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3版:突围之路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城市声音
旅游名言
“短板”再审视 “突围”正蓄势
理想从这里腾飞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 年 6 月 29 日 星期    【打印】  
洛平感言集萃
“短板”再审视 “突围”正蓄势
  打造名城,需要建设一批让人眼前一亮、心头一震的旅游龙头项目。 (资料图片)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一个多月来,《突围之路》大型系列策划报道激起的涟漪让每一个关心洛阳旅游的人难以释怀。今天,回过头来再次审视我们集思广益总结出的“短板”,仍然让人如坐针毡、脸红耳热。

  短板之一:“国际范儿”在哪里

  龙门、关林、白马寺、牡丹文化节,常年“三菜一汤待百客”,虽然形成了“黄金月”,但其他大多数时间不温不火,而且徘徊在观光游的初级阶段。

  更多的历史文化资源深埋在地下,没有变成旅游产品,“说头多,看头少”。

  有的旅游产品叫好不叫座,“花了不少钱,资源变资源”,还被戏说为“洛阳遍地都是宝,没有一个开发好”。

  短板之二:资源难以变产品

  “帝都气象邈难寻,一枝独秀难为春,满天星斗缺明月,高端产品待培育。”

  我们大多旅游资源还停留在资源层面,没有按照游客的口味开发包装成旅游产品。

  资源不变产品,就没有亮点、看点、参与点、兴奋点,城市的形象、价值和魅力就不能最大限度地体现,游客不是“擦肩而过”,就是“惊鸿一瞥”。

  短板之三:历史沉沉睡 文化叫不醒

  “上下五千年,就是不卖钱”的怪圈始终未打破,“说新不新、说旧不旧”的尴尬始终挥之不去。

  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旅游产业的竞争胜势;一直在“金屋子”边转来转去,却始终找不到那把“金钥匙”。

  洛阳,5000年文明史、1500年建都史蒙尘了太久,无数帝王将相、名人雅士寂寞了太久,灿若星河的历史典故和传奇沉默了太久,历史文化的“千年宝藏”等待了太久……

  短板之四:龙头缺乏 亮点难觅

  洛阳至今还没有一个大手笔、大规模,让人眼前一亮、心头一震的旅游龙头项目。

  “龙头”缘何难昂起?    

  缺少“大谋划”的雄心,缺乏“国际一流、洛阳特色”的龙头项目创意。

  缺少“大融资”的智慧,未能按照经营城市的理念,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

  缺少“大收储”的技巧,没有结合城市征迁、土地整理等,让项目顺利落地。

  短板之五:产业结构不够优

  许多游客来到洛阳,上午转白马寺,就近逛一下神州牡丹园,下午看看龙门,时间允许的话捎带着看一下关林,之后连夜走人。

  症结在哪里?在旅游产业结构。链条拉不长,结构调不优,盘子做不大,“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冷热不均”。

  满足于把景区当旅游、把门票当产业,热衷于“卖风景”、“填票箱”,徘徊于“观光游”的初级阶段,预见不到“大旅游”的蝶变效应,眼睁睁看着“聚宝盆”沦为“通风口”。

  短板之六:市场营销做不活

  我市国内游客人均消费约500元,仅相当于西安的1/2、杭州的1/3;全市去年每百名游客中境外游客不足1人,而西安、杭州同期接待入境游客是我市的近2倍和5倍多。

  为什么世界级资源,却只卖了个“白菜价”?因为缺乏国际营销的魄力和技巧,没有把国际知名度转换成国际美誉度。

  短板之七:体制机制束缚多

  我市旅游工作覆盖面广,但职能分散于文物、宗教、园林、水利、交通等诸多部门,缺乏统一高效的协调体制,条块分割,各自为政。

  许多景区,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三权合一”,责权利不明,决策执行不分,职能转变不够,办事效率不高,行业监管不力,经营理念不新,市场化程度较低。

  短板之八:商品泯然众人矣

  唐三彩、青铜器、澄泥砚……名头如雷贯耳,然而趣味狭窄;牡丹枕、牡丹瓷、牡丹红茶……足够精致独特,然而价格不菲。

  洛阳旅游商品虽有10多名从事研发的工艺美术大师,虽有10大系列800多个品种,虽有20多个市场200多家相关企业,但在特色、品牌、质量、价格、销售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形不成强势的竞争力,跳不出“小、散、乱”的困境。

  短板之九:软环境“恨铁不成钢”

  “旅游友好型”城市建设理念还未形成,景区景点市场化运作程度低。旅游标志设置数量少、视觉效果差,与周边景观融合度低。

  部分导游员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水平不高,多一句话也不肯说,多一点事也不愿做,甚至有的旅行社还存在欺诈行为。

  短板之十:人才匮乏支撑弱

  旅游人才有效供给不足,能级、专业和年龄结构不尽合理,区域、行业和业态分布明显失衡。

  旅游人才整体素质偏低,专业化程度不高;旅游人才职业发展通道不畅;旅游人才队伍稳定性差,吸引力弱,旅游行业的人才集聚能力亟待提高;就连一些旅游业内人士,还称不上行家里手。

  有“短板”,不怕,怕的是发现不了“短板”。

  补齐“短板”,是努力的方向。搜集、发现、总结了上述“短板”,我们也不必妄自菲薄,不必垂头丧气。只要我们提振精神,务实重干,直面“短板”、研究“短板”、补齐“短板”,洛阳旅游就一定能够胜利“突围”,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就一定会修成正果!

  (本栏目稿件均由本报记者整理)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