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1版:首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开放的洛阳欢迎您
扎实推进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
三十而立
第30届
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开幕仪式
今日举行
洛阳“牵手”核桃市光州市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 年 4 月 10 日 星期    【打印】  
三十而立
——写在第三十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开幕之际

□ 洛 平

  【序幕】

  今天是你的生日

  梦了好久,洛阳,迎来了大喜的日子;盼了好久,今天,一幕大戏震撼开场!

  2011年5月3日,洛阳歌剧院,市委书记毛万春为这幕大戏早早拉开了序幕:“明年要举办第30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从今天开始,就要一天也不能耽误地全面筹备!”

  台下,坐着全市的领导干部;彼时,第29届牡丹文化节尚有一周才落幕。这番未雨绸缪的“报幕词”,从全市2011年第一季度工作会上一经发出,掷地有声,振奋人心。

  第30届,是一个历史节点。

  1983年至2012年,是洛阳发展史上不同凡响、不可磨灭、不容忘却的30年。

  一朵牡丹花,在河洛大地奏响改革开放的交响乐,30年澎湃激昂;一朵牡丹花,给千年帝都打开一扇看世界的窗口,30年与时俱进;一朵牡丹花,为福民强市注入源源不绝的活力,30年历久弥新。

  30年,弹指一挥间。牡丹花与洛阳城,相伴相随,相融相合,相辅相成,成就一部伟大的传奇。就像一个人,从呱呱坠地长到此时,身伟形正,顶天立地,成熟大气,从容自如。

  三十而立!

  【第一篇章】

  神来之笔 横空出世

  洛阳,河洛文化的摇篮;牡丹,摇篮中孕育的国色。  

  曾记否,十年浩劫,洛阳牡丹被戴上“玩物丧志”的帽子,遭到“当柴烧”的厄运。当十月的惊雷驱散满天乌云,这一抹国色“当春乃发生”,短短几年,芳华再现,大江南北的赏花客蜂拥而至。尤其是到1982年4月,邻近县的农民也成群结队地涌入洛阳赏花,游客总数逼近60万,创下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高纪录。

  花事,从来都连着国事;花事,更连着洛阳的心事。

  曾记否,“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时代出现了大拐点。当改革开放的春风拂过河洛大地,千年帝都的复兴之梦如躁动于母腹中的胎儿,迫不及待地寻找着新生的出口——洛阳,该从哪里浴火重生?

  1981年和1982年,洛阳先后与日本冈山市、法国图尔市结为友好城市。在对外交往中,当时的市领导无意中听闻冈山、图尔均有市花,伴随着不同思想、文化、理念的碰撞和交融,牡丹的潜在价值逐渐被发现和认识。1982年9月21日,市七届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确定牡丹为洛阳市花,每年4月15日至25日举办牡丹花会。

  曾记否,中国的先贤范蠡说过:“得时无怠,时不再来,天予不取,反为之灾。”西方的哲学家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机遇要抓住,没有机遇,创造机遇也要上;支点要找准,没有支点,创造支点也要上!

  “活跃群众文化生活,繁荣洛阳地方经济,发挥历史文化名城优势,促进两个文明建设”——牡丹花会最初的创意因子,饱含着洛阳对发展的渴望。这一后世公认的洛阳发展史上的“神来之笔”,正是在那个百业待兴的年月,洛阳为自己创造的机遇和支点!

  这一“笔”下去,笔酣墨饱,笔走龙蛇,笔下生风,呼喇喇荡开了古都的春潮!

  翻开1983年4月的《洛阳日报》,在泛黄的纸张上,依然感受得到第一届牡丹花会的空前盛况:

  短短10天,牡丹花城迎来250万游客,是平常年份的10倍以上,涵盖了7个国家、地区和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在主要赏花点王城公园,开幕当天就有15万人次涌入,比平日增加六七十倍;单是16日一夜,往公园运送的食品、饮料就达150卡车;17日是星期天,游客激增到20多万人次,公园的铁门竟被挤坏了,被踩掉鞋子的大有人在,工作人员光鞋子就捡了一箩筐。

  短短10天,洛阳人赚到硬邦邦的实惠。洛阳康乐食品有限公司一炮打响了“海碧”汽水品牌;一位老职工在公园门口卖茶水,两分钱一杯,一天卖1000多杯,花会期间挣了5个月的工资;有的旅馆眼看着客人一拨拨涌来,却没床位安排,只好给客人打地铺、在楼顶平台搭帐篷、找学校拼课桌;西工果品商店所属门市部,把营业时间延长到凌晨,还是应接不暇……最终一盘点,各种经济活动的成交额高达5802万元。

  短短10天,洛阳城名声大噪。全国有几十家报纸、电台、刊物报道了首届花会的盛况,在海内外引起很大反响;严辰、流沙河、邹荻帆等40多位著名诗人共赴牡丹之约,争相挥毫泼墨,“个个如痴如醉,春风万里扬美!”

  仿佛一夜之间,牡丹就这样“红”了,洛阳就这样“火”了,帝都的青春就这样“活”了,积蓄的能量就这样“爆”了!

  “园圃之兴废,洛阳盛衰之候也。”李格非《洛阳名园记》中的这句话,或许能为牡丹花会的旗开得胜作一注脚。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以一个城市之力举办大型综合性花会,洛阳以当时超乎寻常的开放姿态昂首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如果仅仅是一次惊艳亮相,那倒也算不得什么——这敢为人先的一步,洛阳一走就走了30年,越走越有“型”,越走越有“范儿”,越走越有“戏”!    

  (下转02版)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