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3版:突围之路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声音
SHENGYIN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12 年 5 月 26 日 星期    【打印】  
本期话题:洛阳旅游,资源如何变产品?
声音
SHENGYIN
  让历史文化“活起来”。 记者 曾宪平 摄
  让潜在的资源变成可供消费的旅游产品。 记者 曾宪平 摄
  诤言直语

    旅游产品,也须“洛阳制造”

  【来信摘要】

  曹植的《洛神赋》声名远播,影响深远;美丽的洛神也成为“东方美神”,是历来人们心目中最完美、最高洁的女性艺术形象。她不仅是洛阳的守护神,也是让世界接受和认可的鲜明文化符号。我建议在洛河市区段,竖起一尊百米高的洛神塑像,让其成为洛阳旅游的新地标。

  ——读者刘远航 

  过于突出龙门、白马寺、关林、牡丹花,对于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显得单薄,难以展示河洛文化的厚重与全貌。建议建设河洛文化展览馆,让游客全面、系统地了解洛阳,加深文化旅游内涵。可根据不同年代,取其有代表性或有较大影响的人物、事件开设专区,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解读,使游客根据爱好和兴趣选择旅游路线或景点。

  ——读者薛应来 

  无论在影视剧还是在游戏等娱乐项目中,洛阳由于在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常常被提及。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方式实现资源转化,与现代化接轨。比如可以复原一份洛阳古城的地图,让游戏公司在“洛阳城”中开发游戏,将洛阳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元素融入游戏,让洛阳历史名人在游戏中出现。

  ——读者徐强

  要把写在纸上的历史文化变成可感受、可触摸的旅游内容,必须通过旅游产品来实现。建议建设汉魏故城影视基地,吸引剧组前来拍摄;还可建立古文化体验中心,开发“古文化体验游”类的高端旅游产品,让游客体验古时的饮食起居和礼仪习俗。

  ——读者任天保  

  【热帖选登】

  大遗址建设,洛阳的力度还不大,在遗址开发上不统一,规划太“现代”。建议集中精力保护和建设好隋唐大遗址。可在洛河两岸恢复隋唐城城门、广场,在天津桥原址复建天津桥,桥头可建4个唐式阙楼。建成后可在这里举行节庆晚会,桥为舞台,水幕为背景,城池楼阁为衬托,让嘉宾穿越历史梦回大唐。

  ——网友“人文洛阳”  

  洛阳是河南唯一横跨黄河的城市,拥有小浪底和西霞院水利工程,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洛阳开发利用得远远不够。应该把小浪底、西霞院和黄河中下游标志等黄河文化的牌子响亮地打出去!    

  ——网友“石在”  

  以栾川、嵩县为代表的南部山区有大量的原始自然风景区,应把握近年户外旅游探险需求不断扩大的机遇,打造有知名度的探险旅游景区。

  ——网友“Linton_Kong”  

  洛浦公园目前展示的文化内容太少,建议有针对性地建一些仿古建筑,也可以建桥梁博物馆,将天津桥、吴佩孚桥、林森桥以及“最早的拱桥”——旅人桥等进行介绍,充实洛浦公园的历史文化内涵。

  ——网友“兜兜熊”  

  洛阳必须有大手笔,学西安的大唐芙蓉园、开封的清明上河园,把洛浦公园继续东延至白马寺,形成水路旅游线路。

  ——网友“青山依旧”

  洛阳可以中华古诗词为载体,建设“中华诗文化主题公园”,征集海内外书法名家作品,广植四季花木,构建亭台楼阁,造就诗意佳境,在每年牡丹文化节、河洛文化旅游节期间举办“中华诗歌吟咏大赛”,弘扬特色文化。

  ——网友“龙马情怀”  

  用城市雕像让洛阳的历史活起来!文化洛阳不可能只局限在景区、地下遗址和考古中,要把它们融入到我们城市的每一个地方,让游客和市民徜徉其中,感受洛阳城市独有的文化魅力。

  ——网友“国色轩”

  本报记者 石蕴璞 整理

 

