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3版:突围之路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论旅游突围 助名城建设(上)
读者网友建言 共谋突围之路(上)
广搜外地经验 “拿来”为我所用(上)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 年 6 月 26 日 星期    【打印】  
声音集萃
读者网友建言 共谋突围之路(上)
  “华夏圣城”应该成为洛阳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中凸显的文化符号。图为古都龙腾图。                                                             (资料图片)

  话题一:旅游名城,该有怎样的“国际范儿”?

  打造“国际范儿”,要做好一“大”一“小”。大,即依靠大项目、大手笔、大气魄,来实现历史文化资源向旅游产品的转化;小,即注重细节,从诸多方面进行完善、提升,从细微之处给人留下深刻感受。

  ——读者秦鹏

  没几个人是为了了解佛教文化而去白马寺,也没几个人是为了研究北魏石刻而去龙门石窟。所以洛阳应在休闲、娱乐、购物等方面多下点工夫,这样才能留住游客、带动旅游业发展。

  ——网友“洛汀”

  要注重引进国际性的设计和策划公司及人才,进一步提高旅游产品档次,提高旅游资源的利用率。

  ——网友“古都函谷逍遥人”

  话题二:洛阳旅游,资源如何变产品?

  建议通过现代化方式转化资源。比如复原一份洛阳古城的地图,让游戏公司在“洛阳城”中开发游戏,将洛阳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元素融入游戏,让洛阳历史名人在游戏中出现。

  ——读者徐强

  建议建设汉魏故城影视基地,吸引剧组前来拍摄;还可建立古文化体验中心,开发“古文化体验游”之类的高端旅游产品,让游客体验古时的饮食起居和礼仪习俗。

  ——读者任天保

  建议一是将历史文化资源与现代演艺相结合;二是创新历史文化展示方式,增强互动性;三是将旅游与工业、农业融合发展;四是建设牡丹主题博物馆;五是进一步丰富洛阳旅游纪念品种类。

  ——网友“sxluser”

  话题三:历史文化,如何“扛鼎”洛阳旅游?

  建议整合洛阳古代科技发明元素,建设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博物馆,通过介绍古代洛阳的科技成就,增进游客对洛阳历史文化的了解。

  ——读者彭毅彪

  建议打造以小吃夜市、古玩器具、民俗文化、休闲购物等为主题的夜间商街以及别具特色的酒吧一条街,还可以建设一些曲艺馆,组织不同剧团表演,彰显古城文化韵味。

  ——读者王君臣

  活化历史资源,能否利用洛河一段宽阔的水面,把隋炀帝“烟花三月下扬州”的故事演绎出来?能否通过“神都·河洛风情”大型实景演出,把武则天与洛阳、武则天与牡丹、狄仁杰断案等历史故事演绎出来?能否在隋唐城遗址植物园开辟隋唐文化一条街,把河洛文化、风土人情等演绎出来?

  ——网友“lyxqzgy ”

  建议以龙门石窟为主体,建设中国石刻艺术博物馆;以白马寺为主体,建设中国佛教文化博物馆;以关林为主体,建设诚信博物馆,举办关公精神论坛等活动。

  ——读者彭毅彪

  话题四:龙头项目建设,如何为未来创造“文物” ?

  建议按照朝代打造洛阳的文化旅游线路,比如将龙门石窟、阊阖门遗址、孝文帝陵、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永宁寺等景点串联起来,构成北魏文化线路。这既是对洛阳历史文化资源的梳理整合,也有助于加深游客对线路特色的认知和感受。

  ——读者郭长军、孙建林

  建议改变洛阳“老三篇”单打独斗的现状,整合优势资源,形成强大合力,在关林、龙门石窟、白马寺之间开通旅游专线,对线路内容详细规划,增加细节,突出服务,沿途体现千年帝都风貌。

  ——读者陈欣

  建议丰富龙门景区内容,打造西山观赏游与东山休闲游。可跨河搭建索道,围绕香山寺、白园,开展休闲、餐饮、娱乐等服务;还可在龙门夜游项目中开展伊河放灯活动等,增强游客参与性,将龙门打造成综合性旅游龙头项目。

  ——读者贾先生

  建议进一步打造关林朝圣大典,重建关公文化产业园区,挖掘和赋予关公文化更多的时代内涵,将其作为打造华夏文明圣城的重要部分。

  ——网友“醉忘书”

  话题五:旅游产业结构,如何调整得更合理?

  市区,提升“老三篇”,增强吸引力;建设洛河市区段新景观、娱乐项目,形成休闲旅游带。城外,开发北邙陵墓群旅游项目、周王陵旅游项目;进一步开发小浪底、陆浑库区旅游资源,提升山水游、生态游。

  ——读者魏光恩

  除了工业游,我们可利用废弃的厂房,作为绘画、摄影等艺术创作基地。还可以依托现有古迹及复原古迹,重点打造三国游线路、丝路游线路等,使洛阳旅游更加多元化。

  ——网友“洛邑狂客”

  调整旅游产业结构,就是要把洛阳牡丹文化节一个多月的旅游火暴做成全年旅游都红火,要把“白天逛庙,晚上睡觉”的冷热不均做成全天充实、日夜丰盛的城市旅游大餐。

  ——读者陈先生

  本报记者 石蕴璞 整理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