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分血型减肥——幻想中的捷径
流言:减肥也要分血型。A型血的人:少吃肉类,素食为主,适当运动;B型血的人:通常不易长胖,但要避免暴饮暴食;AB型血的人:均衡饮食,少吃多餐;O型血的人:三餐定时,大胆吃肉,少吃主食。
“减肥也要分血型”这个理论是由美国的彼得·达达莫“博士”提出的。达达莫是所谓的自然疗法博士(N.D)。自然疗法根据早已被科学界驳倒的活力论,鼓吹依靠“自然的力量”与“人体内在的智慧”治疗疾病。不过,自然疗法在美国只是作为替代医学存在,从未被科学界接受。
达达莫通过写书提出了他的观点。中文网络世界援引了他的著作《根据不同血型的减肥术》:“O型血的历史最为悠久。O型血的人,其消化器官的消化能力很强,拥有对食物过剩作出反应的免疫系统。这类血型的人饮食中最不可缺少的是动物性蛋白质。”对于O型血的人,达达莫提出了大胆的建议,想减肥,多吃肉。
“A型血原来是农耕民族菜食主义者的血型,与O型血相比,其消化器官要弱得多。”
“B型血易取得平衡,拥有较强的免疫系统。这种血型的人基本上属于身体强壮的那一类,对心脏病及癌症等现代疾病具有抵抗能力。对于B型血的人来说,导致肥胖的原因是土豆、荞麦、花生、胡麻以及小麦等食品。”
“人体的四种血型中最后出现的为AB型,它的出现还不到1000年,是‘携带’A型血的印欧语民族和‘携带’B型血的蒙古人混杂在一起后的产物。”
达达莫的观点隐含着这样一个前提:如果一个特征出现于某个特殊年代,那么保存了这个特征的现代人也只能适应那个特殊年代的环境。我们不能因为原始人类由于文明发展的限制而很少进食谷物和蔬菜,就默认这是一种健康的或能够减肥的生活方式。
达达莫的理论把血型产生的时间作为血型和饮食有关的缘由,同时又作为血型和饮食有关的证明,形成了循环论证。要想让这个理论站得住脚,需要指出血型能影响消化的生理机制,或者是有大量实验数据说明这个方法的有效性。很遗憾,这两方面的证据都没有。
今天,主流科学界的观点是,体重的增减取决于热量的摄入量和消耗量之间的差值。一个常见的推论是,当摄入的热量比消耗的热量少3500卡时,就能减轻1磅(约453克),这个数据和血型并没有关联。
结论:谣言粉碎。减肥方法和血型并没有关系,要想减肥,要做到饮食合理,并控制热量的摄入,要合理地安排锻炼计划,增加热量的消耗,并持之以恒,没有捷径可走。
11 北大与毛泽东
“未名湖”这个名字,暗喻着这样一层意思:在湖畔求学的一代代莘莘学子,求学时也许默默无闻,但终有一天,他们中的一些人会扬名天下。
北京鼓楼的豆腐池胡同,有一个写着“毛泽东故居”的小院落。其实,它并不是毛泽东的家,而是北大哲学教授杨昌济的府第。1918年,毛泽东被杨昌济叫到北京,与蔡和森一同借住此地。梁漱溟教授回忆说,当年每次去豆腐池胡同9号拜会杨先生,总会有一个高个子同龄人为他打开门,然后闪在门后。
等到梁漱溟弄清楚那个高个子同龄人是谁,全世界也都知道了他,他就是毛泽东。十分有趣的是,当年借住在杨教授家、曾为25岁的梁漱溟教授开门的毛泽东,几十年后,因为政见相左,永远关上了梁漱溟发表政见的大门。在50年代初的一次大会上,梁漱溟顶撞了毛泽东,陷入难堪境地,从此闭门思过,不问政治。但他因祸得福,奇迹般躲过了后来一次又一次的政治磨难。
毛泽东和蔡和森后来搬到沙滩北街,与另外6名湖南同乡合租三间小房。延安时期,毛泽东曾对斯诺回忆这段生活说:“当时我们都挤在炕上睡觉,每逢我要翻身,往往要同两旁的人打招呼。”后来,他找到北大图书馆馆长李大钊,想找一份勤工俭学的工作。蔡元培远在香山避暑,李大钊便去校长室找蒋梦麟,说图书馆刚好缺一个书记,蒋梦麟代校长批示,“派毛泽东为图书馆书记,月薪17元”。于是,毛泽东来到北大红楼一层的报刊阅览室,在这里抄抄写写。
毛泽东第一次面见陈独秀,也是在北大。他说陈独秀教授对他的影响,也许超过任何人。毛泽东还想会晤当年所有叱咤风云的北大师生,想争取他们支持湖南民运。有好几位风云人物,对当年默默无闻的毛泽东非常冷淡。但无论如何,毛泽东还是在这里接触到了共产主义。
1920年年初,杨昌济病逝。毛泽东陪杨夫人和杨开慧一道,护送灵柩回长沙。冬天,毛泽东和杨开慧在长沙船山书院结婚,花了6块大洋,请亲友吃了一顿喜宴。
在北大,真正赏识毛泽东的,也许只有杨昌济。杨昌济临终预言,毛泽东和蔡和森一定是未来中国的两大栋梁。蔡和森不久后去法国勤工俭学,后来在香港指挥两广的红色革命,遭便衣特务逮捕,于广州被处决,没能印证杨昌济的预言。但毛泽东,却真的打下了天下。
他能够坚持自己的观点,而且不太计较个人的一些得失,心胸比较开阔。这可能是他性格的一个主要特征,这对我们这些后来者也有比较大的影响。
——马寅初之孙马斯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