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对9个亚洲国家展开旋风式外交后,马不停蹄地赶往埃及和以色列,高调造访埃及新任总统穆尔西,试图弥合两国间因中东巨变而产生的裂痕,但希拉里·克林顿的此次埃及之行多次遭遇抗议和示威,甚至有埃及民众向其扔西红柿和鞋。
希拉里·克林顿的这种尴尬遭遇反映了奥巴马政府上台后的美国中东政策的困境。
巴以冲突是中东地区长期动荡的重要因素之一,巴以问题的解决也是中东和平的起点和基石。国际社会和中东各方曾为此不遗余力,但巴以冲突僵局至今难有突破。而美国近两年来把主要精力用于打压和制裁伊朗以及应对阿拉伯世界的动荡与变革,巴以冲突被边缘化。美国总统奥巴马最近对美国媒体公开承认,巴以和平进程陷入僵局是他执政3年多来的“败笔”。
另外,美国打着反恐旗号发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后,这两个国家或是恐怖活动猖獗,或是教派冲突不断,重建道路崎岖。尤其在阿富汗,美军一再滥杀无辜,丑闻迭出,导致美阿关系持续恶化。
当前,中东多国的原有政治格局被打破,强权人物纷纷离去,宗教力量兴起。伊朗与西方对抗加剧,埃及新政府与军方的权力斗争激烈,叙利亚局势动荡不已,甚至有外溢之势。在中东苦心经营了数十年的美国现在举目四望,发现过去的一些老朋友已然成了“人民公敌”,而过去的某些“敌对势力”则有可能成为不得不打交道的“合作伙伴”。
盘点美国近些年的中东政策,可以说乏善可陈。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巴解组织)执委会委员阿什拉维近日甚至将奥巴马政府的中东政策形容为“一场灾难”。美国在阿拉伯世界留下的是遗憾、尴尬和困惑。
上述困境与以下两个因素有着很大关系,一是美国在阿以冲突中长期偏袒纵容以色列,导致矛盾长期无法解决;二是美国不顾中东的现实环境和文化背景,以强推政权更迭的方式在当地推行民主化进程,导致动乱加剧,事与愿违。
近两年,美国实现战略转移,逐步撤出中东。美国认真审视自己在中东留下的外交遗产,从中吸取教训,将为自己走出“中东困境”提供宝贵的借鉴。
(据新华社北京7月17日电)