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黎亭
大凡传世之作,皆笔力浑厚,寓意深长,从中人们既可品味文辞之美妙,亦可窥见世事之真谛。
古罗马小说《金驴记》虽成书于公元2世纪,迄今在西方仍脍炙人口,堪称一部古典文学名著。
本书作者阿普列乌斯,大约生于公元125年,卒年不详,籍贯为北非马达乌拉城(今属阿尔及利亚,其时为罗马帝国辖地)。他的父亲为执政官,因家境优裕,他自幼受良好教育,6岁便开始学习拉丁语和希腊语。早年他在迦太基攻读语法和修辞学,后又赴雅典深造,各门学科无不涉猎,但主修柏拉图哲学。这一时期,他信仰广泛,经常接触巫术,参加各种宗教活动。学业结束后,他游历了希腊,遍访名胜古迹,继而前往罗马进修语言,兼做律师。晚年他定居迦太基,以演讲和写作为业,还担任祭司一职。
创作源于生活。从上面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阿普列乌斯学历颇高,阅世甚广,故一生著述颇多,包罗万象,涉及文学、哲学、自然科学等领域。《金驴记》为其代表作之一。
人转世为驴的小说我读过两本,一本是莫言的《生死疲劳》,写的是一个被镇压的地主转世为人、马、牛和驴,从不同角度观察人生,最终留下生死皆疲劳的唏嘘;另一本《金驴记》则讲述了罗马帝国时期,有个叫鲁巧的青年赴希腊旅行,羁留巫术之乡塞萨利,误食魔药变身为驴。从此以后,他开始受苦受难,相继服役于强盗、隶农、街头骗子、磨坊主、种菜人、兵痞以及贵族厨奴,同时阅尽各种奇闻轶事的故事。
一般学者认为,《金驴记》具有双重意义,一为娱心,二为劝善。然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认为其讽刺意味更多,名为谈笑,实则咒世:作者借一双驴眼,看尽了当时城市、乡村各色人等的丑恶嘴脸,目睹了当时社会的动荡阴暗;借一张驴口,揭发恶行,抨击时弊, 嘲弄神灵,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跟随作者的文字,我们还可以享受一趟绝妙的古罗马原生态旅行,去感受那时罗马人的风物人情、生活习惯,了解那时的社会构成。由于小说中引用了大量神话典故,读来使人如赴一场有希腊诸神参与的盛宴。
文学乃时代之产物,综观全书,内容十分丰富,熔神话、传奇、言情、说教于一炉,可谓时代风貌尽收眼底。全书共有十一卷,每卷又分数十篇,长短不一,近似章回体小说。
毋庸置疑,无论在语言风格、写作技巧还是在创作素材上,《金驴记》都为后来学者及作家树立了典范。意大利文豪薄伽丘不仅仿其文笔,而且择其情节,将其编写进了《十日谈》。思想家马基雅弗利从书中汲取灵感后,写出一卷同名自传体隐喻诗《金驴记》,借以抒发政见及情怀。此外,还有不少模拟之作,其中以《木偶奇遇记》最为出色,此书早已家喻户晓。
在研究作者及其作品方面,各国专家学者不可胜数,评论观点则因人而异,故难以一一列举。笔者以为,意大利著名学者马尔凯西颇有见地,其评价具有一定代表性:“阿普列乌斯是一位寓言大师,但更是一位独创风格者。从其充满冒险、幻想和矛盾的心灵中,反映出迷信与科学,圣洁与猥亵,宗教与世俗,即说教与谈笑具有相同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