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产业复兴的
新原点
■对话嘉宾
上海克里斯汀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罗田安,美国丹纳赫集团(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魏勇,阿里巴巴集团高级副总裁、雅虎中国副总裁李俊凌,美国科尔尼管理顾问公司全球合伙人张天兵,嘉吉投资有限公司中国企业事务部副总裁史洁慧
对话一开始,各位嘉宾首先谈了自己对洛阳的印象。他们认为,洛阳是中原文化的发源地,但城市发展有所不足,这可能与民营经济力量有限有关;洛阳是一个未来经营活力非常强的地区,他们愿意把自己的有关经验与心得拿出来分享。
“创新是创业的源泉,也是动力。”嘉宾们认为,中国的改革开放降低了创新、创业的门槛,使其从国营企业下移到了民营企业。互联网的普及使普通百姓也有了更多创新、创业的机会。我们要做的是不要忽视这些群体和他们做出的产业,越早将这些人的力量释放出来,就能越早掌握未来发展的主动力。
洛阳的产业发展一度建立在国有大企业和较尖端的科研院所上。洛阳要实现产业复兴,该从哪里寻找新起点?
嘉宾认为,要取得更大发展的瓶颈往往是“过去”,总躺在历史与文化上,就会缺少发展的动力。洛阳并不缺乏与生产力相关的基本要素,要想充分发展生产力,实现产业复兴,要进一步解放思想,通过创新去更好地整合、利用各种资源;需要在政府的协助、引导下,创造一种良好的体制氛围,激发发展潜能;要在原有基础上提升和转型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可在延长产业链的同时发展民营经济。
记者 石蕴璞 见习记者 武怡晗
“互联网与全球化时代
的区域创业”
■对话嘉宾
上海自然道公司总裁、“多普达之父”杨兴平,九强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邹左军,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飞马旅CEO袁岳,网龙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CEO胡泽民,上海泽阳信息科技创始人兼CEO张元刚
嘉宾们认为,创新不仅仅指的是技术创新,更应该围绕客户需求做文章,更注重用户的需求和体检,在设计上进行创新。中国为什么出不了像苹果、沃尔玛一样的企业?追根究底还是我们在服务理念创新上投入不够、得分较低。
“创业者每天不是被闹钟闹醒的,而是被自己的梦想唤醒的。”成功的创业者,另一个必备要素是管理创新,要有积极、持久的内在驱动力,有战胜困难的足够勇气和激情。
在谈到民营企业如何培养人才,如何留住人才的问题时,嘉宾们认为,创业者要有好的项目,一方面人才会“闻香而来”,另一方面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会不断培养出自己的人才。有了人才,还要给这些人舞台,想方设法留住人才。因此,企业家一定要学会把创造的价值与员工分享,通过建立积极的权益分配制度,向那些能创新、能创造价值的人予以倾斜,通过一定激励机制,让员工把企业的事当成自己的事。
地方政府一方面要为民营企业家真正营造适宜创业的环境,严格实行普惠式的创业优惠政策,在税收等方面要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多优惠和倾斜,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本地高校资源,培养实用型人才,让本地培养的人才能留下来为我所用,建立完备的人才储备库。
记者 李东慧
再探文化遗产
与文化产业
■对话嘉宾
资深媒体人罗振宇,云峰基金董事总经理朱艺恺,南方影视传媒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南方国际传媒广告有限公司董事长周炜,上海世纪雅歌国际文化传媒有限总司总经理王东
洛阳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要做好挖掘和开发,把无形的文化资源转化为可视、可感、可消费的文化产品。洛阳是一个季节性明显的城市,游客的流量变化也非常的明显,做文化产业也必须考虑这方面因素,要解决季节和游客波动带来的生存压力。所以,发展文化产业一定要寻找洛阳的特色,把它打造成具有鲜明烙印的城市名片。
投资文化产业存在以下问题:有章可循的东西太少,寻找明确的投资方向有一定困难;文化产业内从事创作的小团队较多,对抗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与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在需求不协调,一些急功近利的商业开发破坏了文化产业赖以生存的环境和土壤。解决上述问题,对于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意义深远。
文化产业的关键是创意,就是要以内容为主,要有专业的人才,同时要建立配套的商品流,物流、资金流,形成产业链条。不能脱离市场规律,孤立进行某个方面的开发。
文化产业要与商业开发有机结合,通过商业的传播找寻到与消费市场的切合点。文化产业要与制造业等其他产业进行有效融合,成为其他产业链的价值源头。只有经过市场洗礼,文化产业才能体现出自身的价值,才能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因此要把洛阳的文化融入到有形的服务和产品上,对洛阳的文化资源进行深度整合和包装。 记者
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