  读者评说

  资源变产品

  旅游才能火

  连日来,越来越多的读者参与讨论,就洛阳旅游资源如何向产品转化的话题,表达各自的看法。

  资源

  成了令人尴尬的摆设

  在外地人眼中,身为洛阳人,仿佛身上与生俱来就带着几分“文人范儿”。读者郭鹏翔说,自己曾经乐此不疲地向身边的外地人介绍洛阳,然而,自豪背后也有一丝尴尬——历史啊,典故啊,名人啊,传说啊,说来说去,都是过去。“朋友说要来洛阳,我傻了,牡丹花没开,除了龙门石窟、关林、白马寺,脑中鲜明的形象竟然寥寥。洛阳的旅游差得有点远,资源一大堆,但能吸引游客的真是太少”。

  曾有位对中国文化有所研究的“老外”说:“看了洛阳觉得不可思议,与我想象中的很不同,没有历史上东方名城的味道。”读者彭毅彪说,由此可以得出,首先,“东方文化名城”对“老外”有吸引力;其次,洛阳并没有利用好这样的历史文化资源。

  旅游

  从资源中受益有限

  “总体感觉,洛阳的旅游就是太静态、太单一。”读者王学礼说,谁都知道,洛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地理位置优越,地质条件好,自然风光宜人,南部山区更是优美。与其他著名古都相比,洛阳文化够厚重;与其他生态旅游城市相比,洛阳山水俱佳不逊色。洛阳的旅游为什么就是不够火、不热闹?很简单,资源、旅游“两张皮”。资源永远是资源,旅游从中受益有限。

  在成都工作的读者小严说,洛阳旅游发展了多年,可在外地人眼中,除了古城、牡丹花、龙门石窟,很少有其他还能叫响的符号。人们对“洛阳”的认识停留在历史书和反映历史的影视作品中,似乎和如今的这座城市关系不大。当所有的城市都在发展旅游,挖空心思想与某个历史事件、典故、人物扯上点关系的时候,为什么我们不好好利用“躺”在身边的资源。《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在大唐洛阳城的衬托下火了,而在影片中被浓墨重彩描述、复原的洛阳,为什么没有搭上半点顺风车?

  产品

  要让大众喜闻乐见

  读者李树森说,众所周知,洛阳文化底蕴深厚,历史遗迹多多,旅游资源丰富,但太多资源并未形成旅游产品,已有的产品无论内涵、等级还是规模,都不足以代表国际旅游之潮流,难以形成辐射力。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当务之急是建设“河洛文化传承创新区”,打造“明月工程”。

  浙江一名匿名读者提出,利用丰富的城市水资源,打造名副其实的北方水城。“杭州靠什么吸引游客?最重要的是良好的自然人文环境。不说西湖,还有满觉弄、八卦田、江洋畈、湘湖、南宋御街、运河走廊,可以说,个个风格独特、精致漂亮,而且不收一分钱。这就是杭州的魅力。”他认为,洛浦公园全长25公里,还有丰富的城市水系,好好建设、利用它们,比什么都强,让各地人知道,南方休闲有杭州,中原休闲有洛阳。

  林永辉说,我们在对历史文化资源进行转化的时候,一定要明白:在设计旅游产品的时候,要以旅游大众为对象。比如开封的清明上河园,就是靠深入挖掘大宋文化来赢得顾客盈门,工作人员全穿古装,30多个小节目全天巡回演出,给游客带来浓郁、丰富的文化感受,对商业的带动效果也很明显。

  本报记者 石蕴璞

 

  网友置顶

  融合创新

  制造产品

  发展旅游,洛阳拥有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风光资源。但潜在的资源,如何才能变成可供消费的旅游产品?连日来,许多网友纷纷围绕这一话题发表看法。

  旅游资源

  亟待转化

  旅游资源,好比未经打磨的“矿石”,而旅游产品,则为精雕细琢的“钻石”。许多网友认为,作为千年帝都和山水名城,洛阳拥有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风光资源,但这些资源却大多“养在深闺人未识”,亟待变“矿石”为“钻石”。

