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3版:突围之路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论旅游突围 助名城建设(下)
读者网友建言 共谋突围之路(下)
广搜外地经验 “拿来”为我所用(下)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2 年 6 月 27 日 星期    【打印】  
观点集萃
论旅游突围 助名城建设(下)
  应围绕洛阳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发旅游商品,提高旅游商品的文化附加值。图为孟津朝阳南石山唐三彩制作场景。     (资料图片)

  话题六:旅游营销,如何让名城真正“名”起来?

  河南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张纪:对外营销必须改变一盘散沙、各自为战的现状,应由政府统一筹划、整合推广,打造“华夏圣城”的品牌形象。

  河南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溢海:应对历史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整合、提炼,推出“中华文明发源地”、“河洛文化中轴线”等国际化品牌。

  河南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孙艳红:要跳出传统的简单宣传模式,以营销的理念高位思考城市旅游经营。要明确目标市场、细分受众,并设计适当的旅游产品、服务项目,进行多元化、高水平的包装和推销。

  市文广新局局长马奎元:洛阳的旅游营销应着力打造“千年帝都、牡丹花城、丝路起点、河洛之根”这“四张名片”。要用文化之“魂”统领散乱的旅游产品,打好“组合拳”,避免洛阳旅游形象碎片化。

  话题七:旅游体制,如何激活一池春水?

  孙艳红:改革现有体制,成立类似北京旅游发展委员会那样的“大部委”,将与旅游有关的职能部门纳入该体系,对整个产业进行统一协调管理。

  河南科技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席升阳:建议在非政府层面成立旅游行业协会,将有关旅游企业纳入协会体系引导和管理,改善旅游企业自发、无序现状。

  市旅游局局长魏立峰:要改革我市旅游产业现有体制机制:一是试行“双轨制”,不变编制、机制、职能,重新设置相关科室;二是在做好目前全市旅游工作的同时,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三是广泛吸纳社会各界意见,创新改革方案。

  话题八:旅游商品,我们让游客带走什么?

  洛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讲师张辉:应围绕洛阳特色文化开发旅游商品,提高商品文化附加值,提高产品质量与包装档次。

  河南科技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高延军:建议政府建立旅游商品研发平台,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促进旅游商品与市场互动,加速推陈出新,提高整体档次。

  洛阳理工学院应用经济研究中心副教授冯超:建议建立旅游商品集散中心,改变现在销售分散、秩序混乱的状况。通过建立大型综合性的特色商业街区,集中展示和销售我市所有旅游商品,打造管理规范、种类丰富的一站式购物平台。

  市旅游商品协会负责人高少利:应着力构建以旅游商品销售平台为核心的市场运作机制。应将旅游商品市场建设纳入城市规划、景区和景点规划、商业网点规划中。

  话题九:旅游环境,如何 “软硬兼施”进行提升?

  张纪:建议在高铁龙门站附近建设游客集散中心,设立专门提供旅游运输的旅游汽车站;在车站附近建立健全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服务设施,形成旅游商圈,方便游客相关活动。

  市旅游局副局长路毅:一要建立健全旅游标准体系;二要加快旅游服务设施的升级;三要加快推进旅游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四要开展旅游标准化示范创建工作,规范服务行为。

  市旅游局副局长陈向涛:要充分考虑游客的需求和感受,高起点通盘谋划,让洛阳更大气;要强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交通条件,完善旅游标志等,让洛城更宜游。

  市旅游局市场开发科科长王妹婷:作为城市的主人,每一位市民都是旅游形象大使和接待游客的参与者,应积极行动起来,热情待客、诚信待客、友好待客,为洛阳旅游营造氛围、增添亮色。

  话题十:旅游人才,如何变 “第一资源” 为 “第一推力” ?

  洛阳师范学院商学院院长刘玉来:要对高端人才采取“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态度,该外包的就外包,充分发挥“外脑”作用。

  孙艳红:应建立旅游专业人才储备机制,为专业人才提供合理的晋级渠道;同时要改革从业人员的薪酬机制,体现专业差别,以此减少旅游专业人才的流失。

  魏立峰:要大力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努力构筑吸引人才、激励人才成长的体制机制。一是科学制定人才发展规划,吸引最紧缺的人才;二是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

  本报记者 石蕴璞 整理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