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11版:栾川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环保碧水来
读 家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2012 年 6 月 4 日 星期    【打印】  
读 家
  9 激光手术矫正近视:医学界的惊天“阴谋”(上)

  流言:LASIK技术引入中国才不到8年时间,中国的广大眼科医生却将其广泛应用于临床。他们明知道这一手术的危险性,却冒天下之大不韪,欺瞒广大患者,把广大患者的眼睛当做试验品。施行了LASIK后引发的圆锥角膜目前在医学界上被认为是绝症,最后只能用角膜移植来解决问题。在许多医院的眼科中心,为什么仍有那么多医生带着眼镜?为什么放着那么好的手术不做?一直到几个月前,我才弄明白,这是个阴谋!近视手术是近年来医学界最大的阴谋!

  所谓LASIK,全称是“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手术对象是人的角膜。理想状态下,眼睛把入射光聚焦到视网膜上,我们就能看清楚东西了。但是近视的人的视觉焦点在视网膜之前,通过配戴近视眼镜——凹透镜能使光线发散,将焦点后移到视网膜上,起到矫正近视的作用。手术矫正近视则是通过改变眼球的屈光结构来调整光线的聚焦位置。角膜的屈光力约占眼睛屈光力的2/3,LASIK正是通过改变角膜屈光率来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手术过程说起来并不复杂:先在角膜中心区表面切削一个大约100微米~180微米厚的带蒂皮瓣并翻起,暴露皮瓣下的角膜基质,然后利用高能准分子脉冲激光烧灼一定厚度的角膜基质,最后将皮瓣盖回原来的位置,无需缝合。角膜上皮细胞会在24小时~48小时内完全得到修复,紧接着,它们的基底膜,也就是前弹力层也会逐渐实现自动修复。

  网络文章中对LASIK的质疑主要集中在手术对角膜结构的影响以及后续发生圆锥角膜甚至失明的风险上。事实证明,LASIK矫正视力的短期和长期效果都令人满意,术后晚期屈光不稳定的发生率低于1%,并非网文所称会在短期内恶化。不过,术前近视度数越高,术后发生视觉障碍并发症的几率也越高。另外,患者术后发生角膜持续变薄(膨胀恶化为所谓的圆锥角膜,即角膜中央变薄向前突出,整体呈现圆锥形为特征的一种眼病)的几率也低于1%,并非流言所称的会成为身体里的“定时炸弹”。

  接受LASIK后,剩余角膜厚度是影响术后视觉障碍并发症发生的关键。实验证明,角膜厚度是影响角膜强度的主要因素,剩余角膜基质越厚,发生圆锥角膜的风险也越小。在一项以猫眼为对象的动物实验中,研究者将猫眼分为4组分别进行LASIK和PRK(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术后对角膜后表面的前突量进行测量,证实与角膜皮瓣相比,剩余角膜基质过薄是术后角膜后表面前突形成圆锥角膜的主要原因。目前国际上以250微米为限,但低于此限是否一定会发生圆锥角膜,或高于此限就一定不会发生圆锥角膜,尚无实验数据证实。

 

  16 在民族危亡中,《雷雨》从清华诞生

  1926年,冯玉祥为阻止张作霖南下,用水雷封锁天津大沽口。英、美、日以辛丑条约为依据,认为冯玉祥违约。此时恰有日本驱逐舰入港,双方没谈拢,遭冯玉祥袭击,日军炮轰大沽口。随后,英、美、日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中国履行辛丑条约规定,引发北京师生激烈抗议。

  1931年9月18日深夜,清华理学院院长吴有训教授得了一个儿子,吴太太满怀喜悦。第二天丈夫来探望时,却是满脸忧郁。吴院长悲愤地说,就在儿子出生的时候,日本人攻占了沈阳,孩子这个时候出生,就叫他“惕生”吧,如果不警惕、不反抗,我们迟早会亡国。

  1932年元旦,日军围攻锦州,张学良撤军入关。国势如此危急,国民党不得不请蒋介石复出,促成蒋汪联袂进京,同仇敌忾,但上海战役还是失败了。在随后的长城战役中,刘汝明中将痛击日军。清华物理学教授叶企荪坐着私人汽车,一直慰问到喜峰口外的前线工事。

  这一年夏天,清华政治学教授张奚若发表毕业致词,强调“奋斗”、“续学”、“耐劳”。与此同时,清华法律系组建完毕,宗旨是:“造就社会上应变人才,挽救历来机械的训练之流弊。”这年秋天,清华第一次扩招学生。

  尽管北京战云密布,可20世纪30年代依然是激愤和情趣并存的年代。那个时候,清华篮球场上盛行“斗牛风”,运动员不按规则,随心所欲,乱压乱抢。

  那个年代,爱情依然缠绵。清华图书馆的一张桌子旁边,一段爱情正在培育,缠绵中演绎出中国戏剧史上的一部伟大作品。爱情的男主人公是清华外文系研究生曹禺,那部伟大的作品,是话剧《雷雨》。它让曹禺一下子超越了欧阳予倩、田汉、丁西林、洪深、李健吾以及这之前一切套用和翻版西方话剧的老一代剧作家。

  1933年初夏,曹禺毕业在即,但北京形势险恶,清华免除了应届毕业生的期末考试,以全年平均分评出毕业成绩。不过,曹禺没有马上告别母校,而是泡在了图书馆里。

  他当时写了很厚的东西,都铺在床垫子下,这都是《雷雨》的原稿。《雷雨》,他酝酿了5年。在这5年中,他创作激情迸发的时候,都是和清华的校园生活紧密相连的。

  ——曹禺之女,中央歌剧院编剧万方

  曹禺有时跑出图书馆,奔向体育馆草地上的喷泉,当他喝足了万泉庄引来的泉水,才忽然想起来,自己已经一整天没喝水了。

  1933年夏天,京郊硝烟渐退,气氛日趋缓和,第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话剧剧本《雷雨》在清华园问世了。1935年,《雷雨》在天津日本租界首演,一直演到了今天。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