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强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交通条件,完善旅游标志等,让洛城更宜游。图为王城大桥。 (资料图片) |
|
话题六:旅游营销,如何让名城真正 “名” 起来?
建议在伊洛河水面定期开展龙舟比赛,丰富城市文化旅游内涵,以利于旅游品牌的营销。
——读者李先生
洛阳历史文化厚重,要充分利用央视资源,拍摄系列专题片,也可邀名家编写、拍摄有关电视剧或电影,加大宣传力度。
——读者石万胜
杭州、西安经常派团参加国际旅游论坛活动,我们为何不能到国外举办“洛阳宣传周”活动,把名声打出去?
——网友“绿化洛阳”
搞好品牌营销,洛阳要建设和用好三支队伍:一是文化人队伍,创作精神产品;二是企业家队伍,打造实体产品;三是管理者队伍,组织好前两支队伍,使其发挥更大作用。
——网友“河洛逸凡”
话题七:旅游体制,如何激活一池春水?
政府或行业管理部门应进行引导,让旅行社把工作重点放在如何把外地游客吸引到洛阳,而不是一味要把洛阳市民带去别处旅游。
——读者李先生
公厕虽有标志却难找;景区、景点停车难,收费不一;景区、景点内部还有其他收费项目……这些问题都需要建立相应的体制机制来解决。
——网友“我知道了”
景区、景点的经营机制可以再灵活一些。如果龙门石窟风景区的门票包含夜游龙门,不再二次收费,一定能留住更多游客在洛过夜,带动餐饮和住宿等旅游服务业的发展。
——网友“yunqing258”
可尝试建立由市文化、文物、园林、水利、交通等部门联合组成“兼职委员制度”,参与有关旅游重要工作和重大事项的研究和决策,避免各自为战的局面,充分发挥行政资源效力。
——网友“简单”
话题八:旅游商品,我们让游客带走什么?
洛阳应重视旅游商品营销,利用节会、展会和大型会议等机会,推出定制旅游产品,可增加旅游商品销量并达到宣传洛阳的目的。
——读者秦先生
应注重旅游商品包装,通过精美的包装提升商品档次,使其更适宜收藏或馈赠,让游客觉得物有所值。
——读者李诚
要杜绝“马路三彩”、“地摊儿青铜器”,为游客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建议在旅游商品销售中对一些传统工艺品的生产环节进行选择性展示,让游客对洛阳旅游商品有进一步的了解。
——网友“登陆洛阳”
要加强旅游商品市场监管,景区、景点的旅游商品销售要保证质量。
——网友“homely”
话题九:旅游环境,如何“软硬兼施”进行提升?
建议在火车站、宾馆酒店等游客密集的地方设置触摸屏,方便游客查询旅游信息,提升洛阳形象。
——读者石万胜
建议在高铁龙门站附近建立洛阳旅游游客服务接待中心,提供旅游信息、购物、景区和景点售票、旅游车辆搭乘等服务,实现游客有序分流,提升洛阳旅游国际化形象。
——读者沐冉
建议规划建设旅游商品购物中心,明码标价,规范管理。同时理顺维权机制,可实行旅游商品购物中心先行赔付制度,解决游客维权不便的问题。
——读者冯先生
增强精细化服务意识,推出分量少、品种多、价格适中、适合游客品尝的洛阳水席“袖珍版”。
——网友“回家了”
提高公共交通服务质量,针对景区、景点增加公交线路,合理安排换乘站点,推迟收车时间,增加空调车数量,加快推进智能公交系统建设等。
——网友“angelcjc”
话题十:旅游人才,如何变“第一资源”为“第一推力” ?
缺少良好的人才选拔晋升机制,就难以留住人才。要理顺人才机制,让学习旅游的高学历人才更多、更快地进入管理层、决策层。
——读者张向阳
建议制订培训计划,对现有旅游从业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并通过严格考核,实行持证上岗,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素质,组建更优秀的旅游人才队伍。
——读者刘女士
本地高校旅游专业和旅游职业技术学校在课程设置等方面,应增加洛阳的历史文化等内容,并与洛阳的景区、景点、旅游企业建立实习通道,引导并加速旅游人才成长。
——读者徐先生
洛阳应进一步提升外语导游的数量及素质,加强相关人才的储备和培养。
——网友“洛太张永奇”
本报记者 石蕴璞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