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3版:千年帝都 国色天香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春风化细雨 国色竞娇娆
牡丹丛中 老人更俏
坐上轮椅开心赏花
更新观念谋发展 干在实处促转变
我们制作的彩灯叫响牡丹灯会
牡丹插花花艺展 精彩亮相
角逐“整园最具观赏性的牡丹园”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 年 4 月 18 日 星期    【打印】  
我们制作的彩灯叫响牡丹灯会
  ■人物 张爱萍

  ■身份 企业退休职工

  ■故事 今年54岁的张爱萍是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铸锻厂退休职工。1987年至2003年,她多次和同事参与牡丹灯会彩灯的设计和制作,见证了洛阳牡丹灯会的发展历程。

  1983年首届牡丹花会期间,凯旋路、人民东路、人民西路等道路彩灯高挂,场面很壮观。张爱萍当时还是学徒,看到师傅们做的彩灯参展,她十分羡慕。

  1987年3月,锻压厂工会为迎接第六届牡丹花会灯展,抽调技术过硬的工人做彩灯,张爱萍有幸跟着师傅参与。大家商量后,着手制作“花果山”彩灯:用塑料泡沫做假山,长毛绒做猴子。第一次做灯,张爱萍很激动,她白天上班,晚上回家就坐在缝纫机前缝制“猴皮”。一个月后,“花果山”彩灯出炉:花果山前,孙悟空手搭凉棚眺望远方,两排小猴持长枪和大刀在寨前巡逻,栩栩如生。

  1990年,灯展移到牡丹公园举办,更名为洛阳牡丹灯会。这年3月,张爱萍和同事再次接到做灯任务。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农家院”彩灯亮相:彩灯高3.2米、长5米、宽3.5米,背景是一面砖墙,台面是一户农家6口人在拉家常,周围是毛驴拉磨、小羊吃奶等场景,反映了浓郁的豫西风情,在牡丹公园亮相后,引起轰动。这个彩灯被市灯会办公室评为精品灯、保留灯,张爱萍还被评为制灯能手。

  此后,张爱萍还多次参与彩灯的制作,直到2003年退休。

  ■感悟 张爱萍说,制作彩灯十几年,她的最大感受就是科技的进步,从开始的内光源灯发展到现在的高科技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欣赏水平的提高。昼赏牡丹夜观灯,灯会已经成为牡丹文化节的组成部分,它不仅丰富了游客的夜生活,也提升了旅游人气。 记者 王晓丹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