  洛阳网网友“醉洛城”是一名在校大学生,每当有同学来洛阳,他总是想把十三朝古都的厚重文化底蕴呈现给他们,却往往难以如愿。“不是洛阳的历史文化不厚重,而是我们没有以合适的方式把它们呈现出来。”他说,洛阳只在牡丹上做文章显然不行,而龙门石窟虽足以震撼世人,可把它放到千年帝都的历史画卷中,也仅仅是古都洛阳厚重历史文化的一个点。

  洛阳网网友“0帝都花城0”也毫不讳言地说:“古都洛阳,到底古在何处?!”

  梳理整合

  加紧活化

  “洛阳旅游的短板在于‘筑巢’不足,‘引凤’困难。”洛阳网网友“东方舰936”建议,一要高规格打造“帝都文化园”,梳理洛阳千年帝都文化,创新和展现“五都荟洛”奇观;二要建设综合性历史博物馆,分类展示洛阳的“周文化”、“汉文化”、“隋唐文化”、“宋文化”;三要大力宣传洛阳的名人文化,如周公、伊尹、狄仁杰、宋璟、司马光、邵雍等;四要建立大型旅游购物中心,使游客购物有好去处。

  “既要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就要拿出实质性的东西。”商都网网友“rulaiyeaiguo”建议,一是有亮点,可以大作佛、儒、道文章,打好“文化牌”;二是有看点,整合民间艺术、扶持特色作坊产品,打好“大师牌”;三是有玩点,重视青少年文体娱乐业发展,打好“娱乐牌”;四是有网点,全方位构筑吃、住、娱、行立体电子化服务网络。

  洛阳网网友“洛邑狂客”也建议,发展洛阳旅游,可依托现有古迹及复原古迹,重点打造“三国游线路”、“丝路游线路”、“西游游线路”等。

  融合创新

  实现变化

  洛阳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风光资源如何才能转化为旅游产品呢?

  洛阳网网友“sxluser”开出的“药方”是融合、创新。他建议,一是可以尝试将历史文化资源与现代演艺相结合,满足游客全方位、多层次的需求;二是创新历史文化展示方式,增强互动效果;三是将旅游与工业、农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南部山区休闲度假旅游、城郊乡村游,通过开发洛阳老工业基地的旅游功能,开展工业基地科普游;四是建设牡丹主题博物馆,感受牡丹文化;五是进一步丰富洛阳旅游纪念品种类。

  “开发旅游产品,必须从游客的角度出发。”新浪网友“家住河洛”在微博中写道,正如其他商品一样,开发旅游产品也应遵循市场规律,一切以游客满意为“杠杆”,即“游客需要啥咱做啥、卖啥,而不是有啥咱卖啥”。

  洛阳网网友“水月洛神”建议打造洛阳宣传片。他说,目前洛阳的宣传片,总体感觉仍处于上个世纪90年代的水平,应邀请专业团队进行高水平制作,并通过网络的力量向外界推介洛阳。

  本报记者 姜春晖

  “

  如果您有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欢迎您登录洛阳网洛阳社区,进入《洛阳,离国际文化旅游名城还有多远?》跟帖;您还可拨打66778866表达;您若来信,请寄送至开元大道218号报业大厦20楼大厅29号位,信封上注明“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大讨论”字样。

  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关乎洛阳的发展,关乎洛阳的未来!请发出您的声音,我们真诚期待着。

  “

  厚重的历史文化,是洛阳发展旅游产业的独特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必须实现历史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

  与西安等旅游业发达的古都类城市相比,我市的旅游项目、产品引入历史文化不够,也缺乏市场化运作水平高的项目。

  如何从理念提升、产品设计、产业链延伸等方面,促进二者深度融合?如何推出二者充分融合的大手笔旅游项目?如何让历史文化以“时尚”的姿态走出来、活起来?如何让历史文化资源也能“体验”、“互动”,吸引年轻一族?

  下期话题预告:

  历史文化,

  如何“扛鼎”洛阳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