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11版:人文河洛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十大文化符号 一一为您解读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12 年 5 月 31 日 星期    【打印】  
河洛大地自古至今,文明发达文化厚重,文化符号不胜枚举……
十大文化符号 一一为您解读
  核心提示

  29日,“根在河洛酒杯”洛阳十大文化符号评选活动圆满结束,活动由洛阳市地方史志办公室、洛阳理工学院、洛阳日报报业集团联合主办,洛阳根在河洛营销有限公司协办,洛阳网承办。经过市民推荐、评选和专家学者筛选、论证,最终河图洛书、二里头遗址、杜康、周公、白马寺、关林、龙门石窟、牡丹、水席和“东方红”拖拉机当选洛阳十大文化符号。

  洛阳有五千年文明史,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文化符号灿若星河,此次评选出的十大文化符号只是其中的代表。今天,我们请评选委员会的专家对这十大文化符号进行一一解读。

  一 华夏文明的源头——河图洛书

  河图
  洛书
  河图洛书,是中国字形文化的原始图案,是我国先民心灵思维的第一缕曙光。它以术数形式对宇宙万物进行有形图解,演化出包罗万象的深邃哲学,对人类哲学、政治学、军事学、伦理学、美学、文学等诸多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传在七八千年前,一只龙头马身、背负图点的神兽出现在孟津境内的黄河边,人文始祖伏羲由此受到启迪,开创了一系列文明事体,结束了人类结绳记事的历史。大禹时期,一只神龟出现于洛宁境内的洛水中,其背有纹,阴阳错综,具逆运变化之道,只用了9个自然数,便排列成一个正方形,形成了影响深远的九宫图,其奇妙的结构和无穷的变化,令中外数学家叹服。河图洛书的传说具有华夏文明源头的意义。

  二 华夏第一王都——二里头遗址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青铜器“华夏第一王爵”
  二里头遗址位于今偃师翟镇二里头村,这里曾是夏朝的都城。二里头遗址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宫城,拥有最早的城市干道网、大型宫殿建筑群、宗教祭祀设施以及青铜礼乐器群、青铜兵器、青铜器铸造和绿松石器作坊等,是具有明确城市规划的大型都邑。

  二里头遗址开创了我国古代都城规划制度的先河,有“华夏第一王都”、“中国文化元素根据地”之称,为历代都城建设留下了雏形和依据。1988年,二里头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  中国造酒鼻祖——杜康

  杜康像
  杜康是中国白酒的酿造鼻祖,是中国酒文化的奠基人。

  杜康系黄帝时代人,初为黄帝属下的牧羊工。他从“空桑秽饭,酝以稷麦,以成醇醪”中得到启发,经反复研试,得酿酒之秘,造出第一杯秫酒,遂被黄帝提拔为宫中的膳食官,即“宰人”。

  在人们觥筹交错、自斟自饮之时,酒文化得以形成,“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杜康成了酒的代名词。

  据考证,当年杜康的造酒地位于洛阳市汝阳、伊川一带,至今当地仍有杜康村、杜康河等地名佐证。20世纪70年代,周恩来总理作出“复兴杜康,为国争光”的指示后,我市立即恢复了杜康酒的生产。杜康与我市渊源深厚。

  四 儒家思想奠基人——周公

  “周公营造洛邑”群雕
  周公是与洛阳结缘最早的古代先贤,是洛邑的第一位营造者。

  周公营造洛邑并极力说服周成王定鼎于此,称得上是洛阳的“城市之父”。他制礼作乐,确立较为全面的社会秩序,建立一整套对中国历史、文化产生重大影响的典章制度。此外,周公的思想体系对后世儒学影响极大,是儒家思想的奠基人,被誉为“元圣”。

  “孔子之前,黄帝之后,于中国有大关系者,周公一人而已。”其厚德丰功,彪炳史册。

  五 释源祖庭——白马寺

  白马寺
  白马寺,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方寺院,有中国佛教“释源”和“祖庭”之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4A级旅游景点。

