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1版:首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洛阳任重道远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12 年 5 月 17 日 星期    【打印】  
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洛阳任重道远
  打造更多的精品特色项目,以形成品牌效应。
  洛阳应有更多的“国际范儿”。
  让厚重历史“活”起来,有听头儿,更有看头儿。
  编者按

  “洛阳城里风光好”——刚刚华丽谢幕的第30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堪称“国际知名、国内一流、历届最好”的高水平盛会,集中展现了洛阳近年来的发展成效和旅游业的长足进步。但成绩属于过去,追求永无止境。如果以国内外旅游名城为标杆,如果以“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标准来审视,我们的短板显而易见,我们的问题无法回避。

  “六加一”攻坚战,“一”即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独树一帜的“一”,其意深远:它,上承洛阳辉煌的历史,下启洛阳美好的未来,既是洛阳特色城镇化的“点睛之笔”,更是洛阳穿越时空的里程碑工程。为此,我们满怀敬畏之心,我们不敢丝毫懈怠!

  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洛阳还有哪些差距?从4月27日起,洛阳网、本报编辑部、《洛阳晚报》编辑部连续刊登启事,吁请广大读者、网友立足洛阳旅游业的持续提升,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从发展理念、体制机制、环境建设、产业营销、龙头项目、旅游商品、文化融合等方方面面出发,为我们深爱的城市“体检”、“把脉”,以期助推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

  连日来,众多外地的专家学者、业内人士和本市的热心读者、网友,通过电话、发帖、预约采访等形式,纷纷发表意见、提出建议,一时群贤毕至,共商发展大计。其中,不乏针砭时弊之言,让我们脸红心跳;其中,更不乏真知灼见之语,让我们茅塞顿开。今日,本报将这些意见和建议进行整理刊发,让我们一起倾听这些肺腑心声:强力提升旅游产业,助推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

  现状01 思想不统一,行动不一致

  雷声大、雨点小

  【网友 “东方舰”】 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是“六加一”攻坚战的“点睛之笔”。但是,从政府官员到洛阳百姓,很多人恐怕还是一头雾水。究竟什么是“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内涵是什么?标准咋量化?可以说,思想还缺乏高度统一,行动还缺乏步调一致,雷声大、雨点小。

  【网友 “潇潇雨”】 侧重和优先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促进洛阳旅游产业崛起,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重在决策机关的发展思路,重在各级领导的重视程度,重在相关部门的工作力度。对此,应当相信,只要洛阳市委、市政府能够确定文化旅游兴市主战略,优先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经济,创建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目标,在不久的将来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现状02 文化特质不鲜明,文化氛围不浓厚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何辉】 一个城市自身形象的推广要想达到有效传播,必须考查自身在目标人群心目中所存在的位置、具有的价值,然后整合城市资源,充分挖掘具有城市识别性的内容,进行保护性开发。

  洛阳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文化名城,应树立自己的城市品牌。这种品牌的建立不仅要把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东西呈现出来,还要把牡丹文化节内在的目标与现有的文化资源相结合,深入系统地挖掘整合,在超越旅游这个层面做文章,创造出一些具有明显标志性的系统工程。在这方面,洛阳不妨邀请国际知名历史学者来洛考察体验,借助这些专家的智慧和知名度,把洛阳的文化特质做深做足,为中国乃至世界文明作出贡献。

  从旅游方面讲,洛阳的发展确实很快,但在新媒体时代下,游客视角宽泛、体验形式多样,他们来洛阳旅游不但要看景,更要体验这个城市的文化与品位。所以,政府不但要搞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市环境,更要注重市民整体素质的提高,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这样既能达到福民的效果,又能真正赢得游客的认可。

  现状03 品牌效应不突出,形象的少抽象的多

  【苏州市旅游局副调研员 赵金坤】 目前,洛阳的旅游特色还相对不突出,历史文化名城特色开发不够。从洛阳的旅游资源特质看,人文旅游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长期以来这种资源优势没有形成应有的旅游品牌效应。

  目前除龙门石窟、白马寺、关林等几个重点景区外,其他一些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还较低,单体资源开发多而相对集中不足,分散开发多而规模不大,点与点之间相距过远串联困难,难以形成新的旅游线,每个景点停留时间短,形不成规模效应,产生不了市场影响力。洛阳要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旅游产品需要进一步丰富,产品结构需要进一步调整。目前,洛阳多年形成的以“牡丹文化节”为媒介的集龙门石窟、白马寺以及牡丹观赏园于一体的观光型旅游,很难满足国外游客日益丰富的需求。如果能充分整合旅游资源,大手笔规划,高起点开发,在国际上真正形成自己的特色,洛阳必将成为重要的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网友 “我知道了”】 洛阳是历史文化名城、千年帝都,体现在什么地方?人们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在哪儿?天子驾六、龙门石窟、白马寺、丽景门、明堂,应该说都是,但是太分散,而且形象的少、抽象的多,这说明洛阳在旅游产品开发方面存在很多短板。如果能将洛阳千年帝都的元素分门别类,建立一个浓缩的、复原的大型公园,展现洛阳的历史文化长河,这将很有意义。

