线进行过一次较全面普查。随后,此类信息的更新便有些滞后。只有当一些项目竣工后图纸交付该中心或派出测量队自行测量掌握后,新的地下管线信息才能更新录入系统。
目前,民用类管线多由相应的产权单位自行负责管理。虽然各产权单位对所属的管线都有一套专业的系统流程管理。可管线档案保管的“各自为政”,使得各类管线资源无法实现共享。
而这些产权单位的地下管线资料多以纸图、图表等原始形式手工保存。这些原始资料面对不断变化的施工管线,有时难以体现更新后的最新状态。
【原因二】信息残缺且滞后,返工普查难度大
一些施工企业及设计单位反映,当前,建设单位施工前获知地下管线状况主要依靠两种方式:一种是前往市国土资源局地理信息中心或城市建设档案馆等相关单位查找;另一种是通过相关单位召集各家管线产权单位开综合会,对施工作业区域管线进行摸底。
市建设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说,尽管从一些渠道能够获知地下管线分布状况,但是,想要得到一份比较新、比较全面的地下管线分布图并不容易,往往需要前往各相关产权单位逐一寻找。而且,除了市政道路给排水、污水管线的分布信息比较全面、准确外,其他产权单位提供的管线分布信息或不全,或滞后。这就会给一些项目规划带来影响。为此,设计单位不得不结合一些过时的图纸资料或请有经验的人再次返工普查,施工进度也因此会受影响。而返工普查的难度颇大,毕竟,地下埋有哪些管线,不是靠人工挖几条探沟勘察就能查清的。如果此类资料做到及时更新、统一保管,就能省去很多麻烦。
【原因三】城建档案暂未能统一管理
城市建设档案馆是城市建设各项活动和城市发展的真实记录,它能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据市城建档案馆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2005年5月1日,国家建设部正式施行了《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它要求建设单位在申请领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以前,应当到当地城建档案管理机构查询施工地段的地下管线工程档案,取得该施工地段地下管线现状资料。
该《办法》同时要求,建设单位在地下管线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前,应当向城建档案管理机构移交下列档案资料:地下管线工程项目准备阶段文件、监理文件、施工文件、竣工验收文件和竣工图;地下管线竣工测量成果;其他应当归档的文件资料(电子文件、工程照片、录像等);城市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电讯等地下管线专业管理单位(以下简称地下管线专业管理单位)应当及时向城建档案管理机构移交地下专业管线图。
可市城建档案馆的工作人员表示,一些管线产权单位每次施工后,相关资料并未全部移交,以供留档。这些资料的不及时存档,使得一些区域管线信息无法得到更新。
建议 视地下管线为公共资源
如何破解地下管线给城市建设发展带来的困扰?一些关心城市建设的专家及业内人士的共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地下管线应被视为一种公共资源,而非产权单位盈利工具,其构建应以服务公众生活为出发点。
有专家认为,根据建设部颁布的《地下管线档案管理办法》,城市地下管网资料都应归档,但关键是要建立一个资源能共享、统一的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并向数字化方向发展,以便于相关数据能根据变化得到及时汇总完善。这就需要协调各管线产权单位积极有效配合,把各自的管线视为公共资源的一部分。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一些施工企业在施工建设管理上的问题也不能忽视,如一些施工队不清楚管线布置,就草草施工。施工不太规范也会造成埋设管线的位置和施工图标志有较大偏差,从而影响相关部门得到的管线信息的准确性。
专家们建议,相关部门应严格道路施工的规范审批管理,进一步加强施工中有关各方的协调工作,制定更科学更具操作性的管理措施和处罚措施,对那些不经审批、违章施工和野蛮施工行为,要加大处罚力度;同时,制定更为详尽的办法规范以明晰权责,严密规范地下管线的管理、设计、审批、测量、施工、档案的形成和移交等各个环节。
我们相信,随着我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建设以及针对地下管线的相关规范及举措进一步完善,城市地下“血管”的脉络也将更清晰。
相关链接
外地的相关创新举措
南京 3月初,该市主城区开展地下管线普查工作,7月建成数据库,普查采用探地雷达遥感测绘,并制成三维立体图,该数据库将一年更新两次。
武汉
2月20日,武汉市联合多个部门、企业建立城市管线信息平台,该平台涵盖地下管线的精确位置、走向及相关属性等信息。该市同时要求,城市管线的档案资料应在规定时间内移交管理机构,纳入城市管线信息平台。其中,供水、排水、电力等既有管线的竣工档案要无偿移交档案管理机构,统一纳入城市管线信息平台。
烟台
2009年7月,烟台市政府投资2000万元,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市区地下管线普查工作,并建立三维地下管线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目前,该市6个城区中的3个城区已经完成普查工作。
南昌
2006年5月1日,南昌市明确要求建设单位在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3个月内向城建档案馆移交相关材料。城市供水、电力、电讯等地下管线专业管理单位应当将更改、报废、漏测部分的地下管线档案及时修改补充到本单位的地下管线专业图上,并在3个月内将修改补充的地下管线专业图及有关资料向城建档案馆移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