  因“白马驮经从西域而来”,白马寺得名,其意象优美,点出了佛教东传与僧人涉远讲经的艰辛与执著,具有审美意义和宗教意义。

  白马寺的修建,不但为中国寺院布局形制提供了蓝本,而且标志着以汉译佛经为特色的佛教开始融入东土,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意义深远。

  我国佛教界僧众对白马寺心向往之,而洛阳先民又把“马寺钟声”列为洛阳八大景之一。

  六 武圣林庙、祈福圣地——关林

  关林
  关林是埋葬三国蜀将关羽首级的地方,前矗祠庙,后有墓冢。

  此处为关公钟灵之所,游客至此,心存敬畏,焚香祭拜、追思英雄,这里是直接体现关公信俗的场所。

  关林是世界上最高级别的关庙,是我国唯一的“林”、“庙”合祀的关公圣域。忠义仁勇的关公精神、千秋彪炳的英雄品格,都在这里一一彰显。

  关林是人们祈福纳祥之所、顶礼膜拜之地。近年来举办的关林国际朝圣大典,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来此祈福。

  七 世界艺术瑰宝——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
  龙门,古称伊阙,伊阙关为洛阳“八关”之一,隋称龙门,“龙门山色”居洛阳八大景之首。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之后历经唐宋两代,经过400年的开凿,现共有窟龛2100多个,造像10万多尊,碑刻题记3600多件。

  龙门石窟以丰富的艺术留痕居中国各大石窟之首,是我国著名的三大石刻艺术宝库之一。古阳洞、宾阳洞等洞窟尽显石雕技艺,《龙门二十品》汇集魏碑精粹,奉先寺卢舍那大佛宝相庄严、面容端丽,享有“东方维纳斯”之誉。

  自20世纪90年代起,我市开始对其周边进行封闭绿化、开展石窟艺术保护工作,并开发研究其文化价值。2000年,龙门石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目前是我国5A级旅游景区。

  八 国色天香、百花之王——牡丹

  洛阳牡丹
  牡丹,是洛阳胸前的一朵花;牡丹,是百花园中的花王。

  古人早有“洛阳牡丹甲天下”之说,今人也有来洛赏牡丹的情结。牡丹的雍容华贵有富贵祥瑞的寓意,吻合国富之意,代表民强之俗。

  洛阳每年的牡丹文化节弘扬并拓展了牡丹文化,使这一美丽的“徽章”更具洛阳特质。人们一想到牡丹,就想到了洛阳。

  九 中华名宴、河洛佳肴——水席

  水席名菜“牡丹燕菜”
  水席,起源于洛阳,这与洛阳的气候有关。洛阳属盆地,雨量较少,春夏干燥,冬季寒冷,民间饮食多汤类。人们就以食酸辣抵御寒冷,进汤水补充水分。

  水席用料多为家常蔬菜,制作起来经济实惠,民间习惯把主副食品放在一起烹制,久而久之,便创出极富地方特色的洛阳水席,并形成“酸辣味殊,清爽利口”的特色风味。

  水席重在用汤,“烹饪之道,料为膳之本,汤为膳之神”。料不好汤好,人间俗食化为上品;料好汤不好,四海奇珍如废物一样。天下厨子,不怕采料,就怕用汤。厨艺要诀在做汤,汤之要诀在用水,水席百料水为王。天下有千种宴也,唯洛阳水席敢以水为主料,绵延千年,一水贯穿。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洛阳之水养大水席。

  十 共和国农机长子——“东方红” 拖拉机

  “东方红”拖拉机
  “东方红”拖拉机,是一个最具当代特色的文化符号,被誉为“新中国农机行业的排头兵”、“新中国养大的最受农民欢迎的‘铁牛’”。

  从第一台“东方红”拖拉机驶下生产线开始,中国农民就告别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作业方式,中国农耕史由此掀开了新篇章。

  50多年来,“东方红”拖拉机始终保持与时代同步,数百万台各种类型的拖拉机遍及全国各地和世界几十个国家,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和广泛的知名度。“东方红”拖拉机因此也被称为“走动着的洛阳制造标志”。

  本版文图由见习记者赵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