  【网友 “南海”】 洛阳地处河洛文化的核心区域,但在洛阳找不到太多的河洛文化踪迹。1500年建都史、4000年建城史、5000年文明史只在史书中、学生课本中,为什么?关键是对河洛文化的挖掘与传承工作做得不够,古都地域特色不够。洛阳是十三朝古都,但在洛阳城市建设中很少体现出来。我们缺乏大手笔和大气魄,缺乏大型的历史遗址文化公园,现在的“隋唐城遗址公园”休闲味儿够足,但“遗址文化”味儿难觅。

  现状04 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形式不新颖

  【《中国教育学刊》河南通联站负责人 常红忠】 在对旅游人群进行层级分类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前瞻性规划方面,洛阳还存在一些不足。青少年是未来旅游市场的主体消费者,让他们喜欢洛阳、记住洛阳、再来洛阳,是洛阳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希望所在。

  洛阳是一座古老的城市,每一处都蕴藏着一个故事;洛阳是一本厚重的书籍,每一页都流淌着一段往事。我建议推出“微情景游洛阳”主题旅游产品,让青少年到户外感受和回味书本里的知识,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品味古都风情。这种主题旅游项目,要体现洛阳传统特色和现代时尚情趣的结合,为青少年所喜闻乐见,寓教于乐,边学边游。可以为每个学生准备一本《微情景游洛阳——完全手册》。学生可以通过手册里“印象洛阳、感受洛阳、留恋洛阳”三个部分,在龙门石窟、白马寺、关林、杜甫墓等景点参加各项“微情景游洛阳”活动;可以随着手册做“随堂练习”、拍照、写感想、参加征文比赛等,还可以配合设计一系列的旅游产品:“微情景游洛阳”徽章、书签、笔、鼠标垫、书包等。由此,学生既游玩了洛阳,又可以学到有关洛阳、有关中国历史的很多知识,更深切地感受了学、玩、游三者合一的乐趣。

  【苏州国旅副总经理 游荣琴】 每年牡丹文化节期间,外地游客来洛阳的固定节目就是赏牡丹、游龙门,长期以来,牡丹和龙门石窟已经成为洛阳旅游的拳头产品,但每年一成不变的旅游内容,难免会让外地游客产生审美疲劳。另外,如近年来牡丹文化节期间举办的“河洛欢歌”活动,其形式一直变化不大,洛阳特色不鲜明,与其他一些旅游城市的传统文艺表演节目相比,并无太大区别。

  我建议,第一,每年的牡丹文化节应体现出个性化,主题要鲜明。可结合洛阳十三朝古都的历史,每年牡丹文化节期间,根据历代王朝的不同特色,打造一个文化旅游的主题,让游客在赏牡丹之余,还能体验到更多洛阳历史文化魅力。第二,在特色活动方面,“夜游龙门”为洛阳旅游赚得了不少人气,其实,夜游活动在各大牡丹观赏园及一些自然风光景区同样适用。如果在牡丹观赏园内推出夜赏牡丹活动,在园内布置各类灯光效果,并提供一些相应的娱乐项目,相信将给游客带来另一番游玩体验。第三,白云山、老君山等景区均是国家5A级风景区,但许多外地游客并不了解。洛阳应借助牡丹文化节的人气,大力推广县区旅游产品,使洛阳旅游的内容更丰富,吸引更多游客前来。

  现状05 大手笔项目少,大气魄板块少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旅游局市场处处长 韦翔】 作为千年帝都,洛阳的历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要吸引更多的境外游客,一是利用好本身的资源,打造特色文化旅游项目。洛阳应借鉴其他旅游城市的成功经验,如桂林的“印象刘三姐”、西安的不夜城等,打造一批反映本地文化历史的特色旅游项目,将文化和历史有机地结合起来。二是搞好交通建设。交通是旅游业的重要元素,破除交通瓶颈至关重要。

  【网友 “洛邑”】 洛阳的旅游业可以依托现有古迹及复原古迹,打造三国游线路、丝路游线路、西游游线路等。今年明堂已经对外开放,吸引了不少游客,但是感觉明堂的设计还不够完善,一楼与二楼的差别仅仅是二楼多了个3D影像功能厅,没有更有深度的板块。

  【网友 “人文洛阳 ”】 没有沧桑感就看不出历史的沉淀。洛阳作为全世界为数不多的文化圣城,虽然一直在努力搞大遗址开发建设,但是推进力度还不够大,在遗址恢复上不够精细。要集中精力搞好“隋唐城遗址公园”的全面保护、开发和建设。

  现状06 若不创新,丰富资源反成沉重包袱

  【海南省三亚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简秋雄】洛阳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这个定位很准确。洛阳应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资源转型升级,放到国际平台的高度去发展。同时,还应吸收新的文化思想、文化观点,转变旅游管理方式,整合旅游资源,打造精品旅游路线,做到“三个一流”:保护一流的旅游资源,打造一流的旅游产品,提供一流的旅游服务。此外,还要处理好“在开发中保护,还是在保护中开发?”这一命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发展旅游业最重要的条件,但是,如果一切都以保护为重点,只继承传统,而不创新,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反而会成为影响城市发展的沉重包袱。

  洛阳应重视旅游产业的对外营销。要走出去,到世界各地做旅游推介,进行文化交流,将城市形象、旅游品牌在国际上打响。三亚市每年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走出国门做对外营销,重点放在欧洲市场。我们做过统计,一名欧洲游客到三亚旅游时,一天的消费额相当于国内游客7天的消费额。在坚持对外营销的同时,我们还注重“请进来”,多举办有全国乃至世界影响力的会议、活动、赛事等,努力做到月月有活动。

  (下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