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在建设中的隋唐洛阳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效果图) | |
■洛 平
每一次思想解放,都是一次重大飞跃的前奏。
5月中旬以来,本报推出“突围之路——强力提升旅游产业,促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大讨论活动,激起新一轮思想解放的浪花,拨动全市上下的心弦。
持续的大讨论,是对洛阳旅游的全面审视。围绕十个话题,官员、学者“观点”碰撞,读者、网友“声音”激荡,尖锐中尽显赤诚,犀利中饱含期许。“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洛阳第一次真正运用这个“新标准”自我考量,因而拥有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和视野——洛阳旅游光环之下的短板与软肋,重新出发的思路与策略,也因而历历在目,了然于胸。
审视,非但无损我们进取的锐气,还将催生变革的动力,助推洛阳旅游在解决矛盾与问题中奋力前行。正如风靡一时的“俄罗斯方块”游戏,只有移除不断积累的“方块”,洛阳旅游才能转型升级,抵达梦想。
“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旅游产业,一头连着“福民”,一头连着“强市”,是千年帝都的“金名片”,是河洛大地的“发动机”!
当“金名片”蒙上厚厚的尘埃,当“发动机”不能爆发澎湃的能量,唯有全力突围,发展方式转变才有支点,城市复兴才有依仗,洛阳未来才有希望。
读懂洛阳旅游,才能读懂洛阳;把握洛阳旅游,才能把握未来。
“国际范儿”:重返世界的高度
“洛阳洛阳,再现辉煌!”
远离世界中心千余年,洛阳迎来一个“以旅游论英雄”的时代——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用一种迫切而雄浑的呐喊,叫醒了千年帝都的复兴之梦。
与北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上海建设“世界旅游城市”、西安建设“国际性大都市”等比较,洛阳相形见绌。无怪人们迫不及待地追问:洛阳,距离“国际范儿”有多远?
“大道至简”。远和近的差别,有时只是一层窗户纸,一捅破就能看到窗外的世界,而隔在洛阳的理想和现实之间的那层窗户纸,就是“国际视野”。
伦敦、巴黎、东京、纽约……这些光彩夺目的国际旅游名城告诉我们:城市,既要让本地人“生活更美好”,又要让全世界不同肤色的人“宾至如归”;既要充分满足本地人日益增长的生活和生产需求,又要充分满足全球游客的现代旅游需求。
无此国际视野,就不可能修炼出“国际范儿”的形象、气质和风度;无此国际视野,就不可能呈现出“国际范儿”的包容、开放和自信!
2012年3月18日,《洛阳市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行动方案》火热出炉,在以“国际洛阳、文化洛阳、旅游洛阳、名城洛阳”为核心的总体战略中,“国际洛阳战略”首当其冲:
“以国际化的服务标准整合国际级的旅游要素,构建国际化的旅游产品,以国际游客为重要目标市场,营造个性鲜明、特色突出的魅力城市,最终成为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的国际化休闲旅游目的地。”
频频闪现的“国际”二字,令人振奋地放射出洛阳前所罕见的国际视野——这,正是助推洛阳实现“国际范儿”的惊人一跃!
当方案走出办公室,开始在现实中寻求落地,“品牌国际化、设施国际化、环境国际化、营销国际化、服务国际化”的标杆和路径,几乎同时变得清晰起来。一心追寻“国际范儿”的洛阳,必当知行合一,持之以恒!
“国际”就是高度,就是标准。在这场争夺国际旅游市场的大战中,国内不少城市已经先行一步:
——你看,桂林捧出了名震中外的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而登封同样拿出了世界级的旅游吸引物《禅宗少林·音乐大典》。
——你看,杭州西湖对全球游客免费开放,对旅游车辆大开绿灯,而大理城内的外国游客,仅凭外文导游图和外文标志,就能游遍全城。
——你看,西安的“兵马俑”远涉重洋,加入了洛杉矶的玫瑰花车大巡游,而成都的“大熊猫”漂洋过海,打开了纽约时报广场的“中国窗”。
…………
谁想取得“世界话语权”,谁就必须使用“世界语”。一切按国际标准办事,一切按国际惯例办事,一切按国际市场的需求办事,一切按国际游客的满意度办事:
——我们要学会把整个城市作为最大的景区、最好的旅游产品、最美的旅游目的地来建设和经营,通过文物、文化与旅游结合,项目建设、产业发展与城市提升结合,让洛阳“城是一个景,景是一座城”。
——我们要抓住“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城市”、“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的契机,大力推进洛阳旅游的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旅游标志和游客集散中心,让游客用手机就能“玩转洛阳”。
——我们要瞄准国际游客的旅游习惯与口味,打造好21个重点文化旅游项目,“把国际友人喜欢的、认可的好东西呈现出来”,让他们一见倾心,“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
——我们要争取开通直达主要客源国(地区)的航线,争取洛阳机场早日对外籍航空公司开放;实施航线航班倍增计划,增加和加密国内航线,形成便捷的航空交通体系;完善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旅行社开通国际定期包机或临时包机,培育国际航线,缩短洛阳和世界的距离,让中外游客来去自如。
——我们要借助“大媒体、大节会、大事件”,“打出软广告、亮出硬实力”,确保洛阳旅游“在国内有形象、在业界有地位、让世界看得懂”,在国际上叫响“洛阳”这个名字,“品牌走出去,客人请进来”。
资源变产品:“矿石”到“钻石”的嬗变
无论飞翔的天空多么宽广,总要从地平线跃起。洗尽铅华,直面现实,洛阳旅游正期待破局。
独享历史文化资源的“无价宝”,却只卖了个“白菜价”;坐拥自然生态资源的“聚宝盆”,却只赚了个“门票钱”。多年来,洛阳旅游一直绕不开这个问题——
上下五千年,怎样才卖钱?
