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5日,救援人员抬着获救伤员行走在大峡谷中。
(新华社发) |
|
1 徒步探险深入“秘境”
遭遇雪崩被困峡谷
雅鲁藏布大峡谷被称为“人类最后的秘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也是最深、最长的大峡谷,是中外闻名的“徒步探险胜地”。
4月16日,河南籍探险者孙会涛、魏峰到达西藏米林县派镇,准备徒步前往白玛狗熊和藏布巴东瀑布。他们选择的是一条无人区的穿越线路,属于大峡谷核心区,徒步穿越需20天左右。
4月19日11时,两人雇用当地5名背夫出发。29日,在前往藏布巴东瀑布途中,7人遇到大雪大雾天气发生意见分歧,后决定返回派镇。
当日15时,在返回途中7人遭遇雪崩,两名背夫当场死亡,魏峰和背夫次成受重伤。背夫达瓦次仁留下照顾伤者,孙会涛等2人返回派镇求救。
直到5月4日,孙会涛才到达派镇加拉村,向米林县有关部门求救。随后,米林县政府立即成立救援指挥部,由副县长杨波负责组织救援。
徒步探险者被困大峡谷的消息在网上引发全国关注,短短几天就有20多万人次查看或发帖。一些网友甚至发起网上祈福和救援捐款等活动,祝愿被困人员早日脱险。
2 前两批救援队“消失” 后两批“接力”搜救
接到求救消息已是雪崩后的第5天了。“早一点进去营救就多一线希望!”经紧急商议,指挥部决定采取梯队救援方式展开营救。
第一批救援队由17人组成,包括米林县医院院长旺堆和当地有名的向导西饶。他们轻装上阵,目的就是以最快速度找到被困人员。
考虑到第一批队员人数少、装备简单,即使找到被困者,也难以把伤员解救出来,次日一早,由消防战士、当地村民等27人组成的第二批救援队,携带卫星电话紧急赶往事发地。
令指挥部始料不及的是,两批救援队很快失去联系,被困者也生死未卜。
指挥部当即决定:增派新的救援力量。5月7日早和12日早,第三、第四批救援队员分别携带补给用品出发,组成人员为40多名当地干部群众。
然而,后两批救援队出发5天,一直没有发回有用信息,前两批队员依然音信全无,指挥部人员几近绝望。
重大转机发生在12日晚。前方终于传来被困人员已经找到、暂无生命危险的好消息,并告知了返回线路。指挥部里一片欢腾。
随即,指挥部决定迁址就近接应。14日晚上,3名被困者和救援队员终于与指挥部人员会合。那一刻,大家相拥而泣。
3 喝雪水吃糌粑 10天翻越30座大山
“走这条大峡谷出发救人,要翻越30座大山。”当地向导说,一般要走近一个月。救援队员找到并背出被困伤员,仅用12天,简直是奇迹!
“每天赶路十几个小时,感觉腿都不是自己的了,路上每人都磨破了两双鞋,很多队员脚都磨烂了。”救援队员、林芝公安消防支队参谋李兴斌说。
第一批救援队员用了三天半时间赶到事发地点。而这一段距离,孙会涛等人去时用了11天,回来求救又用了5天5夜。
为了赶时间,队员们每天要行进十多个小时。路上很多处悬崖峭壁,一不小心就会掉下去。开始时,救援队员还能喝上山泉水,后来只能喝雪水吃糌粑。
5月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内几乎每天都下雨,晚上睡觉只能临时搭个简易帐篷,地上渗水、头上滴雨,救援队员几乎是“泡”在水里睡觉。更让人难受的是,蚂蟥不时钻进队员的衣服里吸血。
留下照顾伤员的背夫达瓦次仁告诉记者,救援队员没到时,他们已经断粮数日,只能靠喝水维持。7日下午,魏峰等人看到救援队员时,号啕大哭。
找到被困人员后,走出峡谷的道路更加艰难。1名伤员需要5名队员协助,每名队员背着伤员最多只能走两三百米远。
看到被困人员被成功救出,米林县旅游局局长古桑感叹说:“在这样的凶险绝地,如果救援队员没有惊人的毅力和耐力,根本不可能将伤员救出来!”
(据新华社西藏林芝5月1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