资源变产品!
资源变产品,就是将有形、无形,人文、自然的旅游资源,变成可感受、可体验、可消费的旅游产品。
旅游资源不等于旅游产品,旅游产品卖不出去,就不是真正意义的旅游产品。
一切“围着市场转”,一切“市场说了算”;一切“围着需求转”,一切“看着游客脸色办”。旅游资源变旅游产品,不是“自己有啥就卖啥”,而是“游客需要啥我就卖啥”;也不是“建个大门收门票”的半成品、初级产品,而是要打造热卖品、高端产品。
资源变产品,核心在“变”,关键会“变”。变得好、变得巧,就能“化璞为玉”、“点石成金”。
龙门石窟景区利用高科技光影技术,斥巨资开发了“夜游龙门”产品,“老面孔”经过包装,摇身一变成了新的旅游产品,填补了洛阳夜游市场的空白。
重渡沟原是一条偏僻山沟,当地农民把家门口的山水资源变成旅游景区,家家户户开办家庭宾馆,迅速崛起为洛阳生态旅游的耀眼明星。
身边的例子表明,资源变产品并不神秘。实际上,洛阳发展旅游,就是旅游资源不断变成旅游产品的过程,就是旅游产品一步步被游客认可的过程。
资源变产品,要在“转化”上动真格——
栾川鸡冠洞开发成功,带动老君山、重渡沟开发,重渡沟火爆又催生出倒回沟、养子沟开发,实现了由点到面扩张,由资源向产品转换,由数量向质量的蜕变,成就了全国闻名的“栾川模式”。
栾川的“真经”,就是转化,“转”出精彩,“化”出境界。
我们要拓宽转化的路径,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将以帝都文化遗存为主体的帝都板块、以满城尽是牡丹花为主体的花都板块等项目打造成精品,将最核心的旅游资源变成最核心的旅游产品,形成带动旅游发展最强劲的“引擎”。
资源变产品,要在“创意”上做文章——
开封清明上河园,把一幅千年“名画”变成“名园”,从平面的画到立体的景,从文化资源到旅游产品,该景区以宋文化为灵魂,从建筑设计、节目编创,到沿街叫卖的商品及服饰,让游客亲身体验千年前的大宋文化。
清明上河园成功的“法宝”,就是创意,化无形为有形,化腐朽为神奇。
我们要插上创意的翅膀,实施旅游产品升级工程,提升旅游产品开发、设计和包装水平,使老产品二次包装、推陈出新,把新产品打造成精品、接轨国际,让初级产品变成高端产品,让单一产品变成综合性产品,让“大路货”变成“绝版货”,而不能落入“造庙+造神”的俗套,不能掉进“同质+粗质”的旋涡。
资源变产品,更要在“延伸”上下工夫——
迪士尼乐园,门票收入仅占总收入的24%,大部分收入来自于园内的二次消费。从米老鼠、唐老鸭到小美人鱼、狮子王,迪士尼乐园里的各种动漫衍生产品款式多达4000个。
迪士尼乐园的制胜“秘诀”就是延伸,延伸越广泛,产品越完整,产业链越长。
我们要制定产业政策,强化规划引导,推动景区深入挖掘自身的人文生态资源优势,既重点开发旅游主打产品,又延伸开发旅游衍生产品和伴生产品,扩展旅游产品的谱系,拉长旅游产业的链条,形成多次消费,提高游客重游率和旅游产品附加值。
当资源变成产品,当“矿石”变成“钻石”,流水的客就变成流连的人,“来了就想走”的过客就变成“来了不想走”的常客。
(下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